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辽南往事/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可三大爷这一次病得太重,三大娘用生姜大葱煮水给三大爷发汗也没把三大爷从炕上发起来,三大娘看看实在扛不过去,才借了王财主五毛钱去抓了两副汤药。可能穷人很少吃药,见药就灵,两副汤药就把三大爷的病治愈了。三大爷爬起炕了,可欠下的五毛钱却像一座大山压在他们头上。当时的庄稼人,特别像三大爷他们这样无房无地的穷人,除了租种别人的土地赚点粮食吃,极少有来钱之道,所以为了五毛钱的债,三大娘才决定在这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神不知鬼不觉偷偷溜掉。

三大娘把几个碗盆装进两个筐里,让三大爷挑着,又把两床与其说是被,不如说是两团烂棉絮打成一个捆,让父亲背着,一家子就准备起程上边外了。

三大爷、三大娘还有父亲和吉发,是去年这个时候从山东海阳县逃荒到辽南这个叫无名屯的乡村。去年,山东海阳县遭了水灾,灾后又瘟疫肆虐,我的大爷和二大爷两家都在瘟疫中死绝,三大娘一看,立即决定逃荒,像大多数山东逃荒人一样,下关东。三大爷、三大娘领着一双儿女。还有孤苦无靠的我父亲,一行五人一边要饭一边往北走,走了几天,才走到莱阳地区。这时天已冷了,一家人又饿又累都走不动了。三大娘一看这样走下去,走不到关东全家都得拖死,就牙一咬,在莱阳一个地方把九岁的女儿小青卖了,卖了几个钱,这才搭车搭船到了大连。

当时的大连,是日本人的天下,以前只和乡邻打交道,只知道下死力在土地上刨食的三大爷,哪敢在这个洋人横行的花花世界里落脚,一个劲催三大娘继续往北走。但三大娘不肯,三大娘原想凭三大爷和父亲的年富力强,在城市找点活干,就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了。然而,他们在大连的街头上流浪了几天,实在找不到落脚之处。他们目不识丁,人地两生,不知道怎么找活,怎么讨生活,除了遭人白眼,受欺负,好事绝没有他们的份,三大娘这才服输,决定听三大爷的,继续往北走。

一家人离开城市继续往农村流浪,这时他们卖闺女的钱已花光,天也越来越冷,凭他们衣衫褴褛,肚里空空,很难再走下去。这一天,他们流落到辽南的无名屯,三大娘说:咱不能再往北走了,听说北边现在已经冷得能把人的耳朵都冻掉了,就咱们这赤头露脚的,走到那边也得冻死,不如先在这个屯子落落脚,混过这一冬,明年看情况再说。三大爷说: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这么办吧。

三大娘进了屯子,见人就打听,问谁家雇人干活,谁家有地往外租,有人指着有两扇黑大门的宅院,告诉他们那是村里最富裕的王财主家,他家有地往外租,叫他们去找找王财主看看,说不定王财主能给他们想个办法。

三大娘拉着三大爷进了王财主的大院,诉说了他们的难处和投奔他的目的。王财主说:眼下已地倒场光,家里不需要长工,不过你们既然投靠我,我也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眼下再往北走也确实不是时候,不说别的,那白毛风烟泡雪你们就受不了。再说啦,现在都是听见买卖跑死客,北面听名声好,其实好什么?比这边冷不说,还土匪胡子成窝,比这边还要兵荒马乱。

就是,这年头,穷人到哪儿也不好活,王财主,您就发发善心,帮扶俺一把,俺一家就在这儿落户了。三大娘忙不迭地点头请求。

王财主听三大娘这么说,也就爽快地说:那好,我在南山坡有几亩坡地,地可能薄拉点,可话又说回来,这人勤地不懒,只要你们肯下力气,一年下来混个嚼裹没问题。

三大娘赶紧道谢说,您可救了俺全家了,以后俺日子过好了,决忘不了您。

王财主,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当时是无名屯头等户,家里有几十天(辽南土地计量单位,一天为十亩)地。他把他南山坡那几亩没人爱租的坡地租给了走投无路的三大爷,见远道而来的三大爷、三大娘一家实在可怜,就又把他闲着的两间窝棚借给三大爷住,且是白住。当时,别看那两间窝棚破烂简陋,四面透风,但对晚上露宿街头的三大爷一家,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王财主还关照他们说:你们租了我的地,就是我的佃户,今头晌你们先把家安顿下来,下晌我领你们去日本人的衙门落户口、领良民证。既然你们想在这里长期落户,良民证一定得办。

三大爷一听糊涂了,问:什么?领良民证,俺在山东家可没有这一说。

王财主说:这里是你山东家吗?这里是日本的关东州,是日本人的天下。

三大爷更糊涂了:这里明明是中国的地盘,怎么成了日本的关东州?

王财主瞅了一眼蓬头垢面、一脸尘土的三大爷,说:看来你还真不知道,也是,老泥腿子,除了种地,能知道什么,那我告诉你,十多年前,日本和老毛子——哦,就是俄国人,在这地方为争地盘打起来了,打来打去,日本把老毛子打败了,从那时起。这地方就划给了日本,成了日本人的地盘。

三大爷更惊讶了:成了日本人的地盘,那咱中国人怎么办?P3-4

后记

我把亲人们的故事讲述到这里,似乎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我还想交代一下继父和母亲后来的情况,也许能为我对人性的探讨再补充一笔。

继父和母亲的幸福日子过了没几年,厄运就又一次降临到他们头上,那是全国最困难的1961年,当时农村人都饿得两腿发软,两眼发花,不断有人走黄泉路去阴曹地府报到。当时我正上初中,继父和母亲为保证我的学习,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都省给我吃,继父饿得全身浮肿,干活无力。而这时,上边却突然派了工作组进驻各个生产队,掀起一场“落实改造一切漏划阶级敌人”的运动,简称“落改”。要求各小队都要找出一两个漏划的阶级敌人。

无名屯的地主富农镇压的镇压,伏法的伏法,找一个漏划的阶级敌人很难,T作组和生产队的运动骨干动了几天脑子,最后想到继父的头上。

是啊,想给继父按上个罪名太容易了,就从他阶级立场不清,为一个地主女儿,富农的遗孀而在不该转业复员时自己要求脱了军装,就等于背叛了革命,何况当时部队已经按逃兵身份取消了他革命军人资格,这不是漏划的阶级敌人是什么?工作组意见达成一致后,就派民兵抓走了快要走不动路了的继父,关到大队,要他交代思想动机和根源……批斗了几场,最后大概觉得定为“反革命”还不够格,就定为漏划的“坏分子”,在地、富、反、坏、右中占了第四位。

而这时继父已快不行了,离去那世只有一步之遥。已成家立业的哥哥知道了家里的情况,担着政治立场不清的风险,送回了硬从嘴里抠下的食物和粮票,才把继父从阴曹地府门口拉回来,让他具备了沦为阶级斗争工具的起码条件。

继父由一个在战火年代出生人死的革命军人,转换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后,就过上了社会上最低等的贱民生活,生产队最脏最累的活,非他莫属,生产队有好事,如发放点什么福利刺激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他靠边站。另外还要定期写思想检查和思想汇报。继父虽在部队里认识几个字,但写这类东西他还远远胜任不了,但这不怕,因为他还有我这个上中学的儿子为他捉刀代笔,能够胡乱应付过去。

但有些事情我就帮不上忙了,那时,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一来运动,上边就按惯例派下工作队,工作队一到,就按惯例拿这些贱民开刀,先组织发动贫下中农,引导贫下中农怎么开批斗会,怎么发言,怎么呼口号……一切准备就绪,就派民兵把贱民们拉到小队大队,就像古代开战前拿活人祭旗一样,又批又斗折磨一通,算是揭开运动的序幕。

因为这样的运动太多,批斗来批斗去,我在村里也被人另眼看待了,大人们可以随便地呵斥我,和我年龄相仿的同伴疏远我孤立我,仿佛我也成了小五类。为此,继父和母亲经常不过意,认为都是他们连累了我。

更让父母有负罪感的是1965年我高考落榜,由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变成下等农民之后。从此继父在我面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看我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过去那种亲密无间的父子感情已不复存在,这让我感到别扭,感到痛心。其实我很清楚,即使没有继父这个“坏分子”头衔,我也考不上大学,那一年,即便考生的直系亲属有点问题,也难跨入高校大门,何况像我这样的富农子弟呢。应该说是我们的富农成分连累r继父,而不是继父连累了我,可不管我怎么解释,也消除不了继父的负疚感。

然而,灾难还在后头。我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继父和母亲的厄运进一步升级,特别是继父,又一次跨入地狱之门。

我这里用了“又”,当然指的是他一小就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逃荒炼狱,后来又从北满日本人的地狱里闯过来。但这一次,继父在自己人制造的地狱里,却再也没有力气逃生了。

在史无前例的运动之前,农村的“类”们都惧怕工作队,因为工作队一来,就意味着一场运动降临,不管这场运动的性质是整漏划敌人,还是退化变质的干部或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干部,“类”们都得首当其冲,在劫难逃。但到史无前例的运动来临时,连工作队也没有了,“革命群众”自发组成一个个造反队。这些像雨后蘑菇一样多的造反队完全没了约束。也就是没有了老百姓通常说的王法,他们想怎么整治旧的“类”和新涌出的一批批“牛鬼蛇神”就怎么整治,想玩什么花样就玩什么花样,用麻绳蘸水抽打,戴高帽子游大街、站高凳,烈日下跪石子、学乌龟爬……经历了一次次折磨的年迈的继父,最后在一场残酷的批斗中,再也没有站起来。

对继父的死,母亲没掉一滴眼泪,没哭一声,只是默默坐着,连一句话都不说。母亲的反常让我毛骨悚然,一股寒意从头顶传到脚底,我劝母亲,让她哭出来,叫来吉发、家宝反复劝说,但没有用。母亲表情木然,对所有的相劝都无动于衷,有时还奇怪地笑笑。似乎她的灵魂已游离出这个世界。

吉发把我拉到外头,悄悄告诉我说母亲情况不妙,让我时时看着,把家里一些能致命的东西都收起来。说得我更加恐惧。埋葬了继父后,我就什么也不干,时时看着母亲,把家里的菜刀、剪子、绳子什么的都藏到她找不到的地方。但人决心已定,不是我能看得住的。一个深夜,我因为太困睡了,待我醒来,母亲不见了,家里没有,我第一个念头就想到继父,母亲一定是见继父去了。我跌跌撞撞跑到继父墓地,见母亲果然躺倒在继父墓前,但人已没有救了,她喝了一整瓶的敌敌畏。我不知道家里怎么会有这瓶敌敌畏,母亲又是怎么藏得没有让我发现。

母亲走了,母亲这次追随继父而去,距离被堂嫂解救那次,整整三十年。堂嫂一手制造了这对人间最苦命鸳鸯的生死劫,也给了他们这十几年团聚的机会,使他们享受了一段真正的人生幸福。真是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说堂嫂了。

敌敌畏是烈性毒药,烧心烧肺,喝敌敌畏的人,死得都很痛苦,但在继父墓前,我看到母亲临终前的表情很安详,我想母亲在那一刻可能感到很欣慰,她终于可以不用担心,没有顾虑地和继父永远相随了。这一愿望,在万恶的吃人的旧社会没有达到,在劳动人民翻身解放的新社会也没达到,所以只能去那世实现了。

父母走了,堂哥吉发在父母走后不久也离开人世,在他们走后的无数个悲痛而又寂寞的夜晚,我和同样也是单身汉的家宝经常睡在一起,通过他,我记录下了这些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往事。

序言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可我在这里讲述的,就是和我有关的几个家庭的“家丑”,和我有关的几个人的爱恨情仇,这些人里有我的三大娘三大爷,有我的堂哥吉发和他的两个老婆,有我的姥爷和我的父亲母亲。

其实,和我有关的这几个家庭、这几个人物,都是当时农村最普通不过的家庭,是农村底层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决无值得炫耀的资本。然而,就是这么几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物,在我所经历和未曾经历的年代里,却上演了一幕幕跌宕曲折的悲剧:真情相爱的人生离死别,至亲的姥爷掐死外孙,一心要独吞家产的大娘扼死侄子,霸道成性的媳妇毒害婆婆……

总之,每一次的幕起幕落,无不因为贫穷、愚昧而造成的人性扭曲使然,无不因为自私、贪欲和自我的恶性膨胀使然,鲁迅先生在他很多作品里对人性恶的剖析,竟在我的亲人身上一一得到印证。所以,在亲人们故去多年,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以还原那个他们生存过的社会,还原他们在那个社会环境下的精神状况和生存挣扎。

愿亲人们的在天之灵原谅我。

内容推荐

《辽南往事》内容介绍: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可我在这里讲述的,就是和我有关的几个家庭的“家丑”,和我有关的几个人的爱恨情仇,这些人里有我的三大娘三大爷,有我的堂哥吉发和他的两个老婆,有我的姥爷和我的父亲母亲。

其实,和我有关的这几个家庭、这几个人物,都是当时农村最普通不过的家庭,是农村底层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决无值得炫耀的资本。然而,就是这么几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物,在我所经历和未曾经历的年代里,却上演了一幕幕跌宕曲折的悲剧:真情相爱的人生离死别,至亲的姥爷掐死外孙,一心要独吞家产的大娘扼死侄子,霸道成性的媳妇毒害婆婆……

《辽南往事/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作者梁书香。

编辑推荐

《辽南往事》由梁书香著。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农村家庭、发生在他祖辈、父辈身上的一幕幕悲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让读者充分认识到只有破除封建迷信、解放思想才能救中国,才能拯救生活在农村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辽南往事/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书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39686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321975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