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真唐李白
内容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世上曾有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人生故事,在世人浩如烟海的历史足迹中,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不过是沧海一粟。尽管如此,由于这位酒神诗仙戏剧性坎坷人生的曲折动人,以及他的非凡诗篇的魅力无限,所以时至今日,李白及其诗歌依旧是文心向往的一个亮点。

诸传中编写的《真唐李白》全书大约15万字,除去相当于叙述李白生平的传记成分。不长的篇幅却收集了他的200首诗歌,其中不乏精品。

内容推荐

《真唐李白》,顾名思义是一部关于李白的尽量属实的著作。即李白的喜怒哀乐、行为举止,皆以他的诗文为主要依据;而其诗文素材。则主要取自比较接近李白生卒年代的《李太白全集》;释译编辑,不添加冗长失据的戏说成分。

李白诗篇绚丽多姿、动人心魄,勾起了人们学习、探究的热诚;李白在干谒求仕的途中所萌生的愤世嫉俗、长吁短叹,使他戏剧性的跌宕人生融入了曲折坎坷的辛酸。李白不同凡响的独特才智和个性。以及他追求自由、波澜壮阔的生活经历,吸引着爱思想、有文心的人们去洞悉他的传奇故事,并从中领悟和辨析中国历史的纷繁真伪,以启示当今。

诸传中编写的《真唐李白》全书大约15万字,除去相当于叙述李白生平的传记成分。不长的篇幅却收集了他的200首诗歌,其中不乏精品。所以无论是作为珍品藏书,还是作为床头读物,《真唐李白》皆不失为人生旅途的有益伴侣。

目录

一 李白出生及其家世

二 青少求知在蜀中

三 长江万里初次远游

四 念云梦入赘安陆

五 安陆白兆山青春放歌

六 赴长安开辟政治前程

七 以湖北为中心的交游时期

八 徘徊襄阳诀别爱妻

九 移家东鲁

十 人生亮点待诏翰林

十一 寓意山川抚慰创伤

十二 跌落深渊获罪流放

十三 遇赦东归卒于当涂

试读章节

这段话里的“素叶水”,在《大清一统志》里被译作“吹河”,而今译为“楚河”。“大清池”又名热海,或谓咸海,即现在的伊塞克湖。

从伊塞克湖东岸算起,位于伊塞克湖西北五百余里的楚河南岸的托克马克,其地理位置与《大唐西域记》里的“素(碎)叶水城”十分相似。因此,碎叶城指的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

由于条支和碎叶同属于中亚,所以,说李白的先辈西迁到了条支,指的是一个大地名;说他们西迁到了碎叶,则指的是大地名后面的一个小地名,两者并不矛盾。

与李白同时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华(715年—766年),擅长写墓志、碑颂。李华为李白写的《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是推断李白出生时间的一份权威性史料。该墓志上说:

(公)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既然李白在唐宝应元年(762年)11月初病危,其后不久去世,共活了62岁,那么按照旧时传统的虚岁算法,李白的出生年份应当是唐代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至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唐朝经历了经济繁荣和疆域大扩张时期。《新唐书·食货志》里说:“是时海内富实。道路列肆(铺子),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充实的国力使唐朝的势力一度扩张到里海东岸,但因吐蕃和大食都想夺取西域,唐王朝与西突厥余部的关系又不调和,所以到了武则天晚年,中亚一带经常发生战争,致使西突厥的突骑施部兴起,建立起以楚河为中心的国家(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李白一家正是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离开中亚碎叶,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还原返本,向东迁居的。

李白的先辈在西迁时的“非罪谪居”、“被窜碎叶”,含有因祸或因罪的成分,所以他们到了中亚碎叶要“易姓与名”;而在东归时的“逃归于蜀”、“潜矿汉”,则含有避乱、避祸的成分。这驱使李白的父亲在扶老携幼历经颠沛流离,千辛万苦回归东土时,一心只想避世离俗,远离边地和穷乡僻壤,不回陇西,直奔以崇山峻岭为屏障,以农事、山林自给的四川。

刚到绵州彰明寓居的时候,李白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多年来,久遭驱迁、饱受磨难、流寓西域的家史,一直令他刻骨铭心;好不容易逃归于蜀,但一言难尽的曲折家世和人地生疏的西蜀环境,又隐伏着受当地人猜忌的信任危机,因此,居安思危,隐逸韬晦的人生哲学占据了他的心灵,他一到西蜀,就仿照先辈在流寓西域时“易姓与名”的做法,变迹埋名,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称自己姓“李”名“客”,其意为客居西蜀,一切从头开始。李白的父亲在绵州彰明不求禄仕,知足常乐,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的原名已经失传。

唐代文人赠李白的诗,其标题中经常用到“李十二”这几个字。比如杜甫写过《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贾至写过《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李十二”指的是李白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二。由此可见,李客的子侄是很多的,他从西域带回的是一个很大的家庭。

在诗文中,李白谈家人的时候不多。根据他晚年的作品《万愤词》来看,他至少有一个哥哥在九江、一个弟弟在三峡。又据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引杨天惠《彰明逸事》说,李白还有一个名叫月圆的妹妹,她嫁在本县(彰明)。后来,在彰明县青莲镇西半里许,有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李白故居陇西院,院后有月圆的坟墓。

李客的家庭有经商的传统。这可以用两件事来说明。

其一,在西域时,李客及其先辈一直处在“诸国商胡杂居”的氛围中,家族里的人,很难都不经商。

其二,在唐代,以长江及其支流、运河、临近海域为纽带的广大地域,水路交通十分发达。不仅在越州(浙江省绍兴市)、扬州、楚州(江苏省淮安市)、洪州(江西省南昌市)、荆州、益州(四川省成都市)等著名大州市之间,人们凭借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沟通进行着金银珠宝、铜铁陶瓷、锦缎布帛、海味山珍、木竹盐米的大宗贸易,山高水长,就连西蜀一些偏僻的小县也能见到舟船通商的景象。杜甫曾在诗里描写过唐代蜀地水路贸易的繁荣。“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盐亭诗》),是写小县盐亭的水上春运繁忙;“吴樯楚舵纤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秋风二首》),是写从长江中下游乘船去西蜀首府成都的楚、吴客商贸易的兴隆。

李客自己寓居在绵州彰明,他的一个儿子在九江,一个儿子在三峡。他们所处的地方不仅土特产丰富,而且水路畅达,其身边无疑会充满商机,李白的家人当然不会放弃这种经商致富的机会。

有关李白的家人经商的一个最有力的判据,是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讲的一句话,他说他出蜀不久,曾经“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李客与他另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做官,如果他们不经商,是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供李白在外花费的。

当时有钱的人基本上都有土地经营活动,因此,李客当属一个商人地主。

李客虽然生在西域,但是他继承了祖辈热爱华夏文化、以多文为富、不绝书香的传统。在李白的少年时期,李客就很关心他的学业。李白在《秋于敬亭送从侄嵩游庐山序》里回忆说: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看来,李客不仅相当富裕,而且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李白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发展了天分。P4-6

序言

古往今来,世上曾有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人生故事,在世人浩如烟海的历史足迹中,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不过是沧海一粟。尽管如此,由于这位酒神诗仙戏剧性坎坷人生的曲折动人,以及他的非凡诗篇的魅力无限,所以时至今日,李白及其诗歌依旧是文心向往的一个亮点。

然而,在写李白故事之前,我心里存在着某种疑虑。

首先,李白是确有其事的人物,刻画一个有思想深度的文人,不仅比编造亮化帝王的戏说和神化侠客的海说困难,而且还难以找到戏说、海说的消遣性可以投俗的广阔市场。

其次,建立在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基础上的消费品高性能和商品高产能,已经把社会引入了物质享乐的天地。便捷的交通设施和纵感官求愉悦的娱乐活动,满足了人们渴求物质享乐的意愿和尊贵消磨闲暇时光的情趣。要人们花气力去读一个1300多年前的古人故事,未必能找到读者。因此,让尘封多年的李白故事变成今人可用的财富,使之产生现实意义的想法也许会因其脱离现实而失去意义。

之所以我还是下决心去写李白的故事,完全是传承文明的社会责任感占了上风所致。

古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产力的进步和产品的相对剩余,曾经为人类从原始公社走向私有制阶级社会准备了物质基础;现代西方社会的实践表明,先进的科学技术既能使天然物转化为商品的速度迅猛增长,从而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出最低的生活保障条件,又能使极大相对剩余的产品成为少数人的财富。

生产力赖以发力的机器,不具备人类的生理机能,机器没有“人同此心”的感受,不会给予他人好人一样给予的同情和爱。单纯的科学技术“要素”进步和片面夸大的唯利是从的人的作用,无法阻止生产关系去公的演变和有限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告诉我们,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描绘的那种人们以劳动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物质十分丰腴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美好社会,我们不仅要谋求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要不断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

广袤的宇宙存在着普遍规律,比如说任何物质都逃不过万有引力,但是,宇宙中的万事还有其特殊性,比如说同属我们这个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土星,它的第六颗卫星的甲烷河就流着与地球上的河里截然不同的东西。换句话说,另一种星球遵守着别样的存在规律,我们这颗拥有七大洲的蓝色星球则遵守着这样的存在规律。即使阿波罗计划使地球人在月亮上看见了“地亮”,人类科学技术的未来有能力把地球人的使者送上火星或者更遥远的行星,也改变不了我们这颗生活着70亿人的星球上的存在规律。无论人们用发展取得了何等壮观的科技进步,都不能厚今薄古,被片面性蒙蔽了眼睛。除了物质力量的滋养之外,人们的头脑还离不开精神生活的滋养;人们现在的精神生活模式,不应该离开他们的头脑赖以成长的过去的光荣历史;人们未来的心态,决不能走到扭曲我们曾经有过的健康意识的境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还应在同舟共济、争创节用、少取多予、崇尚奉献的为公情怀方面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使物质生产的进步插上马克思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翅膀,高飞远举。这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涵义。

尽管我们无法断言苍穹外宇宙的未来究竟是开宇宙、闭宇宙、平宇宙,还是振荡的宇宙,但有一个永恒我们知道,那就是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最大幸福的愿望,这就像光子天然沿着原时最大的弯曲路径,在宇宙这个“软体动物”体内寻求其自由一样。然而,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发展,都无法让有限的星球资源去满足全人类无限的物质欲望,所以崇尚劳动、勤俭节约、克己奉公、高扬共同进步大旗的个人品质,才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的优秀品质。从古到今,我们的先辈曾经谱写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文明历史,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以超越历史的高度为目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去培养共产党员和群众树立公仆意识,从而使我国各族儿女情同手足,天旋地转、海枯石烂一家亲。这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主题。

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宝库,珍藏着许多优秀人物的事迹;大量唐诗精品蕴蓄的伦理情意不乏值得今人借鉴的健康因素。这就是至今我像喜爱故宫博物院里的石斧、陶片、铜器等先辈用勤劳智慧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喜爱唐诗珍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心用李白故事将这种爱好播及人们的原因。

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自24岁出蜀到62岁去世,在巴蜀以外的华夏大地生活了38个年头。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三十几年间,他曾经“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与结发妻子许紫烟一起在湖北安陆度过了10年暖意融融的美好时光。然而迄今各种介绍李白诗文和传略的书籍文章,很少提及他在湖北的生活经历。为填补李白生平纪事上的这些空白,我以他在湖北鲜为人知的经历为重点写了这本《真唐李白》。

李白是一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出版他的诗文,撰写他的传略,理当遵守“生有所为,传从其据”的原则。“真唐李白”顾名思义,即真实的、唐代非戏说中的李白。所以,我在写作中十分注重李白生平大事的确凿性。所谓确凿性,当然是相对的,即《真唐李白》一书引用的李白事迹、诗文,绝非道听途说或信手捡获,而是出自内容完整、编辑较早、权威性强的素材。

《真唐李白》一书,除了14篇文赋之外,共引用了200首李白诗歌。这些文赋和诗歌,皆出自清代王琦注释的《李太白全集》。

《真唐李白》一书中叙及的李白生平大事,皆以李白的诗歌、文赋,有关李白的其他史料,以及现代学者对李白及其诗赋的研究成果为根据。因此可以说, 《真唐李白》一书,既是一本守实的“李白故事”,又是一本颇有收藏价值的“精选李白诗集”。

诸传中

2014年9月15日于武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真唐李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诸传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14317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4307596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