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观烟云》这本书论集虽结构松散,但主要脉络还是隐隐埋于纸背之下作者谢权熠用古朴的遣词造句和考据的态度论述了清代帖学的发展流变,以及民国书法对其传承和突破,个人观点不着一字,却润物无声: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发现帖学书法之神明与气韵,其重笔迹,正是饱含水分的墨汁和毛笔一气呵成,气势通畅,如三千世界变化无痕。本书的内容多为谢权熠本科时的书法作业,已十载之久,许多都已发表。于今集结成册出版,也为彰其对书学之初心。
| 图书 | 抚观烟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抚观烟云》这本书论集虽结构松散,但主要脉络还是隐隐埋于纸背之下作者谢权熠用古朴的遣词造句和考据的态度论述了清代帖学的发展流变,以及民国书法对其传承和突破,个人观点不着一字,却润物无声: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发现帖学书法之神明与气韵,其重笔迹,正是饱含水分的墨汁和毛笔一气呵成,气势通畅,如三千世界变化无痕。本书的内容多为谢权熠本科时的书法作业,已十载之久,许多都已发表。于今集结成册出版,也为彰其对书学之初心。 目录 清代帖学与馆阁体的【合】与【分】 张照书法与清代中期的馆阁体 张照书风散议 张照的【事与愿违】 张照书法综论 张照书法年表简编 由《湛园书论》看姜宸英的书学观 梁同书书学思想初探 关于《两般秋雨庵》的主人 被忽视的浙派骁将董洵 写出兰亭真龙面 ——由赵执信行书《永州龙兴寺东丘记》轴说起 赵之谦的性格 ——从对吴让之态度的考察 雍正书法的面目 康、雍、乾三帝的盛世翰墨 清中期帖学书家对《十七帖》态度的考察(纲要) 读有关褚遂良资料札记 由李叔同、马一浮交历到李叔同书风之转变 孤芳甘寂寞 ——应均书法与他的文人情怀 看余任天对黄宾虹、潘天寿的评述 各领风骚数百年 ——漫谈中国书法传统的流变 后记 【抚观烟云】的另一种解读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抚观烟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谢权熠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80681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2 |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7 |
| CIP核字 | 2014242141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17 |
| 宽 | 155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