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鉴汤诺德·汤因比、莱夫特·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msStavrianos)、巴瑞·布赞、理查德·利特尔(Barry Buzan and Richard Little)和温特的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体系的思考范式,将从古到今的全球历史当作一个“舞台”,并以“认同”为主线,来分析人类从蒙昧时代到当代国家制度以及将来世界国家形成的历程。同时,本书也试图从哲学演绎的角度来推理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
| 图书 | 世界国家生成机理初探--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高校社科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借鉴汤诺德·汤因比、莱夫特·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msStavrianos)、巴瑞·布赞、理查德·利特尔(Barry Buzan and Richard Little)和温特的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体系的思考范式,将从古到今的全球历史当作一个“舞台”,并以“认同”为主线,来分析人类从蒙昧时代到当代国家制度以及将来世界国家形成的历程。同时,本书也试图从哲学演绎的角度来推理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 内容推荐 本书力图站在广义进化论、大历史的场景中,围绕人性、规范、身份的可建构性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的现实等4个依存变量论证世界国家的生成和转换。通过对六种认同模式(混沌认同、原始认同、古典国家认同、现代主权认同、后主权认同、世界国家认同)的转换进一步说明世界国家生成的机理。作者认为,人类意识的进步、世界作为自组织的有机体以及人类的动因促使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本书试图为基于全球利益的认同谱系或范式的形成提供一个粗犷的框架或模式、为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变假说提供一个视角,进而为“和谐世界”的理念提供一种可资参考的理论注解。 目录 前言/1 导论/13 0.1 认同、集体认同前期研究及其学科衔接/13 0.1.1 关于认同、集体认同/14 0.1.2 心理学意义的认同/15 0.1.3 国际关系意义上的集体认同/19 0.1.4 东方哲学与认同的实现/32 0.1.5 广义进化论与认同模式的转换/35 0.1.6 小结/38 0.2 全球集体认同概念界定/40 第一篇 全球集体认同生成的必要条件说明 第一章 集体认同生成条件之一:人性是可以建构的/47 1.1 关于人性的概念界定/47 1.2 人是特殊的灵智动物/55 1.2.1 大脑与智慧/55 1.2.2 意识的不可还原性/58 1.3 关于集合或社会人性的说明/62 1.3.1 人的理性特征与共同体的建构/63 1.3.2 爱是人类进化的源泉/67 1.3.3 道德与人类文明/71 1.3.4 地理环境、国家特性与人性塑造/75 1.3.5 文化生成对于人性之意义/80 本章小结/84 第二章 集体认同生成条件之二:社会规范是可以建构的/86 2.1 集体意愿与规范的维系/89 2.2 宗教意义上的规范/93 2.3 国家对规范的建构/101 2.3.1 儒学在中国之发展/102 2.3.2 国家与国际规范的普及/103 本章小结/111 第三章 集体认同生成条件之三:社会身份是可以建构的/113 3.1 个体身份的形成与扩展/114 3.2 社会身份扩展之效应/117 3.3 国家是社会的人/121 本章小结/130 第四章 集体认同生成条件之四:相互依存催生共生意识/132 4.1 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历程/132 4.2 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选择/141 4.2.1 生态危机催发共同责任/141 4.2.2 安全困境引发合作安全/149 4.2.3 精神危机呼唤集体认同/150 本章小结/151 本篇结论/153 第二篇 集体认同模式的转换 第五章 对集体认同模式转换的充分条件的理论说明/155 5.1 广义进化论意义上的目的论/156 5.2 能动的目的论发展之机理/160 本章小结/164 第六章 混沌认同(意识)/165 本章小结/170 第七章 原始认同/172 7.1 酋邦认同/173 7.2 图腾认同/176 本章小结/181 第八章 古典国家认同/183 8.1 城邦式认同/185 8.2 5E道帝国式认同/189 8.2.1 羁縻政策/194 8.2.2 朝贡制度/196 本章小结/202 第九章 现代主权认同——以中国为案例/204 9.1 威斯特伐利亚机制的确立——现代主权国家生成分析/205 9.2 主权国家认同的建立/207 9.3 现代主权认同的发展与完善/210 9.4 主权认同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215 9.5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主权观/218 9.6 中国现代主权认同的转换/221 9.6.1 领土主权/221 9.6.2 司法主权/225 9.6.3 经济主权/232 9.6.4 为天下开太平,为各国创繁荣/237 9.7 中国案例所带来的启示/242 本章小结/246 第十章 后主权认同/248 10.1 后主权认同的时段划分说明/248 10.2 民族国家认同/252 10.3 软实力/259 10.4 文明和谐论/263 10.5 集体认同与国际体系的转换/269 10.5.1 欧洲协调/270 10.5.2 国际联盟/276 10.5.3 联合国/278 本章小结/281 第十一章 世界国家认同/283 11.1 世界国家的理念/283 11.2 世界国家认同生成中的几个硬核因素/284 11.2.1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284 11.2.2 权利与利益/288 11.2.3 暴力/290 11.3 世界国家认同过渡/297 11.3.1 文化认同/298 11.3.2 全球信息共享/305 11.3.3 超国家组织/308 11.3.4 从国际社会到世界国家/317 本章小结/324 结语/326 参考文献/341 后记/35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界国家生成机理初探--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高校社科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全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20694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1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65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