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诉说
内容
编辑推荐

世间唯有妈妈好,浩荡春晖照寸草,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尽孝还须早。

刘文艳编著的《爱的诉说》通过大量翔实而生动的细节、场面、故事的描写,通过女儿的情文双至的娓娓叙述,一位品格高尚、宽厚善良、豁达质朴,尝尽生活的艰辛,也铸就坚强的性格的母亲的鲜活形象,赫然屹立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爱的诉说》近二十万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卷为《侍疾日记》,作者通过床头陪侍与思念、牵挂身患绝症的母亲,抒写对母亲的深沉的挚爱,以及无时或释、长期梗塞心头的失母之痛;下卷是叙事散文《我的妈妈》,运用大量生动感人的实际事例,从方方面面描写母亲平凡而高尚的一生,实际是一篇以深情为笔、挚爱为墨,讴歌母亲完美人格、高尚品德的赞歌。后面附有分别叙述母亲最后生日庆典和葬礼的纪实文字,还有祭悼词以及《妈妈是一本书》等诗文。

《爱的诉说》由刘文艳编著。

目录

001 以泣血深情诠释母爱内涵——序散文集《爱的诉说》(王充闾)

上卷

003 侍疾日记——在妈妈诊病的日子里

089 侍疾日记——在妈妈病重的日子里

122 侍疾日记——在妈妈最后的日子里

下卷

145 妈妈是一本书

148 我的妈妈

228 妈妈最后的生日庆典

242 妈妈的葬礼

252 生如夏花之绚丽逝如秋叶之静美——怀念妈妈刘金花

258 对不起,妈妈

263 妈妈,对不起

266 后记

试读章节

侍疾日记

[在妈妈诊病的日子里]2007年2月6日 星期二

今天我和文化部、辽宁省文化厅的同志一起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考察演出市场。上午十点多钟,考察完悉尼大剧院正走在悉尼广场上,我的电话提示音响起来,打开一看,是小妹妹刘文红发来的短信:

“大姐你什么时候回来,是在开会吗?”

我回短信:“2月13号回去,是在澳大利亚考察文化市场,有什么事吗?”

她回短信:“那就没事了。”

过了一会儿,侄女刘波也发来短信问:“大姑,你能早点回来吗?最好早点回来!”短信中虽没说原因,但却让人感觉到了心情的急迫。

这时,我的心揪了起来,预感到家里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了。是爸爸有病了吗?他身体一直不好,肺部已经做过两次手术,至今还有个瘤长在肺上,拍了几次胸片都能看到肺部阴影,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这就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令人胆战心惊。爸爸的气管也不好,有时喘气都困难。他是用坚强的意志,用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已经七十三岁了,还一直坚持工作着。我曾多次劝爸爸住院治疗,他一直说工作忙,离不开,等一等。前些日子有朋友跟我说,见到你爸爸了,你爸爸说:“我得坚持工作,免得儿女为我担心,我工作着他们就知道我身体还好;我要是不工作了,他们就会以为我身体不好为我担心,我不能让他们担心。”爸爸是为了让儿女们不为他担心,才强撑着工作的。

我不再思索,打了爸爸的手机。

响了两声,爸爸没接电话。

这时我的心在颤抖,我想恐怕是爸爸病了。

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那边传来了爸爸的声音,他声音还很洪亮,不像是有病的,我的心放松了一些。

我问:“爸爸,您身体好吗?”

他说:“我的身体还挺好的。”

我说:“家里有什么事儿了吗?”

他迟疑了一下说:“没什么事。”爸爸的口气不是很坚定,我感到事情有些不妙。

我沉住气问爸爸:“那文红、刘波怎么都给我发短信了呢?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爸爸沉静j’一会儿说:“啊,你妈有病了,现在正在沈阳医大一院做检查。但是你不用着急,问题不是很大,现在还没确诊。”

“是什么病啊?”我急切地问。

“是肝上长了个东西,没确诊是什么。”爸爸用十分沉闷的声音说。

我说:“可以做一下‘派特’CT片来确诊。我找一下我的朋友施阳吧!他是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的。”

爸爸说:“我找了一位老领导,他给我找了医大的庄教授,徐文新也已经找了医大的施阳,你不用着急,没有什么大问题,等考察结束再回来吧!”爸爸怕我着急嘱咐我。

我的心沉了下来,妈妈的肝上怎么会突然长了东西,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7是环没有确诊吗?

我的心揪紧了,我放心不下,打电话给丈夫徐文新,问:“我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问题严重吗?”

他说:“没事,你不用急着回来。”他很沉稳,没有情绪的表露。

我说:“到底是怎么样了,确诊了吗?”

文新说:“还没有。”

“你找施阳了吗?”我问。  他说:“找了,没最后确诊。”

我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又打通了施阳的电话。我直截了当地问:“施阳,我妈妈的病是怎么个情况?没关系,你和我说实话吧,我想知道实际情况!”

他说:“情况不是很好!”

我又追问:“到底是什么病?”

他无奈地说:“跟你说了你可别着急,已经确诊了,是肝癌,准确点说是胆管细胞癌,没有什么疑义了。”

“能手术治疗吗?”我急切地问。

“很遗憾,肿瘤已经很大,不能做手术了.已经是晚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了。”他说得非常肯定。

如晴天霹雳!如五雷轰顶!

我马上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妈妈将不久于人世,我的心在颤抖,我的泪水已经难以控制。

我忐忑地问:“这种情况还能生存多长时间?”

施阳说:“不好说,也就几个月吧!”

我的心被击碎了!内心在呐喊:天啊!怎么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我走在考察队伍的最后面,泪水不断涌流,已经模糊了双眼。P3-5

序言

以泣血深情诠释母爱内涵

——序散文集《爱的诉说》

王充闾

时光风驰电掣般逝去,数十年间读过的无量数的书籍、文章,许许多多都已如轻烟薄雾悠然淡忘了。可是,唯独有一篇散文作品却像刀镌斧削一样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那就是冰心老人的早年作品《南归》。

《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是一篇长达两万字的叙事散文。作者以浓烈的抒情语言、至情至性的文字,抒写失去母亲的深悲剧痛,追忆了母亲病故前前后后的点滴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无比纯真、满怀悲恻的女儿的心,母爱情深跃然纸上。文中许多感人至深的语句,令人终生难忘:

“有谁经过这样的痛苦?你的最爱的人,抱着最苦恼的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时你要佯欢诡笑的在旁边伴着,守着,听着,看着,一分一秒的爱惜恐惧着这同在的光阴!这样的生活,能使青年人老,老年人死,在天堂的人下了地狱!世间有这样痛苦的人呵!”

“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只有自家料理着回肠,思想又思想,解慰又解慰。我受尽了爱怜,如今正是自己爱怜他人的时候。我当永远勉励着以母亲之心为心。”

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把这些滴滴含泪、字字凝血的文字奉为人间绝响;没有想到,最近竟又发现一部文字功力也许未足比拟、但其真情实感确是可以继踵前尘的椎心泣血之作,这就是摆在读者面前的刘文艳同志的散文作品《爱的诉说》。

全文近二十万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卷为《侍疾日记》,作者通过床头陪侍与思念、牵挂身患绝症的母亲,抒写对母亲的深沉的挚爱,以及无时或释、长期梗塞心头的失母之痛;下卷是叙事散文《我的妈妈》,运用大量生动感人的实际事例,从方方面面描写母亲平凡而高尚的一生,实际是一篇以深情为笔、挚爱为墨,讴歌母亲完美人格、高尚品德的赞歌。后面附有分别叙述母亲最后生日庆典和葬礼的纪实文字,还有祭悼词以及《妈妈是一本书》等诗文。

这部作品,朴质无华,剔除雕饰,可是,通读一过,却能令人震慑心魄,不忍释手。原因在于它并非一般的抒情、叙事文字,而是一个女儿以深沉的爱与痛连同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出来的母亲的哀歌与颂歌,是一种和着血泪、发乎至情、源自心灵的爱的诉说,其间饱含着盈天塞地的母爱深情和女儿对慈母的无穷无尽的痛苦思念,因而真情灌注,元气淋漓,感人至深。

文章、日记里,通过大量翔实而生动的细节、场面、故事的描写,通过女儿的情文双至的娓娓叙述,一位品格高尚、宽厚善良、豁达质朴,尝尽生活的艰辛,也铸就坚强的性格的母亲的鲜活形象,赫然屹立在读者面前。在《我的妈妈》中,有一段专门记述了母亲的那双手:小时候,我发现“夏天,她的手总是油黑油黑的,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还要侍弄家里的园子,施肥灌水打农药,还要烧火做饭,喂猪喂鸡,片刻不得消闲。冬天,她的手粗粗糙糙,长满了肉刺,手指也裂开了许多口子,手掌上长出厚厚的老茧。长年累月的勤苦劳作和艰辛的生活,使得那双润滑细腻、柔软丰满的手,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美丽,变得越来越粗糙了。她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用那柔弱的双肩和永不消闲的双手,支撑起一个温馨和谐、充满亲情与爱意的大家庭。我每当看到和想起这种景象,心里都非常难过,简直像针扎般地疼痛。我曾经握住妈妈的手,深情地问:‘不疼吗?’妈妈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疼,一切都习惯了。”’

文中记述:

“妈妈是村里贤淑孝顺的楷模”。“妈妈常说,不用远道求佛,佛就在自己家中。”她对婆母极为孝顺,把婆母的一切针线活全都包下。“家里细粮少,奶奶不愿吃玉米面饼子,妈妈就把小米稀粥里的米饭捞给奶奶吃,然后带领我们姊妹喝点米汤就玉米饼子。奶奶是腊月初四的生日,从我记事起,每年这一天,妈妈都张罗给奶奶祝寿,亲戚、朋友、邻居、晚辈全都到场。亲友带来的细粮、糕点悉数都归奶奶所有,不许任何人动。”

“妈妈去世后,嫂子说经常梦见婆母,她曾流着眼泪对我说,特别想念妈妈,心里老是放不下。她们婆媳之间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其间有妈妈的示范作用,老人家为晚辈做出了榜样;同时,也因为妈妈生前对儿媳像对亲生女儿一样关心,而且总是高看一眼,多关照一分。妈妈患病后,要到上海诊断,还想着嫂子没有坐过飞机,专门让她同去。每次我给妈妈买衣服,妈妈都说:我老了,穿什么都行,你嫂子年轻,多给她买几件。”

“妈妈温柔敦厚,与人为善,从不挑剔别人,从不说他人的‘不是’。她常说,有句老话说得好:‘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这样,她成了亲人的依靠,好友的知音,乡亲们的贴心人。由于她公正、厚道,邻里间发生什么纠纷,都愿意听从她的劝解。”

“妈妈无论做了多少好事,既不想让人知道,更不肯大肆张扬。她的一条做人准则,是不让别人承担感情债。更不要说对待儿女了——母爱本来就是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妈妈到我家来,手总是不闲着,不知道帮我做了多少事。可是,当我流露出感激心情时,妈妈却满含歉意地说:‘我年龄大了,帮不了你什么忙。不像人家那些有能耐的父母,能在工作上帮你一把,照应一下,这一辈子也没让你们借上什么光。”’

在交付文稿时,文艳同志告诉我:“冰心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这位把自己纯洁无私的母爱,‘慈怜温柔’地施予她儿女们的母亲,乃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不但我如此想,我的许多朋友也如此说。’这句话我也可以借用过来,说:我的母亲也是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这样,也就不难想象,当接受过如此最好母亲的恩泽的儿女,一旦失去了她的怜爱,她的庇荫,其痛苦、忧伤、寂寞,该是何等惨重啊!

从发现挚爱的母亲身患绝症到离开人世将近一年的时光中,作为女儿,她眼睁睁地看着柔弱的母亲如何被病魔一点一点地吞噬着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最后又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在极度的病痛中撒手人寰,这又该是多么无奈、何等伤恸、怎样悲哀的事情啊!

这种“无奈”是多重的:不仅是面对疾病与死亡束手无策,任由病魔疯狂肆虐;而且还有医疗方案的无奈抉择——究竟要不要、能不能做手术?特别是心灵上的挂牵,更使她心悬两地,痛苦不堪:身为国家公务员,又是一名领导干部,她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可能日夜守候在病床前,而心里又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慈母的病情。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

“我离开妈妈回沈阳,妈妈把我送出了大门外。在我上车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在流泪,我感到了她很悲伤,也很留恋,我的泪水立刻刷刷地流出,模糊了我的眼睛,无奈地与妈妈摆了摆手,说:‘妈妈,你回去吧!’车转过胡同,离开了她远送的目光,我再也忍不住,在车上失声痛哭。记得陈寅恪先生写过‘暮年相见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的诗句。我同母亲的告别,竟然也有这种味道。哎!人生多故,别母之痛、失母之痛真是何其痛哉!”

说到伤情,日记中记载:

她陪妈妈去了兴城海滨旅游景区,“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兴高采烈的人们,可是,我心情却非同往昔,此刻十分沉重,身患绝症的妈妈,还能来几次呢?明年此际,妈妈,你还能到这里来看看大海吗?起风了,海风吹起了她的花白的头发,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确实有些憔悴了。怕妈妈太累,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和她一起离开了海边。妈妈又回头望了望蔚蓝的大海,然后把目光收敛回来。大海洪潮涌动,万古依然,可是,人事却是瞬息生变。这将是妈妈与大海的最后诀别。”

“外面下雨了,点点滴滴,如泣如诉,似乎也在伴着我们,在诉说着家里的不幸。看着躺在床上的妈妈,听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真的是感到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晚上,我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听着外面的雨声,我的心在颤抖。妈妈没有声响,静静的,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愿妈妈不要为这雨声而倍加伤感。”

母亲终于走上了不归之路,此刻儿女的悲哀,已经弥天漫地。人生世上,谁能抛开母爱?谁不愿庭前有慈颜常在,菽水承欢?可是,丧母之恸还是降临在头上。日记里写道:“母亲活着时,总怕给我们添麻烦,卧病中更是如此。可是,妈妈呀!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再多活上一些时日呀!哪怕就是这样让我们整天牵挂着、企盼着也好啊。世上,如果连牵挂、连企盼也没有了的话,那还有什么指望、什么依靠,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啊?”

就这样,无奈,忧伤,哀愁,痛苦,纷纷聚集才女衷怀,使她锥心把笔,泣血成篇,完成了对于母爱深沉内涵的诠释。这种真实的情感世界,给出了无须笔墨雕琢的本然,真正是用生命之火烛照着,点燃着。听作者说,她的这本日记上,前前后后,洒满了泪痕。放在桌前,却实在不敢重读——重读就是追忆,那就立刻重新返回那种伤情无限的氛围里,只有心悸,只有流泪,只有悲怆,甚至卧病一场。

文艳同志是富有文学才情的,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曾以《尹湛纳希传》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后来供职香港大公报,以高级记者身份出任辽宁记者站站长。在从事新闻通讯写作的同时,创作了大量叙事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结集为《春风秋雨》。尔后,通过考试进入省政府文化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读书、运笔不辍,时有佳作面世。而这部作品的诞生,说来纯属偶然,原初只是带有纪念性质的逐日感怀、记事,并没有想到要拿出去发表。是一些亲友、同志翻看后,觉得有传播价值,因而提出公开出版的建议。由于她具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叙述中注重形象、细节,使用的又基本上属于文学语言,这样,一个个感性的画面透出的信息与情感,总比抽象的概念更有感人的力度,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就了这部颇富审美价值的散文作品。

当然,最根本的还在于深沉、厚重的母爱内涵,在于真切的生命体验。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创作总根于爱。”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才是血。这也是鲁迅先生说的。这些敲金戛玉的警策论断,揭示了文学生成、创作心理的普遍规律,它们都在《爱的诉说》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作者以爱为文学母题和价值尺度,用爱心来激活文心、点化良知、升华生命,诠释出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要义。她把写作过程同时看做“做人、立心”的过程,时时反躬自勉:如何践行“以母亲之心为心”,“成为一个母亲那样平凡而高尚的人”?

我们常说,要多一份爱心,要让世界充满爱,期望能像阳光普照那样,爱洒人间。而母爱正是一切爱的根基,一切爱的始发点、立足点。冰心老人说得好:“‘母亲的爱’打千百转身,在世上幻出人和人,人和万物种种一切的互助和同情。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无需置疑,一个不知孝亲、反哺为何物,连父亲母亲都不爱的人,不可能设想,他会爱人民,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

当然,要孝亲,要反哺,还须趁早。古人曾经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该在还来得及的时候,为父母尽早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孝心。人当少壮之时,胸怀远大,志在四方,专注于建功立业、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无疑是对的),总觉得孝亲、反哺来日方长;可是,想没想过:年迈的双亲能不能够等候到那一天的到来呢?单就这一点来说,这部作品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作为序言,最后想建议众多读者,特别是父母还都健在的儿女辈,不妨抽出一点时间,翻翻这部以泣血深情诠释母爱的日记、文章,听听里面令人心旌震撼、感念无涯的爱的诉说,相信肯定会受到深深感动,激发出一片爱心的。

2010年12月于沈阳

后记

今天是农历庚寅年腊月十八日,是妈妈的忌日。妈妈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三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思念,没有一刻能忘怀,这沉痛怎一个哀字了得!

妈妈驾鹤西去了,可是妈妈的身影、妈妈的音容、妈妈的慈祥、妈妈的高尚、妈妈的至爱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每每想到妈妈,就常常泪流满面,常常赞叹不已,更是常常悔不自禁,常常痛不欲生,以至于经常悲痛得饭不思,茶不想,味不甘,睡难眠,推却了许多亲朋的欢聚,谢绝了很多好友的宴请,始终沉浸在痛苦的回忆和深深的自责中,以至于无法自拔。《爱的诉说》便是在这种心境中整理书就的,这是真情的诉说,也是心灵的诉说,这是女儿与母亲生离死别时对母爱亲情的深刻理解与诠释,更是女儿对母亲那如海洋般深情大爱的体验与追忆。

我读过冰心的《南归》,冰心用日记体展现的那份真实细腻、痛彻心肺的失母之痛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深深地震撼着。从我得知妈妈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的那一刻起,我便觉得妈妈的每一天每一秒都非常宝贵,与妈妈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值得十分珍视。这将是妈妈留给我最后的关爱、最后的记忆。我要把这段时光、这段经历作为妈妈留给我最后的财富,认真地记录和收藏,于是便有了《侍疾日记》。

《侍疾日记》真实记载了妈妈人生的最后旅程,记载了妈妈对生命的尊重与渴望,记载了妈妈对病魔的顽强与抗争,也记载了母女间刻骨铭心的情感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痛苦。这些日记还记载了我们痛苦地眼睁睁地看着妈妈一步步无奈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生命历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可是生命就这么短暂,就这么急促,就这么脆弱!我拉不住妈妈离去的手,我留不住妈妈逝去的脚步,我只能痛苦地记录下妈妈渴望生命、与生命作最后告别那令人痛断肝肠的情景。

由此我深深地体悟到:在神圣的生命面前,一切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微不足道,那大地芳香的泥土,那宇宙蔚蓝的天空,那相互关爱的亲情,那亲人团聚的欢悦,比什么都宝贵。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这才是人生最永恒的主题。

《侍疾日记》,本来是用以自己珍藏和回忆的。妈妈去世后,我将日记做了一些梳理,出示与亲朋好友,以期抚慰共同的思念之情。没有想到这普普通通的日记,却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了,为妈妈的善良、为妈妈的坚强、为妈妈的博爱、也为母女间至亲至爱的骨肉深情,并鼓励我将这段经历、这份情感刊印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中体味这份真情与感动。

我翻阅着关于妈妈病后的厚厚的日记簿,回想着妈妈在世时的日日夜夜,便更加思念妈妈,并为没有提早给予妈妈更多的关爱而深深地遗憾着。朋友说:“你为母亲已经完全尽到了一个女儿的责任,你所亲历亲为的这些,我们还不一定能做到。”在这种安慰、鼓励中我更加自责。相比于母亲给予我的关爱,我为母亲做得真是太少太少。如果给我机会,我会做得更好。我同意把《侍疾日记》作为《爱的诉说》上部刊印出来,是想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这种自责与遗憾,从而更多地关爱母亲,及早尽孝。

失去的东西才觉得更加珍贵,我在痛苦的回忆中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高尚,这伟大与高尚蕴涵于平凡之中,这伟大与高尚已经接近于理想的境界,是永远值得我敬仰与学习的。《我的妈妈》真实记录了妈妈这位十分普通平凡又非常伟大卓越的光辉女性。

说妈妈普通,她确实十分普通,她普通得没有学历、没有工作,没有职务,也没有财产;说妈妈伟大,她确实非常伟大,她伟大得让人从心里赞叹不已,让人始终难以忘怀,让我终生学习也不及其万一。妈妈集传统美德与现代优秀品格于一身。妈妈天生丽质、气质高雅;勤劳朴实,心灵手巧;贤淑孝顺,性情温和;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博爱无私,善良厚道;心胸开阔,宽宏豁达。妈妈用自己的操行把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做了完美的诠释与示范。

我出生在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由于妈妈的示范与影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温馨和谐、拼搏向上、充满亲情与欢乐的大家庭。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正直善良、真诚宽容、勤劳朴实、乐观向上,这是妈妈为这个家庭和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

《爱的诉说》下卷中《我的妈妈》便是对这位平凡高尚伟大母亲的真实的记述。《我的妈妈》一文中,没有华丽之语,也没有惊人之笔,只是妈妈高尚品格和博爱情怀的具体真实再现。这是妈妈用她一生的品德和操行写就的。书中没有夸张,没有渲染,更没有编造和谎言,因为那不是妈妈的性格,也不是妈妈所希望的。书中所叙说的事情,都是妈妈做过的,而妈妈究竟做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好事,我没有办法全面了解。因为就是妈妈在世,她也不会把自己做过的好事说出来,这是她的性格使然,也是她的品德所在。本文所写只是在我记忆空间沉留的母亲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的点点滴滴,未能表达母亲高尚品德及所做好事于万一。

《爱的诉说》下部中的其他诗文都是在思念母亲的痛苦中和着泪水写就的。在整理书稿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办公桌、电脑键盘乃至床头、沙发上,都留下了我无尽的泪痕。追思时我默默地流泪,写作时也不停地流泪,我笔下的每一段文字,都要几次停下来拭去泪水。才能继续写下去。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伟大?母亲最伟大。我们做儿女的都为母亲的高尚而感动,更为母亲的伟大而骄傲。但更重要的是要践行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以母亲之心为心,以母亲之爱为爱,以母亲之善为善,以母亲之德为德。如果我们今天的人们都能继承优秀母亲的美德,我们的环境会更加温馨,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此书只是想让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永远记住那些没有显赫之位和惊人之举的母亲,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无与伦比的平凡而又高尚的伟大母亲,继承母亲的遗愿,传承母亲的精神,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千秋万代都踏着母亲的足迹,坚实地走在人生的旅程上,走得坚定而平稳,走得踏实而有意义。

刘文艳

2011年1月2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女儿以深沉的爱与痛连同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出来的母亲的哀歌与颂歌,是一种和着血泪、发乎至情、源自心灵的爱的诉说,其间饱含着盈天塞地的母爱深情和女儿对慈母的无穷无尽的痛苦思念,因而真情灌注,元气淋漓,感人至深。

——王充闾

读了《爱的诉说》,令人心感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一部大爱的交响,这是一首亲情的颂歌,这是震撼心灵的真诚诉说,这是大孝至善的践行楷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堪称难以多得的精品力作!

——马拉沁夫

血泪浸透的日记,朴实无华,如泣如诉,字字情,句句泣,母爱齐天,孝心撼地!妙笔美文何须华丽辞藻,心的诉说堪称感人佳作!

——林声

《爱的诉说》是以真情书写无疆母爱的饱含泪水之作,是蘸着心血叙说母女情深的凄美动人之作,是对母亲完美人格与高尚品格深情讴歌的感人肺腑之作,是诠释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点化良知的启迪心灵之作。

——吴泰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诉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文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9953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