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有关专题解读,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国外价值观问题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等。
图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有关专题解读,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国外价值观问题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等。 目录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一 价值范畴的内涵和实质 (一)什么是价值 (二)人的价值的基本意义 二 价值观与文化 (一)价值观的含义和实质 (二)文化的本性及其与人的价值关系 (三)价值观:文化的核心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体系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 第一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一)意识形态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与发展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中心任务 (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和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活力和动力源泉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四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旗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迎接全球化、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 (四)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第二章 指导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为根本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常新的课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我们前进的伟大旗帜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实践中的主导地位 (一)当前价值观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价值观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 第三章 共同理想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旗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必然历史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旗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四 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一)正确认识实现共同理想的有利条件 (二)切实增强共同理想宣传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实践中的统 (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统一 第四章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一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二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 时代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一)什么是时代精神 (二)我国当今的时代精神 四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一)中华民族善于和勇于革故鼎新 (二)当今中国的改革创新 (三)邓小平为我们的改革创新树立了榜样 (四)继续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五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二 荣辱观的内涵和实质 (一)荣辱观的内涵 (二)荣辱观的实质 三 批判地继承传统荣辱观中的有价值因素 (一)“知耻”:“立人之大节” (二)培养人的知耻心:“治教之大端” (三)耻感教育:“治世之大端”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特征 五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功能与评价标准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功能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标准 六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的荣辱观: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基础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三)正确荣辱观的树立:增强民族精神的动力 (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五)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反腐败斗争 第六章 当代国外价值观问题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 国外价值观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 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研究的一些状况 (一)“美国梦”背后的价值观 (二)高卢雄鸡——法国价值观研究 三 亚洲发达国家价值观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菊与刀”——价值观决定岛国的未来 (二)新加坡“亚洲价值观”的发展与影响 四 非发达国家价值观研究 (一)俄罗斯思想——当代俄国价值观问题研究进展 (二)被遗忘的角落——非洲价值观的研究 五 研究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惠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5434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