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白云阁藏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张仲景编著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相比的最大特点。《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图书 |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白云阁藏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张仲景编著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相比的最大特点。《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目录 傷寒雜病論集(張機》 伤寒雜病論左序(左盛德》 傷寒雜病論黄件(黄維翰》 侈眾雜病論周序(周禹錫》 桂林古本《侈眾十二稿概論》(周岐隐》 寧波訪求仲景遗書記(黄竹齐》 伤寒雜病論卷一 平脈法《上》 停眾雜病論卷二 平脈法《下》 傷寒雜病論卷三 六氣主客 傷寒例 雜病例 伤寒雜病論卷四 温病脈證并治 傷寒雜病論卷五 傷暑病脈證并治 熱病脈證并治 溼病脈證并治 傷燥脈證并治 傷風脈證并治 寒病脈證并治 伤寒雜病論卷六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伤寒雜病論 卷七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伤寒雜病論卷八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伤寒雜病論卷九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伤寒雜病論 卷十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傷寒雜病論卷十一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傷寒雜病論卷十二 辨霍亂吐利病脈證并治 辨痙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并治 伤寒雜病論卷十三 辨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井治 辨瘧病脈證并治 辨血痹虚勞病脈證并治 伤寒雜病論卷十四 辨软嗽水飲黄汗歷節病脈證并治 伤寒雜病論 卷十五 辨瘀血吐血下血瘡癱病脈證并治 辨胸痹病脈證并洽 伤寒雜病論 卷十六 辨婦人各病脈證并治 後記(楊建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42058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5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 |
CIP核字 | 2013231141 |
中图分类号 | R22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85 |
宽 | 20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