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摆脱“文学代胜论”的传统束缚,揭开后人设置的重重帷幛,首次全方位的展示了蒋士铨众体兼备、无一不工的多方面文学成就,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蒋士铨不仅是乾隆剧坛一位著名戏曲大家,而且他还是一位清代中期优秀的诗文名家,可谓诗名与曲名并重,主脉与旁脉交辉。
| 图书 | 蒋士铨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摆脱“文学代胜论”的传统束缚,揭开后人设置的重重帷幛,首次全方位的展示了蒋士铨众体兼备、无一不工的多方面文学成就,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蒋士铨不仅是乾隆剧坛一位著名戏曲大家,而且他还是一位清代中期优秀的诗文名家,可谓诗名与曲名并重,主脉与旁脉交辉。 目录 序(齐森华)/1 绪论/1 第一章 蒋士铨家世与生平考述/1 第一节 家世/1 第二节 生平/8 第二章 蒋士铨戏曲论略/19 第一节 蒋士铨戏曲与江右文化/21 第二节 蒋士铨戏曲与传承创新/58 第三节 蒋士铨戏曲与乾隆曲坛/79 第三章 蒋士铨诗歌创作透析/99 第一节 清初奎乾嘉年间诗坛概况/100 第二节 蒋士铨的诗学观/103 第三节 蒋士铨诗歌的精神意脉/110 第四节 蒋士铨诗歌的艺术特色/135 第五节 蒋士铨诗歌的影响与历史评价/143 第四章 蒋士铨词探微/149 第一节 “便将诗笔为词笔,热血填胸一洒之”/150 第二节 “可容我,取而代”/170 第五章 蒋士铨古文创作论/179 第一节 清初至乾嘉年间文坛概况/180 第二节 蒋士铨的文论观/183 第三节 蒋士铨古文的分类考察/190 第四节 蒋士铨古文的艺术特色/206 第五节 蒋士铨古文的评价与影响/209 第六章 蒋士铨评点文学摭谈/212 第一节 评点文学的渊源/212 第二节 蒋士铨的诗歌评点/214 第三节 蒋士铨的散文评点/221 附录/233 一、二百余年来蒋士铨研究综述/233 二、蒋士铨年谱新编(1725—1785)/251 三、蒋士铨佚文辑补/281 主要参考文献/299 后记/30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蒋士铨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国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515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8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