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偷袭珍珠港(阴谋论还是耻辱日)/印记图说太平洋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偷袭珍珠港(阴谋论还是耻辱日)》(作者侯鲁梁)作为其中一册,记录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偷袭珍珠港(阴谋论还是耻辱日)》记录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的全过程。二战爆发后,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为了获得东南亚地区丰富的战争资源,日本就必须突破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格局。偷袭虽然成功,但这一优势仅维系了1~2年的时间。

《偷袭珍珠港(阴谋论还是耻辱日)》的作者是侯鲁梁。

目录

总序

怍者的话

引言

一、在谈判的幌子之下

二、令人大吃一惊的作战计划

三、这里的港口不设防

四、谍影重重

五、奔向珍珠港

六、命运之神的捉弄

七、灾难突降

八、美国怒吼了

试读章节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政治家、战略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中,担任美国的领导人、决策者,被誉为反法西斯的坚强斗士。1945年4月12日因患脑溢血在佐治亚州温泉疗养院逝世,任中未能亲眼看到盟军的最后胜利,享年63岁。

7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警告日本谈判代表野村:如果日本继续向荷属东印度推进,那就是远东的全面战争。罗斯福表示,愿意以石油换取印支的中立化,维持太平洋的和平。

但是,日本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派兵“进驻”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

7月26日,罗斯福发表声明,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以防止日本利用美国的财政金融设备和日美间的贸易危害美国的利益。

同日,英国宣布废除《英日通商航海条约》《印日通商条约》和《缅甸日本通商条约》,荷属东印度废除了《日荷石油协定》。

28日,日本采取报复措施,宣布冻结美英两国在日本的资产。

8月1日,美国宣布对所有侵略国家,尤其是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同时宣布除棉花和粮食外,禁止一切其他物资向日本出口。

8月15日,美国宣布禁止一切货物运往日本。

至此,日美之间一切金融、商业活动完全停止,日美谈判陷入僵局,两国关系到了断交的边缘。

当得知美国将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向天皇强烈表示:与其坐待石油日渐枯竭,倒不如先发制人。永野的建议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们的赞赏。

1941年8月初,即在美国禁运石油之后,日本当局仔细计算了石油的消耗量。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存量是940万吨,国内每年能够开采的石油是40万吨,能生产的人造石油是30万吨,而日本每月的消费量就达到45万吨以上。如果不能进口,不到两年,石油库存就将消耗殆尽,军舰和飞机都将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势下,日本当权者决定用战争解决问题,加快了备战的步伐,妄想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困境,达到其侵略扩张目的。

为了达成突然袭击,速战速决,日本当局决定以和谈掩护扩军备战,麻痹对手。于是,在日本军部磨刀霍霍,加快“南进”步伐的同时,日本政府8月7日却提出了日美首脑在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即檀香山)直接会谈,以和平解决两国争端的倡议。

8月26日,日本首相近卫征得军部的同意,给罗斯福写了亲笔信,大言不惭地说:“在全世界战乱当中,日本和美国是掌握着国际和平锁钥的最后两个国家。如两国关系照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不仅其本身是一个悲剧,而且还意味着世界文明的崩溃。”近卫假惺惺地表示,日本“渴望维持太平洋的和平”,为消除“相互猜疑和误会”,排除“第三国的暗算和操纵”,希望亲自会见美国总统,以便“坦率地阐明双方的见解”。近卫无耻地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似乎世界和平就得靠日美两国首脑来拯救了。其实,他鼓吹日美两国决定世界大势,无非是要美国迎合并适应日本的要求,接受日本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地位。

但是,要美国放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谈何容易?这时,美国已和英国签订《大西洋宪章》,迫使英国就范,接受美国关于世界范围的“机会均等”的要求,美国也看到了苏联举国上下斗志昂扬,能够顶住法西斯德国这股祸水,和英苏结盟,对它有利,因此,对日本的态度趋向强硬。

8月17日,罗斯福会见野村时,对首脑会谈避不作答,还提出警告:日本如以武力支配邻近国家,美国为确保其本身权利,必要时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10天以后的8月28日,野村递交了近卫致罗斯福的亲笔信。9月3日,美国政府答复赞成举行首脑会议的宗旨,但要日本首先确认美方谈判代表赫尔提出的四项原则,即: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维持包括商业在内的机会均等原则;不扰乱太平洋现状,除非现状可用和平方法改变之。但是,日本拒绝确认·r赫尔四原则”,两国首脑会谈不了了之。

此时,日本射向美国之箭已搭在弦上。就在日本向美国表示“和平诚意”后的第三天,日本陆军“南方登陆作战”训练已接近完成;海军也全面完成了战时编制,舰上人员和新兵都已登舰待命;日本联合舰队还特地挑选了四面环山、港口狭隘、地势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进行低飞俯冲训练;海上加油的训练也早就开始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准备日趋完各,陆、海军军部要求尽早开战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8月16日,在日本陆、海军的部长、局长会议上,制订了一项由海军草拟的《帝国国策施行要领》,9月6日的御前会议通过了上述侵略方案,决定对美开战。《要领》规定:“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对美英尽量采取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要求”,在“外交谈判到lO月上旬尚未达到我方要求的情况下,立即下定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并确定以10月15日为结束谈判的期限。P15-17

序言

人们总是处在回顾、思考、展望和进取之中。历史与往事是经验,是教训,总给人以启示,是为“师”也。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均未解决,五洲狼烟不断,尚无宁日可言。战争依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正视的一大威胁。诚然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战争本身也终有消亡之日。而回眸战争的足迹,有助于人们探求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以为正义之胜利而谋,为人类最终之和平而计。《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做,这正是其宝贵价值之所在。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反抗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一场大较量。1941年12月7日(日本时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为太平洋战争拉开了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全面爆发。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展开了历经数年的殊死搏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大地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与西方欧洲战场的战事息息相关,影响着整个大战的走向与结局。研究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事,对于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研究近代战争及其战法很有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作者们在著述中,不是对历史事件做长篇累牍的论述,而是运用大量文笔对特定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件进行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描写与刻画,因而使这部由11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既有史料朴质的原味,又有文学表述的魅力,着实令人拾卷难释。尤其是作者笔下对某些历史事件鲜活细节的描写,半个多世纪以来尚鲜为人知,更使人一睹为快。

本书的编辑手法别具一格,自有迷人之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原始照片、图片、地图,并辅以画龙点晴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相映生辉。那些重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幕幕硝烟滚滚、惨烈悲鸣的昔日战争景象,着实让人少了几分研读史料的枯燥,增加了几分对野蛮战争的感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领悟。

总之,本书既有浓厚的军事论述色彩,又有赏心悦目的文学品位,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多元性作品。

更有,本书虽以太平洋战争为主题,却又以简洁的文笔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始末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阐明了中国战场、远东战事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也是本书编辑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7月,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就在其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尔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将这个“田中奏折”视为其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金科玉律。换句话说,其野心的实现,必须以中国为其进攻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后方基地。而恰恰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打乱了它的全盘计划,使其失去了实现野心的前提,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等联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言及,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同仁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行家里手,各个著作颇丰。策划人钟庆安于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后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事军事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对日本军事及其战史有其独到的见解。系列丛书《太平洋战争》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集体合作的结晶。

本书将以其问世之应时、史料之丰实、学术内涵之博大及其别具一格的编写手法,为历史的纪念增辉。  谨以此为序。

李致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偷袭珍珠港(阴谋论还是耻辱日)/印记图说太平洋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鲁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12896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3145364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