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曲曲调子把浪漫弹唱得黯然销魂。
越是浪迹天涯,越是曲曲销魂!
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图书 | 最是元曲销魂/阅读大中国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一曲曲调子把浪漫弹唱得黯然销魂。 越是浪迹天涯,越是曲曲销魂! 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内容推荐 不知何人说过,生命就如同盖房子,建造时偷工减料就会成危楼;年久失修就会出现溃墙;施工不良就会漏水;有大风会吹破玻璃;如果遇上地震便会坍塌。不过,所有的房子都会有一扇可以出入的门,就连监狱也是如此,因此当你有出路可走时,上天就会给你逃生的机会。正像蒙古人经营一个时代,即使再不成功,他们也为那些希望能够一展所能而又没成功的人提供宣泄的出口:你可以选择投入官场,可以选择避走天涯,可以选择遁入山林,可以选择玩转风月。 元文人在不同的人生路径上爆发的种种情感,最直接的承载物就是他们所写的曲戏。仔细去品味那涓涓笔墨和莺莺歌声,可以体会到他们处于一个大盛大乱时代所爆发的生命狂想。对于匆匆而去的人生而言,因一切向往而产生的温馨与美好,因一切专注而产生的哀怨与疯魔,因一切痴狂而产生的荒唐与罪恶,无不让人感到怜惜、肃然而又庄重。无论元人自身的思想对与错、是与非,后人应当用历史博大的胸襟去宽恕他们,即使不心存怜悯,也应当真心对待,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中体会那番清幽的墨香和销魂的滋味。 目录 离乱歌 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愁化作相思泪 撷株忘忧草,带不走忧伤 世上本没有“如果” 杨柳依依,惜别凄凄 才子佳人于乱世 君应怜我,一片冰心 一个女人眼中的两个男人 响当当的铜豌豆 一尺白绫祭忠魂 枭雄仍旧是凡人 长笑白云外,名利怎挂心 潇洒风尘客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功名事了去无痕 我辈岂是蓬蒿人 何苦蝇营狗苟这一世 虽爱尘世,依然潇洒遁去 只愿做个江湖醉仙 四季风物情 四季悲世歌 在雨中,湿了的是心房 宁做浊世漂泊的佳公子 渔父垂钓,相忘江湖 踏雪寻梅慰寂寥 半点相思半点泪 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侬本多情 别离只为长久 定不负相思意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爱非我有,何必去汲汲 市井众生相 身在泥淖,出水芙蓉 茶中得心静 温柔乡里寻慰藉 红尘问道,心魔难除 红颜何曾是祸水 生有不同,死无异类 绵绵思古意 当时只道寻常事 一醉解千愁,酒醒愁更深 尴尬的杨贵妃 佛祖眼下的花花世界 孤儿复仇记 汉宫青冢上,隔世遇知音 黎民殇 青天可鉴窦娥冤 闲是天许,忙是自取 未尝穷人苦,安知世人贫 万家灯火寄哀思 落寞帝国的死角 试读章节 古老的先人把土地视作命根子,八户人家围成一个大院,看起来方方正正,就是个“井”字,如果背对着大院,就等于离开自己的老家,“背井离乡”也就由此而来。几千年来,在外羁旅的游子们多数都不是自愿的。有的为了觅仕途而求取功名,有的为了生计而奔波,有的则是被迫逃亡。 中国人的乡情历来是最重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屋和田地,就等于树无根蒂,很快就会枯死。所以千百年来奔波在外的人们用无数的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如果先秦失去了《诗经·小雅·采薇》一诗,先人的思乡就不会令人觉得情切。 一束束薇菜已经发芽长大,采一束薇菜就不免思乡。说回乡道回乡,眼看一年又过完,有家却等于没家,全为了保家卫国、跟狄夷去厮杀,连空闲的时间都没有,何谈回家?满腹惆怅心多忧思,生活疾苦难耐,可是边防动乱,自己还要随着军队辗转各地,连个书信都寄不回去。《采薇》传达的正是征夫念家的情感。 在外颠沛的游子与戍边人的心何尝不是相同的。李白的抬头望月,低头思乡;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诗人们的话语一个比一个凄清,思家之情款款入人心。 与过往的王朝相比,生在元代的人多离愁,有国家民族变乱的原因在里面,也有个人的情感在其中。过去人们表达情感的有诗词歌赋或长篇散文,也有民间传奇之类的故事,不过表现张力比元代的杂剧和曲子显然要弱。另外,饱经离难的元人情感变得复杂得多,他们通过自己的笔墨,大量融合各民族、各地方言的感叹词,绘制成了易于弹唱的曲调和歌词,使得他们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情深义重,催人泪下。 “离愁”之曲写得最让人魂断的当属马致远,他的《天净沙·秋思》已成绝响。在《汉宫秋》里他也曾借昭君王嫱之口道出“背井离乡,卧雪霜眠”的痛苦。离开家乡如同躺在霜雪上,实在难以忍受。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的一曲《寿阳曲·潇湘夜雨》,点点离人心碎声敲打着人们的心弦。本曲的曲名既为“潇湘夜雨”,可见马致远所在的地方必定是潇湘之地。潇湘本指湘、潇二水汇集的零陵郡,后来人们干脆用它来指代湖南等地。古有“潇湘八景”,是爱风花雪月的宋人册封的湖南八处景致。当地每逢夏秋便落雨不停,尤其是傍晚开始的淋漓小雨,激起浮动的江雾,一些渔人驾着小舟于雾间若隐若现,渔灯朦朦胧胧,更惹人遐想。若是你此刻离家万里,心有所系,在烟雨蒙蒙面前肯定会惆怅满腹,泪水涟涟。马致远也是受到夜雨凄迷的影响,变得越发多愁善感。 像马致远这样的羁客遍布大江南北,因秋景而生乡情的人也比比皆是。思乡本不论季节,但一年当中总有些时日会令人生出离愁,比如九九重阳节。这一天通常是与家人共聚的时刻,携手登山、观花饮酒。可是游子的身边却没有亲人陪伴,因此越发觉得孤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也是在九月九日孤身登山时才写下忧伤的诗句,由此而激发了后人无数慨叹。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博前醉把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秋风江上棹孤航,烟水茫茫。白云西去雁南翔。推蓬望,清思满沧浪。东篱载酒陶元亮,等闲间过了重阳。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做去年香。 汤式《小梁州》 行役经年,佳节思亲。九月九深秋之际,曲人汤式也不可避免生出此种心绪,写下了两曲《小梁州》。汤式生活的时代与马致远大不相同,但二人同样经历了漂泊多年的日子。根据史载,马致远曾有“二十年漂泊”生涯,大好青春全浪费了;而生于元末明初的汤式,历经元、明两朝更迭,也是流落江湖多年。直到巧识燕王朱棣,得到他的赏识才飞黄腾达。 后人说,汤式的散曲虽然明艳工巧,却内涵不足,大概也是因为经过苦难之后生活优越,而变得江郎才尽。这两曲《小梁州》写得甚是凄迷,首曲怀人,后曲伤己,大概是因为与家人朋友失散,又背井离乡多年,所以有感而发。情感到处,感人肺腑。据推测,这两首散曲很可能是在他漂泊时期所写。 两曲的开篇皆是从秋风里的一叶孤舟开始写起,小舟的背景尽是烟水茫茫,绵远悠长,与马致远的“潇湘夜雨泊孤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小舟和水雾的确是最能激发人的乡愁的情景。首曲先是作者登上高楼,看山色萧条,禁不住伤心无语,感觉那枯黄的老树都在替自己哀愁。他手持茱萸艾草,鼻尖飘散的是清冷的草香和淡淡的酒气。汤式看着眼前桌案上的两樽水酒,这一方是给自己的,另一方座位上却空无一人,顿感空虚寂寞无人伴。他禁不住暗叹,自己都已经年龄变老,那些家乡的故友亲人还有几个白首健在呢?快乐容易找到,但与旧人的友谊和情感却难以重拾,黄花依旧,人情已无。 汤式登楼无语,因为怀念故人,这是前曲暗含的内容,后曲也交代了他突然思乡的原因,因为正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一片烟水茫茫的景象中,白云西去雁南翔,深秋将至。这一次汤式踏进了孤舟的里面,掀起小舟的蓬帘,看着眼前滚滚流动的江水,“清思满沧浪”。“沧浪”本指代屈原,屈原投江是为了以沧浪之水洗涤一身尘埃,而他汤式不可能做出屈原的举动,唯有令沧浪承载他的相思。 相思的是什么?自然是故人了。此时他又忆起陶渊明入菊园饮酒赏花过重阳节的情景,感叹陶公不在,菊园依旧,相信没有了陶渊明这个知己的菊花也必定非常孤单,就如同汤式自己失了亲人一样痛苦。 将自己化作一簇菊花,暗示没有知己陪伴,是汤式在两曲中最精妙的一笔,于虚拟处传出内心的意蕴,思故伤怀全在字里行间。此妙笔与“断肠人在天涯”几乎不相上下。P2-5 序言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曾阅读过一本令人深思的书,你又置身于人群和事物的混乱之中,你想起那本书的内容和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终于明白,尽管是无意的、不假思索的翻阅,那本书也在你的心灵中发挥着作用。以至于你的整个精神生活都受到它的影响,并按照它的要求而改变。 元曲是曲调与人性结合的产物,并不能称其为一本书,但它所诠释的时代内涵亦如书般迷人,令很多不了解它的人在偶然翻阅过后受到它的影响。 时人说起元曲,大多知之甚少,提起关汉卿、王实甫、白朴之辈,或许有几人恍然大悟,可再深说下去便无人问津了。一时间竟想不通为何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化精华竟被人忽略到如此程度。如果元人知道自己将被后世如此漠视,当年他们也就不会满怀激情地去填词作曲了。 不了解元曲就失去了徜徉元代的资格,所谓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金元之际,随着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化,与中原的词曲文化相结合,便形成了元曲。元人的精神特质从元曲里可以看到七八分,再加上细细地揣摩其意,整个大元王朝的文明便赫然在目。这个马背上的王朝给元曲赋予的人文精神,最无法抹杀的。 贯云石在他的套曲《新水令·皇都元日》中说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忠孝宽仁,雄文壮武。功业振乾坤……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一个没有边患、活力四射、繁荣强盛的国家,它本身具有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是以作为它的子民在没有对其生出怨怼之前,对它秉持着极端信赖的情感。不过当统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们万般失望之后,能用笔墨作战的文人们便开始不尽地倾诉。 有离开故国的悲伤,与往日的浮生盛世告别的不甘;有羁旅在外、离愁别绪的难抑;有对人生和恋爱的情殇;有对生不逢时的愤恨;也有对整个时代灰暗背景的不满;同时亦有不断挣扎在出入边缘的可怜人。他们其中不乏潇洒之人,但满腹牢骚却总是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人生苦苦寻觅,苦苦把握,苦苦追求,把义愤难纾的情感捧在掌心,终日凝望,用杜鹃啼血的坚持与精卫填海的执著去书写它、祭奠它、怜惜它,或者把情感埋入旷野,撒入疏林,让万物同悲。 其实此刻,再回味他们对统治者的直言不讳,却并没有因此获罪,不禁为他们感到幸运。由于元王朝的专制性并不如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文化政策上,蒙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非常之弱,他们无意识的包容令文人们敢于倾吐不满,这也间接造就了元曲的盛放。 不知何人说过,生命就如同盖房子,建造时偷工减料就会成危楼;年久失修就会出现溃墙;施工不良就会漏水;有大风会吹破玻璃;如果遇上地震便会坍塌。不过,所有的房子都会有一扇可以出入的门,就连监狱也是如此,因此当你有出路可走时,上天就会给你逃生的机会。正像蒙古人经营一个时代,即使再不成功,他们也为那些希望能够一展所能而又没成功的人提供宣泄的出口:你可以选择投入官场,可以选择避走天涯,可以选择遁入山林,可以选择玩转风月。 元文人在不同的人生路径上爆发的种种情感,最直接的承载物就是他们所写的曲戏。仔细去品味那涓涓笔墨和莺莺歌声,可以体会到他们处于一个大盛大乱时代所爆发的生命狂想。对于匆匆而去的人生而言,因一切向往而产生的温馨与美好,因一切专注而产生的哀怨与疯魔,因一切痴狂而产生的荒唐与罪恶,无不让人感到怜惜、肃然而又庄重。无论元人自身的思想对与错、是与非,后人应当用历史博大的胸襟去宽恕他们,即使不心存怜悯,也应当真心对待,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中体会那番清幽的墨香和销魂的滋味。 后记 每一本书稿的完成都凝结着集体的智慧,倾注了同仁们的辛劳和热情。在写作“阅读大中国”系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广泛阅读许多学者专家的专著与新书。可以说,没有前辈学人的辛劳与成果,我们晚学顽童也便无法草创今日之书。在此,谨代表本套丛书的作者与编辑向各位专家一致谢。 同时,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华夏书网诸多同行的帮助及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杨艳丽、姚晓维、许长荣、李良婷、史慧莉、黄亚男、曹博、上官紫微、孙亚兰、王艳、李娜、聂小晴、李颜垒、王鹏、闫晗、杨青、朱夏楠、李倩、杨英、武敬敏、杜慧、杨秉慧、王艳明、李静、李猛、于海英、蔡亚兰、廖春红、焦亮、黄薇、赵一、赵红瑾、魏清素、李文静、李佳、罗语、张晓静、李彦岐、慈艳丽、张艳芬、周珊、何瑞欣、常娟、陈艳、曹徐学、齐艳杰、齐冲、曾桃园、李伟军、李惠、梁素娟、毛定娟、黄梦溪、张保文、肖冬梅、张琦、李爱莲、黄晓林、淡佳庆、李亚莉、欧俊、付欣欣、闫瑞娟、曹慧利、陈小婵、黄文平、范小北、贺兰、赵文闻、包宇、汪文娟、杨少卿、于航、陈其娟、王艳青、杨茜彦、孙鹏涛、张夏、王崇、常悦等。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快乐,那么写作这套“阅读大中国”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们读懂了古代文人的智慧精华,吸收了当代学者的研究经验,并倾尽绵薄之力,将其化为文字,希望可以为读者献上甘甜的精神食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最是元曲销魂/阅读大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上官紫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21775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3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