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谁?(自序)
第一章
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
梁林帮居拆了,问责于谁和谁来问责?
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
请不要:遗址公园
请不要“再现历史辉煌”了
涂了漆的苗寨
文化空巢及其对策
城市可以重来吗?
文化可以打造吗?
谁来操办节日?
乾隆能上房吗?
我为慈城担忧
城市个性的消失
古民居放在哪里才“适得其所”?
准的画价高?
“非遗后”时代我们做什么?
为什么仍担忧“非遗”?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 图书 | 文化诘问 |
| 内容 | 目录 问谁?(自序) 第一章 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 梁林帮居拆了,问责于谁和谁来问责? 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 请不要:遗址公园 请不要“再现历史辉煌”了 涂了漆的苗寨 文化空巢及其对策 城市可以重来吗? 文化可以打造吗? 谁来操办节日? 乾隆能上房吗? 我为慈城担忧 城市个性的消失 古民居放在哪里才“适得其所”? 准的画价高? “非遗后”时代我们做什么? 为什么仍担忧“非遗”?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编辑推荐 近二十年,冯骥才将这类文化思辨的文章先后整理出三本书。第一本是关于城市文化保护的文集《手下留情》,第二本是关于民间文化抢救的文集《紧急呼救》,第三本是关于文化思辨的文集《灵魂不能下跪》。《文化诘问》是第四本。这一本的特点是收入我在政协和参事室的口头或文字的“进言”。这也是思辨,也是文章,但不同的是这些文章有了收效。我还将出一本演讲集《舌战》。多年来,我这些文章与演讲一直伴随我的行动。我十分崇尚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所以我的双脚没离开过田野。我的思想是我行动的头脑,我的行动是我思想的肢体。只有思想才能使我们的行动不成为盲动,只有行动才使我们看见自己的思想。 话说至此,已尽心尽意,亦可为此书之序言也。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梁林故居拆了, 问责于谁和谁来问责? 、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请不要: 遗址公园化、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化诘问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冯骥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5584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5 |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24 |
| CIP核字 | 2013064777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5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