僧格编著的《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文集》系“德都青海蒙古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收集了20多篇论文,包括绪论、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综合性研究、德都蒙古民歌、德都蒙古谚语、德都蒙古祝词、德都蒙古传说、德都蒙古英雄史诗及德都蒙古藏戏方面。旨在对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现状的展示,为将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书 | 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文集/德都青海蒙古历史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僧格编著的《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文集》系“德都青海蒙古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收集了20多篇论文,包括绪论、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综合性研究、德都蒙古民歌、德都蒙古谚语、德都蒙古祝词、德都蒙古传说、德都蒙古英雄史诗及德都蒙古藏戏方面。旨在对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现状的展示,为将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录 第一编 理论与概述 卫拉特蒙古及其民间文学的研究 ——关于开拓蒙古民间文艺学一个分支的设想/郝苏民 西蒙古的民间文艺学 ——构建与开拓/郝苏民 探究山岚中的光焰 ——解读海西蒙古族民间文学生态哲学思想/贾唏儒 通向民族心灵之路 ——从《海西蒙古族民间故事集》谈起/贾唏儒 论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特征/才仁巴力 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述/纳·才仁巴力 第二编 史诗、民间故事 青海卫拉特蒙古史诗传统调查/斯钦巴图 青海传唱本《厄鲁特格斯尔》与北京木刻本《格斯尔》/齐木道吉 青海蒙古口传《格斯尔》与北京木刻本《格斯尔》的异同/斯钦巴图 关于卫拉特《格斯尔传》/斯钦孟和 青海蒙古族中流传的《格斯尔》概况/纳·才仁巴力 《禄东赞传说》的流传及演变/萨仁托雅 浅谈青海蒙古族谚语的类型及其特征/娜木斯尔 第三编 民歌、祝词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 ——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郗慧民 谈谈青海蒙古歌谣的兴体构思及其特点/傲东白力格 浅谈青海蒙古族民歌的语言艺术特点/哈斯其美格 浅析青海蒙古族歌谣的思想内涵及语言特点/古力娜木斯尔 青海蒙古族人的风情与民歌谚语/傲登韩玉兰 解析《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 ——以闹仁排力《巴彦松》祝词为个案/佟格勒格 《巴彦松》祝词的搜集整理研究/佟格勒格 第四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黄南藏戏遗产传承与表述 ——以托叶玛乡西顷村蒙古族藏戏演述与文化认同田野考察为例/曹娅丽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反思藏戏遗产的传承 ——基于藏戏在青海蒙古族群流变中的新认识/曹娅丽 对整体保护肃北蒙古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特木尔巴根 浅谈青海蒙古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仙诛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文集/德都青海蒙古历史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僧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1319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2014083460 |
中图分类号 | I207.91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