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疑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高祖微时,尝避事”,何谓“避事”?“高祖尝避吏,吏系吕后”,何谓“避吏”?“高祖为布衣时,数从张耳游”,去做什么?凡此种种,不知其背景,读起来就索然寡味;知其背景,则其味浓郁矣。

本书做的事,除发微阐幽彰隐揭秘除讳等清除历史假像外,还想补充历史的缺失。

现代历史学家应该做的事,是恢复历史的真实和鲜活。

本书试着这样做。至于成功不成功,那就由读者来判断了。

本书当名“通过《史记》发掘和发现真实的有生命的鲜活的历史”,简称“通过《史记》发掘和发现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提出了《史记》130个问题,并做出了答案。这些问题,大多是历代读者和学者未想到的,更不用说做出答案了。如班固说“十篇缺,有录无书”,张晏等说亡十篇,而作者证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的书,十篇,司马迁因故未写。并非张晏所说“迁没之后亡景纪”等十篇。古今史家相信秦征南越之战始于秦始皇三十四年,而作者用坚实的事实,证明秦征南越之战始于秦王政十九年或二十年,秦征南越之战旷日持久。古今读者相信秦始皇“发童男女数千人,遣徐市入海”,是为“求仙人”或“求仙人不死之药”,而作者有充分证据,证明秦始皇“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是根据邹衍的大九洲学说到海外寻找新大陆,进行海外殖民。如此等等。故凡《史记》读者,必读此书。

目录

史记疑案1

1 “十篇缺,有录无书”,“《史记》为太史公未成之书”

2 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

3 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4 韩非入秦时间问题

5 樊于期就是桓龄

6 秦与东方六国之间谍战

7 缪毒是郎官,不是宦官

8 白起和范雎之死

9 发现秦征南越历史

10 李斯浮沉谜案

史记疑案2

1 秦时反秦地下组织概况

2 秦时反秦地下组织与张良的关系

3 刘邦是魏国人,非楚国人

4 高祖何时“数从张耳游”?去做什么

5 “酒雠数倍”解及高祖生日并食物爱好

6 老父相刘季“贵不可言”,是刘季为帝后献谀者编造的故事

7 刘季“为亭长,为县送徒郦山”,不止一次

8 刘季最后一次“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在何年何月

9 何谓“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10 “芒砀山泽岩石之间”适合于安营立寨啸聚群雄吗

史记疑案3

1 韩、赵、魏、楚、燕亡,其宗族或士大夫曾建立流亡政府,继续抗秦;三晋和楚遗民曾希望在齐国建立反攻复国基地,重建东方六国

2 秦始皇遣徐市人海,是根据邹衍的海陆分布学说,至海外寻找新大陆

3 琅邪城在哪里

4 “卢生求羡门高誓”,及“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疑案

5秦末社会思想出现根本性变化

6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之“前元年”、“前二年”、“前三年”,是何年

7 陈王十面出击及其他失误

8 项羽杀宋义,是为公不是为私

9 话说英布

10 《史记》老子传原貌

史记疑案4

1 何谓“事”?何谓“避吏”?何谓“吏事”

2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之下落

3 秦时博浪沙的自然环境及张良如何椎击秦始皇

4 秦楚之际,淮泗地区为何成为人才洼地

5 何谓“河北之军”

6 章邯为何匆忙渡河北击赵

7 王离为何被俘

8 章邯为何降楚?三秦王何时封

9 韩信何时亡楚归汉

10 献计出“陈仓故道”的人赵衍

史记疑案5

1 汉王及其部属抢掠妇女和财物

2 汉军贪污、受贿成风

3 陈平初见汉王,说“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所言何事

4 陈平的军事间谍活动及其贪污

5 陈平“盗嫂”、“受诸将金”是真

6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楚,“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是什么问题

7 范增之死疑案

8 陈平为什么献计擒韩信

9 吕后对陈平说:“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委之谗也!”何谓

10 陈平“凡六出奇计”,是哪六计

史记疑案6

1 垓下在哪里

2 虞姬魂归何处

3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张良谬计,害了韩信

4 垓下决胜,韩信对项王“十面埋伏”,是否实有其事

5 垓下决胜,项王“四面楚歌”是真是假

6 垓下决胜,楚汉双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

7 高祖为何赦季布而杀丁公

8 钟离昧为何逃亡到韩信那里

9 “韩信申军法”,“张良、韩信序次兵法”,是两回事,不能混为——谈

10 韩信谋反冤案

史记疑案7

1 田横为什么自杀

2 汉初三女人封侯

3 审食其其人其事及其封辟阳候之故

4 形跖其人其名其姓及其封芒侯之故

5 高祖为什么“予”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魏安厘王、齐滑王、赵悼襄王“守冢各十家”,魏公子无忌“守冢五家”

6 高祖本纪说予陈涉守冢“十家”,而陈涉世家说“三十家”,何故

7 汉王背信弃义,无诚信

8 高祖害怕已死的项羽

9 高祖为何哭项羽

10 高祖哭了三次半,都为什么

史记疑案8

1 项王讨汉王檄文(奇文共欣赏) 

2 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道免死牌

3 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立为汉三大将,彭越何功当此

4 卢绾、刘贾凭什么封王

5 汉初列侯中的丰人、沛人和砀人

6 项王将相及诸项支属列传

7 “汉王父母妻子”何时何地被楚军俘虏

8 楚元王刘交的年龄及生平问题

9 儒林列传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师”是谁?为何不著其姓名

10 高祖为太上皇作新丰

史记疑案9

1 卫青、霍去病出身与秦汉时期的‘‘人奴”、“人奴产子”、“人奴妾”,以及汉初列侯纵女奴与官吏“通”生子女谋利问题

2 周昌是陈猗、卢绾两大谋反冤案之肇祸者

3 卢绾谋反案是吕后与樊哙合谋制造的

4 高祖小肚鸡肠,小怨必报

5 戚姬何地人?何时从汉王

6 高祖为何要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7 鲁元公主疑亦非高帝亲生

8 商山四皓背后有一股什么力量,令高祖不得不畏服

9 贾谊是野心家,不识时务,不值得同情

10 景帝庸碌无能而好色,母子兄弟面合心不合

史记疑案10

1 司马谈密码

2 王美人夺嫡谜案

3 谁杀了袁盎

4 韩嫣为什么被赐死

5 武帝初年,王太后的两次宫廷政变

6 武帝同母诸姐妹下落

7 武帝诸女及其归宿

8 曹宗“坐太子死”疑案

9 秦汉对叛臣谥以恶名或恶姓

10 两汉诸侯王女称“公主”,不称“翁主”;“长公主”是“加号”即尊称,非帝姐妹专有称号,帝女也可“加号”称“长公主

史记疑案11

1 河上丈人派道家黄老之术的产生和传播问题

2 汉武帝“断匈奴左右臂”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实施时间

3 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误会

4 田蚧发狂而死疑案

5 司马相如“遗扎书,言封禅事”疑案

6 东方朔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写的什么

7 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是真还是夸张之辞

8 枚乘《七发》及枚乘之死疑案

9 淮南王刘安谋反疑案

10 司马迁对秦皇、汉武的评论

史记疑案12

1 义帝领地问题

2 项王领地问题

3 楚九江王及汉淮南王英布领地问题

4 楚汉相争的南方战线

5 汉南方战线将领

6 汉王的暗杀部队

7 谁杀了义帝

8 汉王与衡山王吴芮父子及兄子义帝柱国吴程结盟暗杀了义帝

9 汉吴氏长沙国领地问题

10 汉刘氏长沙国领地问题

史记疑案13

1 李延年和李夫人生活年代疑案

2 昌邑王髓之死疑案

3 钩弋夫人身世疑案

4 巫蛊之祸:案中案,迷雾重重

5 霍光“受遗诏辅少主”疑案

6 盖长公主,上官桀、安父子,燕王旦谋反疑案

7 眭弘上书“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疑案

8 昭帝“早崩无嗣”疑案

9 霍光迎废昌邑王疑案

10 霍光“权移主上”之前因后果

参考文献

自叙

试读章节

2 王美人夺嫡谜案

王美人即武帝生母王太后,她用阴谋和极其恶毒的手段,为自己夺取到皇后之位,为其子夺取到帝位继承人太子之位。

《史记》外戚世家说:“王太后,槐里人,母曰臧儿。臧儿者,故燕王臧荼孙也。臧儿嫁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与两女,而仲死。臧儿更嫁长陵田氏,生男蚧、胜。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之,日两女皆当贵。因欲奇(奇读作倚)两女,乃夺金氏。(强与金氏离婚)金氏怒,不肯予决(金王孙怒,不肯离婚),乃纳之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曰入其怀。以告天子,天子曰:‘此贵征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先是臧儿又入其少女儿妁。儿妁生四男。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日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景帝长男荣,其母日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怨)之。景帝常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喋之,而未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促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耶!’遂按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景帝崩,太子袭号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封田蚧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臧儿为富贵,把已嫁之女,有夫之妇,送入太子宫,接着又把未嫁少女也送入太子宫。王太后母女,为了富贵,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

王美人(王夫人)的心机可怕!她熟练运用欲取先予之计,从中取利。乘景帝怒栗姬,王美人即“阴使人促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某,以为是好事,可以用此献媚皇帝及未来的皇后,马上照办。愚蠢的大行不知王美人拿他去做钓大鱼的饵,还未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杀了。王美人惯用此计,聪明一世的袁盎,后来也步此大行后尘,同样做了钓饵。

王美人怀第二胎时,大概由她母亲臧儿请老于生育判断的人判定怀的是男胎,就跟景帝说“梦曰入其怀”,说她怀的儿子,有帝王之征兆。景帝即位,王美人生男。可见王美人,早在怀武帝时已定计夺嫡。以后的夺嫡过程,按步就班进行。

王美人男在景帝十四个儿子中排行第十一。王美人本人在景帝后宫中,地位也不高。

古人“立嗣以嫡,无嫡以长,无长以贤”。(《张家山汉墓竹简》“置后律”,文物出版社,2001年)

景帝薄皇后无子,无嫡。栗姬子荣居长,当立,故景帝前元四年立荣为太子。太子荣就成为王美人夺嫡的最大障碍。只有搞掉太子荣,王美人男才有立为太子的机会。但是机会只有十分之一,武帝还有九位兄长。为此,搞掉太子荣后,最有效的办法是争取自己立为皇后。王美人做了皇后,按“立嗣以嫡”原则,则太子非其子莫属了。

景帝薄皇后,是景帝祖母薄太后的外侄孙女,薄太后在,薄皇后就废不了。好在薄太后在景帝前元二年(155BC)死了,这就给王美人夺取皇后位提供了机会。王美人于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设计搞掉太子荣,另一方面设计废薄皇后,自己取而代之。景帝前元六年(151BC)秋九月,王美人蛊惑怂恿景帝,以“无子”罪名,废了薄皇后。  薄后被废,太子荣就成了唯一障碍。景帝前元七年(150BC)春正月,薄后被废后第五个月,王美人抓住太子荣说错了某句话(史不载说错了什么话!),蛊惑景帝废太子荣为临江王。

栗姬被废,忧愤而死。而王美人于同年四月,立为皇后,子胶东王彻立为太子,即后来的武帝。

王美人还不放心,害怕废太子荣东山再起,又于景帝中元二年(148BC)三月,借口废太子临江王荣“侵太宗(文帝庙号太宗)庙外地,征诣中尉”治罪。已为皇后的王美人先令酷吏郅都取代正直的卫绾为中尉,郅都心领神会,务致临江王荣于死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迫其自杀。王夫人做到了斩草除根!

《史记》五宗世家说:“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太子,四岁废。用故太子为临江王。四年,坐侵坝垣为宫。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已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返矣!’荣至,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而《史记》袁盎朝错列传说:“内史府居太上庙填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埂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问,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埂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景帝对朝错凿长安太上皇庙埂为门,说“此非庙垣,乃埂中垣,不致于法。”而临江王侵江陵文帝庙埂为宫,则杀之。这是双重标准,王皇后蛊惑景帝,立意要置故太子荣于死地,斩草除根!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说:“建陵侯卫绾者,代郡人也。……为河问王太傅。吴楚反,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封绾为建陵侯。其明年,上废栗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绾为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为中尉]治捕栗氏。”

《史记》酷吏列传说:“郅都为中尉……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质,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送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人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为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窦太后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宁非忠臣耶?’于是遂斩郅都。”

景帝为杀故太子及母栗姬外家栗卿等,恐文帝老臣中尉卫绾“不忍”,特命酷吏郅都代卫绾为中尉,郅都希帝后意,既杀了栗卿等,又“斩草除根”,杀了临江王。

初,景帝三年,王美人及景帝,为取得窦太后支持废薄后及废栗太子,故意放话,说“千秋万岁之后传王”,及栗太子废,窦太后乃言之于帝,欲令景帝立梁王刘武为太子。景帝和王美人对此早有准备。王美人请来她的智囊团首席智囊袁盎,说服了窦太后,放弃立梁王为太子的主意。王美人才实现了自己立为皇后、子胶东王立为太子之图谋。

已经做了皇后的王美人,认为梁王刘武还是威慑,决定铲除这个威慑。要害死梁王刘武。梁王有窦太后保护,害不死,也要害得他不能东山再起。

王皇后构陷梁王武的情况见下篇。

P307-30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疑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全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38405
开本 16开
页数 56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62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1.0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2
丛书名
印张 35.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55
178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