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词是一朵禅花(纳兰词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说法。300多年来,纳兰词一直为世人所传唱,他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现如今,纳兰词的美丽依旧不衰,那个百读而如初见的少年和他未能书尽的惆怅心事,也依旧让人们热情不减。《清词是一朵禅花(纳兰词传)》由肖冉冉所著,本书用优美细腻的文字介绍了纳兰容若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传记之后,是对纳兰作品的赏析,文笔清新、见解独到,是难得一见的文学佳品。

内容推荐

《清词是一朵禅花(纳兰词传)》由肖冉冉所著,《清词是一朵禅花(纳兰词传)》用细腻的文笔介绍了纳兰容若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传记之后,是对纳兰作品的赏析,文笔清新,见解独到。当时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说法,三百多年以来,纳兰词一直为世人传唱,他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现如今,纳兰词的魅力依旧不衰,那个百读而如初见的少年,和他未能书尽的惆怅心事,也依旧让人们热情不减。

目录

上篇 但若初见,一片幽情冷处浓

第一章 惆怅青衫落尘京

乌衣门第,少年名冬郎

词才展露,金榜再题名

金缕一曲,蕴年少冰心

第二章 风流墨客亦多情

青梅竹马,奈何有尽时

洞房花烛,鸳鸯春昼永

流离之子,无奈负妾心

红颜知己,侠女出风尘

姻缘无奈,丝桐第二弦

菩提顿悟,恍恍入梵音

第三章 王孙不爱富贵花

平步青云,随侍帝御前

江南怀古,忆当年风景

侠骨丹心,斡旋为知音

别样性情,渌水亭始记

群贤毕至,叹别易会难

英年早逝,因果众纷纭

下篇 有匪君子,横绝一代为词生

缱绻情愫,多情但无言

愁绪断肠,往事却寻常

惆怅人间,闻笛忆平生

道是无情,酒醉情暗生

蓦然避逅,踟蹰难成眠

怀古伤今,怨壮志难酬

昼夜转瞬,物事看不同

零落凡尘,胡笳恋雪魂

百事皆非,命运奈若何

眷侣难做,夜月忆翠娥

丹青难画,泪咽悔薄情

疏柳更寒,颦蹙吹不散

爱恨因何,心字已成灰

深情未醒,死别因薄命

此恨谁知,凄迷梦生疑

寄语劝餐,念友欲画难

韶华虚度,叹宦海沉浮

世道无常,慰福因才折

思乡心切,苦闷关外行

刹那初见,故人心易变

怨韶光贱,相爱不得见

愁多成病,死别心恨谁

柔肠寸断,破镜难重圆

夜半幽梦,疑君却非君

冷暖自知,行乐需趁早

寒风冷雨,新梦忆旧欢

两处销魂,此世难相亲

弯月盏灯,笑我负春心

艳羡挚友,写意垂钓翁

佛家涅柴,禅音静心问

祈愿未还,寺院求禅心

起落难料,历史淘英雄

人间如梦,梦醒痛浮生

寒鸦夜啼,秋夜最愁人

伊人独立,春风不解情

春光无限,樱桃宴得意

丽影成双,三年相思醒

心愁病恶,华堂锁囚徒

绿密红稀,心上人来归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相思难遗,离人道不尽

浮生若梦,惆怅事无数

红楼隔雨,天涯相望冷

征人梦醒,心有鸳鸯结

落红成阵,无端也惘然

英雄梦醒,忆往事无边

相思寥落,春痕乱人心

泪煎心灼,花谢夜不眠

红颜朝暮,来生缘再续

剪烛对床,一夜孤影长

望断云帆,笛声送君南

夜深红湿,爱意终成茧

回首兴亡,黄沙湮丹心

红袖秋千,东风梨花落

凭阑远眺,夕下遥相望

阅尽天涯,词人亦张扬

试读章节

“星球映彻,一夜微退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娥眉,特放些时缺。”

对全家人来说,这个孩子的降生,代表着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的纳兰氏,有了正式的继承者!

尚在沉睡中的孩子,完全不知自己已经降生到一个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贵胄之家,从此富贵荣华,繁花似锦;更不知在今后的岁月中,他的名字总会与“词”联系在一起,且被后人们赞为“清朝第一词人”。

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词才展露,金榜再题名

十七岁时纳兰容若就入了太学,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十分赏识他。

十八岁,纳兰容若和其他莘莘学子一样,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毫无悬念就中了举人。

自隋唐开始的八股文考试,让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一头栽了进去,连宋代文豪苏洵都曾发出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纳兰容若年仅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在其他人眼中,无疑是该羡慕与嫉妒的。

所以,连老天爷都觉得他太顺利了,该受点挫折,于是纳兰容若在十九岁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突然得了寒疾,结果没能参加那一年的殿试。

于是榜上无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能参加那次殿试,待病好之后,在其后的两年中,他一边研读一边还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更编成了《渌水亭杂识》。纳兰本身也是淡泊名利的,闲暇的时候,他依然继续写着自己的诗词。

这一年,他写了几首《采桑子》,各有不同,其中一首,便是“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在某一天夜里,他刚刚结束了当天的编撰工作,月上中天,府里的其他人早已歇息了,他也吹灭了蜡烛,关上房门,向自己的寝室慢慢走去。

途中,经过蜿蜒曲折的长廊,穿过小巧精致的别院,在扶疏的花木中穿梭而过,分花拂柳间,花木深处,一缕淡淡的、虚无缥缈的香气在夜色中缓缓地氤氲,一丝一丝地转进容若鼻里。

那是不知何处飘来的一缕冷香,在这漆黑的深夜中仿佛是从梦境中飘散出来的一样,带着冷冷清清的味道。

那是谁的梦呢?

纳兰容若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银白色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夜空中,柔柔的月光洒了下来,给寂静的院子镀上了一层银白色。院子里的花木在月光的照耀下,像是笼了层银纱一般。

青石板的地面还微微有些湿润,因为不久前才下了一场小雨,润润的。空气中那淡淡的冷香也越发显得清新了,花木也更加青翠。

早晨就盛开了的桃花被雨水打掉了一些,还剩下一些在枝头上,继续颤巍巍地开放着,含羞带怯,在清冷的夜色里带来一丝娇俏的意味。月亮高挂在树梢之上,像一只妩媚的眼,静静地看着春雨过后的满树桃花,满庭落芳。

不知什么地方隐隐传来箜篌的乐声,若有若无,和着那股淡淡的冷香,浸着夜的冷清,在清新的空气中慢慢地、宛转地飘散着。

容若凝神听着,细细分辨,却听不出来是哪里传来的乐声。

也许是哪家的女子,在思念着离家的丈夫吧?

那若有若无的箜篌声里,或许寄托的,就是那痴情的女子苦苦等候的相思之情。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纳兰容若静静地听了许久,也在院子里停留了很久。

那箜篌声不知何时缓缓地消失了,夜重新宁静下来。

容若这时才继续往前缓步走去。

走向自己的寝室。

室内,侍女们早已掌了灯,静候着公子回来。  窗边的几案上,一缕茶香幽幽地、婀娜地飘散,绕过几案,从碧青色的窗纱间透了出去,与窗外的夜色融为一体。

年后,纳兰容若再度参加了殿试,金榜题名。

金缕一曲,蕴年少冰心

就在纳兰容若十七岁这一年,在京师孙承泽的别墅秋水轩,发生了一件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文坛盛事——秋水轩唱和。

秋水轩唱和不光是当时的一大话题事件,也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件盛事。

起因,则是周在浚来到京城拜访世交好友孙承泽,住在孙承泽的秋水轩别墅里面。周在浚也颇擅长填词,有不小的名气,因而周围的一些名流闻听消息,都纷纷前去拜访,“一时名公贤士无日不来,相与饮酒啸咏为乐”,颇为热闹。

这天,一名访客曹尔堪见墙壁上写着不少酬唱的诗词,一时心血来潮,便在旁边写了一首(俭缕曲》。

哪知他一写,其他来访的文人名士们纷纷响应,用((金缕曲》这个词牌,写出不少词来。

要注意的是,这些唱和的词,每处韵脚都和最初填词的曹尔堪一样,这叫做“步韵”,难度十分大,但正因为难度大,所以这些文人名士们纷纷技痒,彼此间也隐隐有了较量的意思。

周在浚、纪映钟、徐倬等词人也都加入了唱和的队伍,接连举行了多次唱和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年末。

这场热闹的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乃至于天南地北的文人骚客们得知消息之后,也纷纷表示要参加,秋水轩唱和波及全国,一时间投书如云。

当时一时兴起写了《金缕曲》的曹尔堪,也完全没有料到,他写这首词,竟然会成为改变整个康熙初年文坛风气的导火索!

在秋水轩唱和之后,“稼轩风”便从京师推往了南北词坛。

参加了秋水轩唱和的词人大都是社会上的名流,身份也复杂。有的是朝中新贵,有的是仕途坎坷的失意之人,有的曾经是明朝的旧臣,后来又在清廷出仕,而有的又是坚持着不肯与清廷新朝合作的。他们各怀心事,而词历来是抒发作者情感的载体之一,所以在秋水轩唱和的这些词里面,虽然“词非一题,成非一境”,但都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流露出各自的心声。

后来,周在浚把这些词都集成《秋水轩唱和词》,一共二十六卷,共收录26位词人的176首词,其中,有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的这首《金缕曲》,便是他参与秋水轩唱和的作品。

这首词的韵脚,分别是“卷、遣、泫、茧、浅、展、显、扁、犬、免、典、剪”。

“疏影临书卷”,疏朗的花影高低不齐地映在了半掩的书卷上。开篇,纳兰容若便描写出一幅清幽的画面。

这倒是与他向来清丽的词风颇为吻合。

当时,纳兰容若也就十七岁。

十七岁的少年,已经能写出这样成熟的、风格清丽哀婉的词来,也难怪当时徐文元等大儒都称赞他才气逼人了。

书卷上映着扶疏的花影,月光照在花枝上,仿佛照在洁白的冰茧上一样。把灯光遮掩起来,那花影就更加明显了,莹白色的花瓣仿若白玉一般。

P4-9

序言

翻开清朝厚厚的文学典籍,有一个人被后人赞为“清朝第一词人”,民国大学者王国维更是称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是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个人就是被人推崇为清一代“独得意境之深”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出身贵胄,是地位尊贵的世家公子。他博学多识,才华艳发,虽有积极用世的抱负,然而政治的污浊使他畏惧思退;他多愁善感,虽然向往自在风雅的生活,然而爱妻的亡故让他深陷苦海。他精于天文历法,谙于佛学,工诗能文,先后著有《侧帽词》和《饮水词》等。

纳兰的词情感真挚,自然真切,词风任情使性而自然率真。其中既有对亡妻缠绵的回忆与相思,又有对朋友聚散的深沉感慨;有反映行旅羁栖良苦的悲凉凄婉,也有对江南风物的凄迷情致。

他为情所苦,渴望“一生一代一双人”。然却“争教两处销魂”,终究“心字已成灰”。他抒写逝去的爱情,所以他的词幽艳哀断,缠绵婉约。一句“人生若只有初见”,让人百读不腻,感慨万千;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多少人耳熟能详,闻之断肠;他会狂放不羁地喊出“德也狂生耳”,期待与友共醉一场,也会在悼念亡妻时泪咽无声,“一片伤心画不成”;为求知己,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渴望和平,写到“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本书用细腻的文笔介绍了纳兰容若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传记之后,是对纳兰作品的赏析,文笔清新,见解独到。当时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说法,三百多年以来,纳兰词一直为世人传唱,他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现如今,纳兰词的魅力依旧不衰,那个百读而如初见的少年,和他未能书尽的惆怅心事,也依旧让人们热情不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词是一朵禅花(纳兰词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冉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6491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322459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