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丹寨风土记(乡俗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潘年英教授人类学田野考察笔记系列作品“乡俗中国”丛书之一。具体描述了作者在黔东南丹寨县多次田野考察的历程。内容涉及到苗族锦鸡舞的起源、蜡染文化存在的奥秘,水书发现的历史、蔡伦造纸法的当代遗存……等等一系列神秘文化的解码。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黔东南乡土社会的文化变迁。

内容推荐

透过长焦,我看到夕照下的那些匆匆身影如幻如梦,美丽铭心。当我把这些感受告诉我在丹寨的朋友们时,他们说:“你要是往乡下走,那才真的迷人。”于是,我从龙泉镇开始,走过了雅灰、排调、兴仁、南皋、长青、扬武等七个乡镇。我敢说,我的这段经历和我见识到的这个世界,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目录

自序

龙泉

雅灰

排调

南皋

扬武

长青

试读章节

排牙

丹寨县城附近的排牙苗寨,是个有名的艺术家村,说是那个寨子的人个个都会吹芦笙,而且吹得格外的好,因此许多人成了著名的芦笙演奏家。我听说这件事情后,就有心到这寨上去看看。恰好我到达丹寨的第二天,这寨上就要过一个节日,叫“六月六”,县文化局的李天云老局长就建议我到这寨子去走走,看看。我当然同意,正求之不得呢。

我和李老乘坐文化局委派的一部长安小面的很快赶到排牙村。刚下车,就看到村民已经在村委会门前的芦笙场上杀牛。牛已经被他们杀死了,我看到的景象是他们正准备用火烧去牛毛。我走过去跟村民打招呼,同时为他们拍照。村民说:“你来晏了,你来早一脚的话,就可以看到我们杀牛。”我说我不喜欢看杀牛,太残忍了,不忍心看。村民说:“哦,你那么好心,你也不吃牛肉吧。”说完他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也跟着笑起来。

“六月六”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六月六”?各地有不同的说法,而且也有不同的过法。对于这一节日的来源,就是丹寨本地各个苗寨之问也有不同的解释。但综合众多说法,我发现其实质都是为了“吃新”或预祝丰收,也即是在稻子成长或扬花结穗之际庆祝和恭贺的意思,所以,许多地方就直接叫“吃新节”。因此也可以说,“六月六”或者“吃新节”,其实就是一个预祝丰收的节日。以农为本的土著民族自然特别看重农业的丰歉,所以节日也过得格外隆重。杀猪宰牛在所难免。而这天的排牙村似乎比以往更加重视这个节日,据说他们不仅特邀了许多单位的领导前来跟他们一起过节,而且还把在外工作的本村艺术家都叫同来了。他们说,今年的“六月六”要大搞。我到达村口时,就看到村长和镇领导在安排人去丹寨县城贴广告,说这里有盛况空前的文艺晚会,欢迎大家前来观看,云云。

当然后来我从跟李老的交谈中得知,村里之所以那么重视这个节日,其实跟镇里的参与有关。镇领导的意思是想借助于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形式和氛围,好好宣传一下地方的文化特点,希望从而引来各种商机,最终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趁老百姓还在杀牛宰羊,我和李老到村寨周围走了一圈。排牙寨子不大,我们不一会儿就走出了村外。这时我们看到村寨周围的那些稻田里的稻秧青翠碧绿,风吹起,稻浪滔天,看上去十分美丽。但其实稻秧还远远没到扬花时节,甚至还处在薅秧阶段。一个身着八寨苗族传统服饰的妇女也正在田里薅秧除草。我走过去给她拍照,她一点也不介意,随我拍。李老打苗话跟她聊了起来。随后,李老告诉我,说今年稻子遭虫老火,收成可能大成问题。我由此想到,庆祝丰收其实只不过是农业民族的一个良好愿望罢了,而能否真正丰收则仍然需要依赖科学和老天的帮助。 走进寨子,李老带我去拜访排牙村的一位芦笙制作工匠,说此人名叫杨国堂,是目前丹寨县最出名的芦笙制作大师。听李老这么一说,我遂想起几年前我曾来拜访过他。当时也是有人推荐说,此人在芦笙制作方面名声了得,很值得一访,于是我和几个朋友驱车前来跟他聊了半天。不过,时隔多年,往事依稀,我对杨国堂已经没有了印象。但对他制作的芦笙印象深刻。我问李老他制作的芦笙是不是经常被全国多家艺术院校订购一空?李老说是的,不仅艺术院校来订,很多专业的民族歌舞团都来订,当然本地民族村寨来订的就更多了,他的预订多得很,活路做不完,是个大忙人,我们还不一定能见到他。果然,当我们走到他家时,他爱人说,他不在家,进城买菜去了。“他去一岗岗就转来。”他爱人补充说。李老就先带我参观杨国堂的芦笙制作坊,然后找凳子在他家门口歇凉等他。等了半天,仍不见杨国堂转来,我们就告别他爱人走了。李老为此一直感到很内疚,并一再表示我们来得太不凑巧,我安慰他说,没关系的,他的芦笙制作过程我见识过了,而且也拍了照片。“是吗?”李老大为惊异:“你以前来过这地方?”“来过。”我说:“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P2-5

序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就一直在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边缘村寨行走。我最初的目的是去收集一些民族学方面的资料和素材,以便做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后来我厌倦了所谓的学术,于是就干脆变成了无目的的漫游。在这样的前提下,二十多年来我真的走了不少的地方。我去过的许多村寨连当地人都没有去过,当他们听说我去了那样的地方之后,首先表示出极度的惊讶,然后问,你去那地方干什么?或问,你为什么去那些地方?面对这样的提问,我往往无从回答,或者就干脆答非所问,王顾左右而言他。我真的不是故作深沉和神秘,而实在是很难说出我的真实动机和目的。我有一个很致命的毛病,就是太缺乏远大理想。这一点,我的好友诗人曾庆仁先生看得很清楚,他多次友善地提醒我,说我人聪敏聪慧,有很好的创作天资,但对待生活的态度似乎太过随意了,或者说太贪玩好玩了,也因此可能玩物丧志,半途而废。我知道他是恨铁不成钢,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其实根本就不想成什么钢,我甚至连铁也不是,我就是朽木一块,不仅已经不可雕,而且一无用处。

我在几年前接受一位学生采访时就说过,我是一个以失败为荣的人,我走着与成功相反的方向。我说我厌倦学术,这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小小的方面,或者说,这只是我暂时寻找到的借以表达我厌恶世俗和人生的一个借口而已,其实我厌倦的东西多着呢——我不仅厌倦学术,而且厌倦人,厌倦世界,厌倦所有的所有,自然,也厌倦所谓的成功——照直说吧,我从骨子里看不起那些所谓成功的人。他们可以在别的俗人面前春风得意,趾高气扬,但在我的面前毫无意义,完全失灵。我看不上所有的官阶,爵禄,名望,地位,财富之类。在我心中,只有真实的个体生命是值得尊重的……因此之故,生活于现实,我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到乡野去,到大自然中去,去走,去看,去听,去触摸生活,去亲近土地,去体味人生,去找寻可能结交的朋友和纯粹的人。

在这之中,我走得最多的还是黔东南的家乡土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时光里,我差不多走遍了黔东南的山山水水。我之所以喜爱这片土地,一来是其本身具有的魅力,二来也是因为就近方便之故。所谓方便,那就是因为在那里有朋友。我这个人很矛盾,既爱孤独,又好朋友。这一次来到丹寨也一样,是因为丹寨朋友的邀请,我才到来的。当然,前提是我对这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本来也有浓厚兴趣,否则我也不可能会来。而我之所以对丹寨感兴趣,则是由于我此前早已耳闻目睹这地方丰富多彩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可以说,这里的许多东西都是我心仪和向往已久的。还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时候,我就先是因为在民族文化的研究业务方面接触到了丹寨的一些老前辈,如潘定智、潘光华、陈若尘、王承祖等。他们的学问与为人,足可堪称楷模。而后,我也不止一次乘车路经丹寨。许多时候我由凯里乘车前往从江、榕江,就必须借道丹寨。当我从汽车上看到在路边行走或劳作的那些服饰奇特的少数民族妇女时,我心里就暗自下定决心,希望能找到机会前来丹寨采风。再后来,我还真的来过一次丹寨。记不得具体是在哪一年了,总之是在一个夏天,我当时在凯里跟朋友玩耍,突然,他们决定要去丹寨会一个朋友,问我愿不愿意一同前往?我当然愿意。虽然那一次旅行的时间十分短暂,但丹寨却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我至今仍无法忘怀那一次从南泉山上鸟瞰整个丹寨县城时的壮观情景,那无边无际的梯田,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那诗意浓郁的美丽画面,如今依然留存在我的脑海里。就这样,在多年的神往和期待之后,我终于在2007年的一个深秋季节,有机缘走进了丹寨。

坦率说,丹寨县城本身并没有多少特点,其也不太像是一个城市,而像一个杂乱的农贸市场。事实上,每逢赶场天,附近的村民也的确要到县城来赶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丹寨远远近近的村民前来赶场和贸易的热闹情形,那真是十分的可观。最醒目而突出的一点,自然是她们独特而多样的服饰。这样的情景虽然在黔东南其他地方也一样常见,但丹寨地方文化的独特个性和魅力却令人格外难忘。好几回,我是直接拿了相机到丹寨的大街上去捕捉镜头的。透过长焦,我看到夕照下的那些匆匆身影如幻如梦,美丽铭心。当我把这些感受告诉我在丹寨的朋友们时,他们说:“那这个不算什么,你要是往乡下走,那才真的迷人。”于是,这之后,我顺着朋友们的指引,继续往乡下走。我从县城所在地的龙泉镇开始,走过了雅灰、排调、兴仁、南皋、长青、扬武等丹寨七个乡镇。我敢说,我的这段经历和我见识到的这个世界,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丹寨风土记(乡俗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年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4323
开本 24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73.4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5
14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