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一个士兵/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从1984年开始创作,从高中时就写诗和散文,石钟山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鲜的、开明的内容。他不仅帮助我们复述20世纪的生活和记忆,还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我们在石钟山的精神世界里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这一归宿标志着生命的另一存在意义和愉悦,它让我们人与人之间不断传递和交流……

本书从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选取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新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石钟山的档案书,书中从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选取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新作,上述选稿工作由作家本人完成。

其作品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描绘出近三十年间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真实地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此外,书中还有作家小传、他人对作家的印象记和对话录等内容,有助于广大读者全方位了解作家其人、其作品。

目录

年后新作

 我的连队

 男左女右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村长老赖

 闯关东的女人

 细菌

 血红血黑

 最后一个士兵

处女作

 热的雪

成名作

 旧辙

代表作

 父亲进城

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

 边缘或大侠

印象记

 石钟山记

对话录

 关于写作的问答

后记

著作目录

大事年表

小传

试读章节

最后一个士兵

现在

现在只有那只狗伴着他了,狗是黑的,只有四只蹄子上方有一圈白,他一直称它为“草上飞”。狗已经老了,早就飞不起来了,毛色已不再光鲜,眼神也远不如年轻那会儿活泛了。它和他一样,总想找个地方卧一会儿,卧下了就犯呆,看看这儿,望望那儿,似乎什么都看到了,又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两眼空洞茫然,春夏秋冬,暑热严寒,四季周而复始地在身边流过。在他的记忆里,狗差不多有二十岁了,对人来说这个年纪正是大小伙子,日子可着劲儿往前奔,但对狗来说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他总是在想:“它是合不得他哪,努力着活,好给他作个伴儿。它的母亲、母亲的母亲,已经伴着他几十年了。”

此时,一人、一狗,蹲坐在院子里,太阳西斜,半个山坡都暗了下来。一人、一狗往那山坡上望,山坡上还是那十四座坟,坟已经培了土,很新鲜的样子。十四座坟似乎在醒着,和一人、一狗遥遥相望着。

西斜的余晖染在他的眼睛里,眼睛早就混浊了,脸也像树皮一样沟沟坎坎的,他凝在那儿不动,痴痴幻幻的,五十多年了,他就这么守望着。

夕阳在他眼前跳了一下,太阳隐到西边那个山尖后面去了。风飘飘扬扬地荡过来,五十年前那一幕又如梦如幻地走了过来,枪声、喊杀声,还有那支一直没有吹响的军号,一起淹没了现在,淹没了现在已经七十二岁的王青贵。他蹲在那儿,如一只木雕,有泪水,是两行浊泪,热热地、咸咸地爬过他的脸颊和嘴角。

那狗仍那么卧着,眯了眼,望那十四座坟,他和它那两双目光就网在一起,痴痴定定地看那坟,看那落日。落日只那么一抖,天就暗了。

1947年,初春

1947年初春,县独立团打了一场恶仗,他们的敌人是暂三军的一个师,那是一场遭遇战,打了一天一夜,双方伤亡过半。黎明时分,团长马林下达了突围的命令,王青贵那个排被任命为突击敢死排,那时他的排差不多还是满编的,他们一路冲杀出来。后面是独立团的主力,掩护着伤员和重型火炮。火炮是日本投降后,受降得来的,很珍贵。

那一场恶战,光伤员就有几十人了。野战医院在一个村子里,伤员被安排进了野战医院。四百多人的独立团,那一仗死伤过半,只剩下二百多人了,王青贵所在的三排,加上他只剩下十五个人了。他是排长,看着和他一道冲出来的十四个兄弟,他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有个什么东西硬硬地在喉咙那儿堵着,却哭不出来。弟兄们烟熏火燎的脸上也有那种感觉。1947年华北平原,双方的主力部队都在东北战场上胶着地鏊战,县独立团是地方部队,和敌人的暂三军周旋着,他们要牵制敌人的兵力,以免敌人的主力北上,东北的第四野战军正准备全力反攻,不久之后,著名的辽沈战役就打响了。那是一次绝地反击,整个中华民族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第一声号角。

此时,独立团肩负着牵制暂三军的全部任务,按着团长马林的话说:“我们要死缠烂打,就是拖也要把暂三军拖住,绝不能让暂三军入关。”

暂三军也把独立团当成了真正的对手,他们一心想把独立大队消灭,然后入关与主力会合。独立团如鲠在喉,摸不到、抓不着,就那么难受地卡在暂三军的喉咙里。

1947年初春,暂三军的一个团,发现了野战医院,他们的队伍分三面向暂驻在小村里的野战医院摸来。独立团接到情报后,火速地组织医院转移。那一天,也是个傍晚,太阳西斜,把半边天都染红了。一个团的敌人,分三路追来。两辆牛车拉着医院的全部家当,伤员自然是在担架上,迤逦着向山里转移。

暂三军的一个团,离这里越来越近了,如同一只饿猫闻到腥气,样子是急不可待的。王青贵所在的五连接到了阻击敌人的命令,五连在独立团是著名的,连长赵大发三十出头,满脸的胡子,打起仗来说一不二。五连是独立团的班底,那时还不叫团,叫小分队,现在的团长张乐天,是小分队队长,赵大发那时还是一名战士。五连可以说是独立团的主心骨,王牌连。此时独立团和野战医院危在旦夕,阻击敌人的任务就落在了五连身上。

此时的五连人员早就不齐整了,四五十人,两挺机枪,弹药还算充足,独立团把弹药都给了他们。

赵大发咬着肋帮骨看着眼前的几十个人,王青贵熟悉连长的表情,每逢恶仗、大仗时,赵大发就是这种表情。看着连长这样,战士们自然神情肃穆,他们明白,一场你死我活的激战已近在眼前了。

赵大发嗡着声音说:“暂三军那帮狗杂种又来了,医院和主力正在转移,我们在这里只要坚持两个时辰,就算胜利。”

说到这儿,用眼睛和那几十双正望着他的目光交流了一下,然后又说:“两个时辰,绝不能让那帮杂种前进一步,就是我们都拼光了,也要用鬼魂把那些杂种缠上。”

王青贵那个排被安排上了主阵地,另外两个排分别在主阵地的两侧山头上,赵大发最后又补充道:“什么时候撤出阵地,听我的号声,三长两短,然后我们在后山会合。”

赵大发的身边站着司号员小德子,小德子背着一把铜号,铜号在夕阳下一闪一闪的,眩人眼目。号把上系着一块红绸子,此时那块红绸红得似乎有些不真实。独立团的人,太熟悉小德子的号声了,每当冲锋、撤退,或起床、休息,都听着这号声的指挥,有了号声,部队就一往无前了。

王青贵带着全排仅剩下的十四个战士冲上主阵地时,西斜的太阳似乎也是那么一跳,天就暗了下来,血红的太阳在西边的山顶上只剩下月牙那么一弯了。

接下来,他们就看见了暂三军的队伍,分三路向这里奔来,骑马的骑马,跑步的跑步,他们的样子激动而又焦灼。

战斗就打响了,枪声刚开始还能听出个数,后来就响成了一片,像一阵风,又像一片雷,总之天地间顿时混沌一片了。天黑了,敌人的迫击炮弹雨点似的落在了阵地上,他们刚开始没有掩体,树或者石头成了他们的工事,后来那些炮弹炸出的坑成了他们的掩体,王青贵从这个坑跳向那个坑,手里的枪冲敌人扫射着,他一边射击一边喊:“打——给我狠狠地打。”后来,他听不见机枪响了,偏头去看时,机枪手胡大个子已经倒在那里不动了。他奔过去,推了胡大个子一下,结果就摸到一手黏乎乎的东西,他知道那是血,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要让机枪响起来,把敌人压下去。机枪在他的怀里就响起来了。阵地上每寸土地都是热的,就连空气都烫喉咙,机枪的枪身烫掉了他手里的一层皮,他的耳朵嗡嗡一片,只有爆炸声和枪声。王青贵杀红了眼,火光中他模糊地看见了敌人,有的在退,有的在往前冲,他把枪口扫过去,在这期间,他不知换了多少弹匣,两侧的阵地刚开始他还顾得上看一眼,那两边也是火光冲天,现在他已经顾不上别处了,眼里只有眼前的敌人。打呀,杀呀,不知过了多久,一下子沉寂了,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只有他的机枪还在响着。他停了下来,侧耳静听,他的耳鼓仍嗡响成一团,那是大战一场之后的后遗症,他以前也遇到过,过一阵就会好的。

他喊:“苗德水、小柳子……”

没有人回答,死了一样的沉寂。

烧焦的树枝噼啪有声地响着。

三长两短的军号声他仍没有听到,在战斗过程中,他没有听到,现在他仍然没有听到。  他又大喊着:“江麻子、小潘、刘文东……”

他挨个儿地把全排十几个人都喊了一遍,没有一个人回答他,刚才还枪声炮声不断的阵地,一下子死寂了,他有些怕,也有些慌。机枪手胡大个子牺牲了,这他知道,可那些人呢?难道撤退的军号已经吹响,他没有听到,别人都撤了?不可能呀,要是战士们听到了,不能不告诉他呀。

王青贵不知道此时的时间,此时静得似乎时间都停止了。他又喊了一遍全排人的名字,包括躺在他身边的胡大个子,没有一个人回答,就连山下的敌人也没有了动静,他在心里大叫一声:“不好——”

抱过那挺机枪,借着夜色向后山跑去,那里是连长赵大发要求队伍集合的地方。独立大队的人对这里的地形并不陌生,他们一直在这里和暂三军周旋这里的每一条沟,每一道梁他们都熟悉,有许多战士的家就是附近村子里的。

他跑过一座山,又涉过一条河,在一片平地里,他发现了一个马队,他们吆五喝六地向前奔去。他明白这是暂三军的骑兵营,他们跑过的方向就是主力部队和野战医院撤走的方向。他心急如焚,想把这一消息告诉连长赵大发,他们要抄近路把敌人截住。他一口气向后山跑去。黎明时分,终于跑到了后山。后山脚下的那几块石头还在,几天前他们在这里扎过营,烧过的灰烬还在,可连长他们的人呢?这里和阵地一样的静,他喊了一声:“连长、小德子……”空空的山谷只有他的回声。他想:“一坏了,连长他们可能仍在阵地上坚守呢,自己怎么就逃了呢?”这么想过,他又向阵地奔去。

249-254

后记

近两年来,我出版了数种小说集,说心里话,那些小说集的方式都不是我很情愿的。但出版社要商业运作,有些篇目只能那么出或重复着出。

中国作家档案书系这种出版方式我认为很好,既有作家早期的处女作,又有成名作、代表作和近期作品等,选什么样的篇目,作家自己说了算。我想这本书应该是作家自己实力的最好体现。处女作的丑也要展现,代表作的辉煌也要展示,喜欢作家的读者会从中读出一种经验来,远看近看这个作家成长的经历,很真实,也很亲切。

感谢编者把我纳入到这一出版计划中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一个士兵/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钟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2939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