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的作者兰玉英对攀枝花市本土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习俗各个方面都系统而翔实地作了介绍和分析。它像是精细描绘本土方言的系列工笔画,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当地方言的全貌。
由于攀枝花市还由原来云南华坪县、永仁县划入部分区、乡,这些区乡的方言分别属于滇西片区方言或昆片方言。它们与属于西南官话区中成渝片区米易、盐边方言,有许多不同之处。
图书 | 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的作者兰玉英对攀枝花市本土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习俗各个方面都系统而翔实地作了介绍和分析。它像是精细描绘本土方言的系列工笔画,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当地方言的全貌。 由于攀枝花市还由原来云南华坪县、永仁县划入部分区、乡,这些区乡的方言分别属于滇西片区方言或昆片方言。它们与属于西南官话区中成渝片区米易、盐边方言,有许多不同之处。 内容推荐 《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作者兰玉英)对攀枝花市本土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习俗各个方面都系统而翔实地作了介绍和分析。《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像是精细描绘本土方言的系列工笔画,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当地方言的全貌。由于攀枝花市还由原来云南华坪县、永仁县划入部分区、乡,这些区乡的方言分别属于滇西片区方言或昆片方言。它们与属于西南官话区中成渝片区米易、盐边方言,有许多不同之处。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方言、习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和特点 二 方言的本质和方言研究的目的 三 攀枝花本土方言和习俗研究概况 四 研究攀枝花本土方言和习俗的缘由、方法和条件 第二节 西部移民城市攀枝花 一 攀枝花建市经过、名称的来历 二 攀枝花市的地理、人口概况 三 西部钢城攀枝花 第三节 攀枝花市农村简况 一 农村概况 二 米易县简介 三 盐边县简介 四 仁和区简介 五 两个区属镇简介 第二章 攀枝花本土方言内部差异与归属 第一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语音分析 一 攀枝花市区方言说略 二 攀枝花市农村两县一区方言音系的历史比较 三 攀枝花本土方言语音分析 第二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内部差异 一 语音差异 二 词汇差异 三 语法差异 第三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的归属 第三章 攀枝花本土方言的语音 第一节 本土方言的声韵调 一 声母 二 韵母 三 声调 第二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单字音表 第三节 攀枝花本土方音与北京音的比较 一 声母比较 二 韵母比较 三 声调比较 第四节 攀枝花本土方音与中古音比较 一 声母比较 二 韵母比较 三 声调比较 第五节 攀枝花本土方言的语音变化 一 连读音变 二 合音 三 其他音变 …… 第四章 同音字汇 第五章 攀枝花市本土方言词汇 第六章 攀枝花市本土方言语法 第七章 习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给方言分区的难度是很大的。汉语是方言最复杂的语言,从共时角度看,方言分布面广,从历时角度看,方言延续时间长。此外,调查点和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都有可能影响方言调查的准确性,并将直接影响到方言分区是否合理和符合实际。就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攀枝花市方言区划来说,就有值得商榷之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攀枝花市方言”的提法欠妥,原因是目前攀枝花市区尚未形成统一的方言,“攀枝花市方言”的所指不甚明确。不光我们调查攀枝花城区方言复杂,四川日报记者的采访也是同样的结论:“我们在采访中不断与第二代攀枝花人打交道。从攀钢的普通工人,到政府部门的干部,再到社区居民,操着不同的口音。‘攀枝花是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当地人告诉我们,没有方言,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方言。”因此,“攀枝花市方言”的提法是不妥当的,给它归类为时过早。 第二,将米易、盐边归人凉山小片值得商榷。首先,这一小片内部比较复杂,比如,西昌市和雷波县方言保留人声,西昌、会东、越西没有撮口呼。其次,米易、盐边等县语音相同点较多,而与其他县却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点。再其次,由云南划人的今仁和区没有单列。仁和区的仁和镇虽然属于城区,但仁和区大面积的地盘属于农村,与城区方言有别。其中最突出的差异是原云南永仁辖地的居民对永仁方言特点的保留。至于原华坪辖地居民的方言从来源看可以归为华坪话,从古人声归阳平看,我们先前归为了成渝片。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兰玉英//蓝鹰//左福光//蔡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748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