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团结编著的《民间纪事/纸上纪录片系列》是纸上记录片系列丛书之一,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中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方式,能为研究和观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真实、完整、直观、系列的视觉文献材料。
| 图书 | 民间纪事/纸上纪录片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团结编著的《民间纪事/纸上纪录片系列》是纸上记录片系列丛书之一,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中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方式,能为研究和观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真实、完整、直观、系列的视觉文献材料。 目录 守望秦腔 最后的老油坊 吉木成佛 秦岭古法造纸 最后的马帮 秦巴山中挖煤人 陕北道情 试读章节 守望秦腔 陕西有八大怪,其中一怪就是:秦腔吼起来!一个“吼”字把秦腔的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苍凉的夜里,当秦腔那激扬的旋律在广袤的空中回荡,这时候,作为一个纯粹的秦人,心中不免荡气回肠。尤其台下一声声地叫好和雷鸣般的掌声,更激起了台上演员表演的欲望,有时观众自发在台下鸣鞭放炮,给台上的演员披上红绸缎,这可是对演员最高的褒奖了,于是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一个接着一个的高潮绵延不断……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之一,是中国北方梆子戏的鼻祖。其实,说起秦腔的历史,它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的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等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而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 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一一地就共有36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又赛班(一作双寨班)、锦绣班等。到光绪年间(1875-1908)秦腔虽已不如乾隆时兴盛,但在西安和其他各县,仍有一些比较出名的班社,如金玉班、玉盛班、全盛班、福盛班、魁盛班、鹿鹤班、新声班等,还经常演出,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民间纪事/纸上纪录片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团结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20799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4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1 |
| 宽 | 17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