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氏名人录(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孟姓名人辈出,历史上有汉代大经学家孟喜,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有在抗金抗蒙(古)战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孟珙,甚至有建立后蜀国当了皇帝的孟知祥、孟昶父子,还有为南宋开基立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皇太后孟相,在清代有著名戏剧家孟称舜,到近现代,有地质学家孟宪民,药物学家孟目的,教育专家孟宪承,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的河北军区副司令孟庆山少将,有气象卫星专家、风云一号、三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院士,还有现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等等,孟子后裔没有辜负孟子老人家的期望,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要了解孟氏名人,请看本书。

内容推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孟子以后孟氏族人中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有杰出贡献的有名人士,他们在各个领域、各个界别、各个层面都显露了才华,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医药家、工程师、企业家等等,恰似群星璀璨,光彩夺目,他们没有辜负孟子的教诲,无愧是亚圣孟子的后代。

要了解孟氏名人,请看本书。

目录

自序

孟子

孟母

战国孟氏名人

汉朝孟氏名人

十六国孟氏名人

南北朝孟氏名人

隋唐孟氏名人

五代孟氏名人

宋朝孟氏名人

金朝孟氏名人

元朝孟氏名人

明朝孟氏名人

清朝孟氏名人

民国孟氏名人

当代孟氏名人

附录一 孟子思想的三个方面

附录二 孟子的生日是哪一天

附录三 孟姓小知识

附录四 寻访孟母墓

附录五 当代孟氏名人入选条件

附录六 当代孟氏名人条目内容

孟氏名人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孟卿

孟卿,孟子九世孙,汉代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史籍上没有留下他的生卒年月。他的学生后苍汉武帝时被立为博士,他的儿子孟喜宣帝时被立为博士,则孟卿的活动时代也当在汉武帝时代或稍前。他的名字也已无可考。“卿”字是称谓,好像称苟况为苟卿的“卿”字一样,并不是他的本来名字。他的老师是曾任淮阳太守的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萧奄,治《礼经》和《春秋》。按今文《礼经》创始于高堂生,经萧奄再传至盂卿。向孟卿学《礼》的亲传弟子有二人。一个是鲁(今山东曲阜)人闾丘卿,后无所闻。另一卓有成就的弟子是后苍,字道君,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著有《后氏曲台记》,“说礼数万言”。“曲台”是汉代未央宫中一个殿堂的名字,取为书名。此书早已散佚。后苍的学生即孟卿的再传弟子有戴德、戴圣、庆普、闻人通汉等。戴德字延君,梁郡(郡冶在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伯都王刘嚣的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为了与他的兄予戴圣相区别,世称“大戴”,著有《大戴礼记》85篇(今已残缺),开创了西汉今文《礼》学的“大戴学”。戴圣字次君,是戴德的侄子,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时立为博士,世称“小戴”,著《小戴礼记》,开创了西汉今文《礼》学的“小戴学”。西汉宣帝三年(前51),在未央宫中的石渠阁“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这次由皇帝主持的学术会议史称“石渠阁议”。戴圣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庆普字孝公,沛郡(今江苏沛县东)人,曾任东平王刘宇的太傅,也曾为博士,开创了今文礼学的“庆氏学”。闻人通汉字子方,也是沛郡人,以太子舍人参加过石渠阁议,官至中山中尉。孟卿的三传弟子中有徐良、桥仁、杨荣、夏侯敬、庆咸等。徐良字脖卿,琅琊(今山东诸城)人,受业于戴德,曾为博士,家世传业,成为“徐氏学”。桥仁字季卿,梁人,受业于戴圣,曾任大鸿胪,家世传业,成为“桥氏学”。杨荣字子孙,梁人,受业于戴圣,曾任琅琊太守,创“杨氏学”。夏侯敬是鲁(今山东曲阜)人,庆咸是庆普的族子,两人均受业于庆普,庆咸曾任豫章太守。从以上授受关系中,不难看出孟卿在今文《礼》学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孟卿《春秋》之学传授东海兰陵人疏广,他也成为大家,立为博士,宣帝时任太子太傅。

孟喜

孟喜,字长卿,孟卿的儿子,生活在西汉武帝至宣帝时代。孟卿觉得《礼经》和《春秋》多而繁杂,所以不要儿子传习父业,而要他向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学《周易》。《周易》也是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分“经”和“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说明这些卦、爻的卦辞、爻辞是经文,古代作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虽未必尽然,但可以认为其出现较早,大概萌芽于殷周之际。传是解释经文意义的文字,又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旧传是孔子作,近代人研究认为,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的作品。西汉今文易学开创于淄川(今属东淄博市)人田何,田何传淄川人杨何,杨何传田王孙和京房。田王孙传孟喜、梁丘贺和施雠,其中梁丘贺又曾向京房学《易》。三人各成一家,就是西汉今文易学的施、孟、梁丘三学派。孟喜在仕途上颇多曲折。先举孝廉,作郎官,后任曲台署长(曲台是汉的殿台名),因病免官。后来又作丞相的掾吏。博士员缺,众人推荐孟喜。皇帝听说他不依师法,不肯用他,直到宣帝时才立为博士。孟喜开创的“孟氏易”学派,学术特点是以六十四卦分配气候,以卦气言《易》。他的亲传弟子有同郡的白光,字少子;沛郡的翟牧,字千兄,皆为博士,并与师并列为翟、孟、白三氏之学。孟喜的另一弟子焦延寿,再传京房,开创了西汉今文《易》学的“京氏学”。此京房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荆南清平西南)人,与杨何弟子京房不是一人。这个京房元帝时立为博士,他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孟氏学派以象数之学(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一种学说)来说明《周易》,用八卦与阴阳之数预言灾变固然是虚妄的,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天文、历法和乐律的知识,不乏合理的成分。其卦气相配的学说,后世曾用于历法的推算。其后流于方技,至五代、北宋间的陈抟又歧入道家,并影响宋明理学。另一方面,清朝人惠栋著《易汉学》,阐述了他的卦气学说。可见,他这一学派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嬗变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由此得知孟喜在汉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关于孟氐学派的著作现已不存。《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有《易经》12篇,含施、孟、梁丘三家,又有《孟氏京房》11篇,《灾异孟氏京房》66篇。《新唐书·艺文志》仍著录有《孟喜章句》10卷,《京房章句》10卷。可见这些书都是在宋神宗、哲宗时期《新唐书》成书以后才敞佚的。清朝人马围翰辑录唐以前散佚的古籍五六百种,编成了一部规模巨大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其中有《周易盂氏章旬》二卷,“京氏学”今存《京氏易传》三卷。马氏另辑有《周易京氏章句》一卷。此外,黄爽《汉学堂丛书》、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也有辑录。孟喜在《汉书》中有传,被孟氏家志列为第十代后裔。

孟佗

孟佗,字伯郎,东汉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权,佗倾家财贿赂张让众奴仆,奴仆都很感激他佗到让家去,众奴迎拜于路。宾客都十分惊讶,以为佗与让友善,争着把珍玩贿赂他。他又把珍玩送给张让,让大喜,以佗为凉州刺史。

孟尝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生活在东汉桓帝前后。少时为郡户曹吏,后举孝廉,举茂才,拜徐令,迁合浦太守。合浦地近南海,产珠。前任贪财物,责民人滥采,致使产量大减。孟尝到任后,变革以前的弊政,珍珠生产得以恢复,因此受到民人爱戴,并留下了“合浦珠还”的历史典故。离任时,吏民攀车挽留,孟尝只得夜间乘乡民船遁去。其后隐居躬耕乡里,年70余卒于家。孟尝在《后汉书》中有传,被孟氏家志列为第十三代后裔。

孟异

孟异,一作孟冀,东汉人。明帝时,官司隶从事,与班固、尹敏、陈宗共撰《世祖本纪》,为《东观汉记》的初创。

孟光

孟光,字德跃,东汉平陵(今陕西盛阳县西北)人。汉隐士梁鸿之妻,据传她容貌很丑,但品德高尚,安贫乐道,不慕利禄,与丈夫避仕霸陵LjJ中,以耕耘织作为生,后移居于吴地会稽。尽管生活贫困,但夫妻俩志同道合,互敬互爱,孟光每给梁鸿进食,必举案高与眉齐。她的贤德受到时人称颂,后人便以“举案齐眉”喻夫妇和美。

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生活在东汉至三国时期。东汉灵帝时为讲部吏,献帝时逃入蜀。博物识古,书无不读。刘备定益州,拜为议郎。后主时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正直敢言,无所回避,因此为当政所不喜。延熙九年(246)秋大赦,孟光独持异议,当众指责尚书令费秭,认为大赦是权宜之计,衰敝穷极,不得已而为之。政治清明的时候,不宜“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费袢不能答。后来坐事免宫,家居90余岁卒。孟光在《三国志·蜀书》中有传,孟氏家志列为第十七代后裔。

孟康

孟康,字公休,三国魏安平人。魏文帝黄初年问(220--226),以外戚拜散骑侍郎。齐王芳正始中,出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有善政。嘉平末,入为中书令,后转监。曾注《汉书》。P6-8

序言

孟建棵先生编就《孟氏名人录》后,希望我写一篇序言。我自知对孟子思想研究不够,对孟氏家族情况了解也不多,写序言恐难胜任,但考虑到孟建棵先生主编此书花了巨大的精力,而弘扬孟氏名人的光辉业绩亦是我们孟姓族人责无旁贷的义务,也就勉为其难了。

孟子在在那战乱频仍的动荡年代,特立独行,辟扬墨,驳许行,倡仁政,推王道,以继承、发展孔子的儒家思想为己任,虽遭百般挫折其犹未悔,为后世留下了煌煌七篇巨著,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和谐社会的理念,孟子的“仁政”、“王道”的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至今仍然发出耀眼的光芒。

孟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三迁教子,为孟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以断杼喻学,形象生动地教导孟子不能中断学习,还“杀豚不欺子”,身教言教,培养孟子的诚信,终于为中华民族培育、贡献了一位被后人尊为亚圣的孟子,真可谓“母范天下”。

孟子之后,孟姓名人辈出,历史上有汉代大经学家孟喜,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有在抗金抗蒙(古)战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孟珙,甚至有建立后蜀国当了皇帝的孟知祥、孟昶父子,还有为南宋开基立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皇太后孟相,在清代有著名戏剧家孟称舜,到近现代,有地质学家孟宪民,药物学家孟目的,教育专家孟宪承,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的河北军区副司令孟庆山少将,有气象卫星专家、风云一号、三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院士,还有现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等等,孟子后裔没有辜负孟子老人家的期望,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孟建棵先生作为孟子的后裔,怀着对孟子的崇敬之心,做了一件对孟氏家族很有意义的好事,值得肯定和赞扬。我期待着《孟氏名人录》能够一辑一辑编下去,同时,衷心祝愿孟氏子孙注重敦宗睦族,秉承家风,勤勉治学,恪尽职守,勤奋创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孟氏的兴旺发达谱写新的更加精彩华丽的篇章!

2009年8月8日

后记

在征集、搜寻、整理、修改孟氏名人材料的过程中,孟氏先辈和孟子后裔的辉煌业绩时时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兴奋不已,同时鞭策着我要把《孟氏名人录》编好。我为我孟氏有如此众多的杰出人物而骄傲,我为我孟氏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而自豪!

由于能力有限,时间紧迫,联络困难,虽想方设法,多方搜求,北上东北,南下海南,跑了全国近三十个城市,接触了一百几十位孟氏宗亲,可收录在本书中的孟氏名人仅是从古至今孟氏名人中的一小部分,仍有许多应该收录的名人没有入录。因材料来源不一,篇幅长短不表示人物的重要程度。为不断彰显孟氏名人的辉煌,决定不断续编《孟氏名人录》,因而本书以2010年版先行出版,隔几年待名人材料收集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出增订本,并且永远出下去,因为孟姓名人永无穷尽。冀希我孟氏宗亲和他姓人士尤其希望在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海外孟氏宗亲不吝提供孟氏名人材料,俾使本名人录的续编工作不断绵延下去。

下面赘述一下本书的体例。

一、本书只收录孟子以后的孟姓名人。以孟姓为笔名、艺名者不收录。

二、考虑到孟子是汉族,其他民族中孟姓人士暂不收录。

三、人物排列,历代名人以朝代、出生年月为序,无年月的以名字笔画为序;当代名人以名字笔画为序,单名在前,双名在后,重名者以出生先后为序。当代名人还列出了所在地和身份。

四、为便于续编工作顺利进行,本书附录了入录条件和内容,请读者协助。

本书编辑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传主材料来自网络和辞典,编者与部分传主进行了联系,并得到了支持,但有一部分人联系不上,请传主看到本书与我们联系。本书得到了孟氏宗亲和徐州、义乌、沈阳、抚顺等地宗亲会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安徽人大原主任孟富林、四川省人大原主任孟俊修、青海省武警总人政委孟世强、山东省公安厅原厅长孟庆丰为本书题词,云南政协副主席孟继尧为本书作序,山西的孟国桥、抚顺的孟庆南、绍兴的孟迈、沈阳的孟令保、合肥的孟繁贵等宗亲为本书提供了材料,义乌的孟圣喜、昆山的孟庆中、厦门的孟斌、潍坊的孟庆升、上海的孟卫康等宗亲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财力上的支持,上海的程卫军为本书出版作出了贡献,上海的孟骏对本书的编辑、美化等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在此谨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孟建棵

2009.12.2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氏名人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建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2297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35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8
177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