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教子36计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一直是父母希望的延伸,也是父母心愿的实现者。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穷的,但往往爱的方式与语气出现了偏差,让孩子难以理解。

父母应该要学习,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当孩子在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学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与表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目的,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

  武鹏程主编的《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针对孩子常见的36种行为,通过他们,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同时,本书在父母高招中,列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处理方法以供父母学习借鉴。

内容推荐

  武鹏程主编的《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通过对孩子常见的36种行为的剖析,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成长发育特点:在“父母高招”中,列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供父母学习借鉴。《《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言》通俗易懂,案例居多,配以俏皮可爱的插图,或是强化父母对本章内容的理解,或是贡献小计策,以及延伸阅读,帮助父母处理同类问题。

目录

行为1:爱哭

行为表现:孩子哭起来没完

心理语言:哭是有“感情”在活动

父母高招:先认同孩子的感情

行为2:插嘴

行为表现:大人讲话,孩子插嘴

心理语言:好奇心与表现欲的驱使

父母高招:因地制宜待插嘴

行为3:撒娇

行为表现:撒娇

心理语言:撒娇可以,别任性

父母高招:尊重孩子为前提

行为4:不合群、怕人

行为表现:不敢与小朋友玩

心理语言:不合群原因逐个数

父母高招:玩,让孩子走进人群

行为5:不听指令

行为表现:你说东,他偏往西

心理语言: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父母高招:做孩子“同战壕的战友”

行为6:不按父母说的做

行为表现:故意不听话

心理语言: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父母高招:沟通与理解,鼓励孩子尝试

行为7:说谎

行为表现:“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多了”

心理语言:谎话就是我的愿望

父母高招:理解孩子的愿望和想象

行为8:不喜欢新事物

行为表现:一个动作百做不厌

心理语言:温故而知新

父母高招:由他去,让孩子自由成长

行为9:摸生殖器

行为表现:手会不由自主去摸它

心理语言:这是什么东西啊

父母高招:用小游戏改正习惯

行为10:哭闹

行为表现:哭闹变成一种“策略”

心理语言:哭闹,他们拿我没办法

父母高招:简单的策略,强大的作用

行为11:嫉妒

行为表现:不许爸妈碰别的孩子

心理语言:你是我妈妈,不要对他好

父母高招:弓I导孩子嫉妒变竞争

行为12:打人、咬人

行为表现:打架咬人,看谁还敢

心理语言:动手原因个个数

父母高招:以暴制暴要不得

行为13:赖床

行为表现:叫三遍就是不起床

心理语言:你是大人,我做不到

父母高招:分配责任治赖床

行为14:发呆还是专注

行为表现:关注一个玩具很久

心理语言:我其实什么都没想

父母高招:先观察,再提问

行为15:做家务

行为表现:家中的“小皇帝”

心理语言:你又不给我机会做

父母高招:给孩子“实习”的机会

行为16:乱放玩具

行为表现:乱七八糟的玩具

心理语言:我不是故意的

父母高招:收拾玩具前,告诉孩子步骤

行为17:讨价还价

行为表现:做事前先谈判

心理语言:反正你不答应我就不做

父母高招:调动孩子的快乐指数

行为18:怕黑

行为表现:不敢上厕所

心理语言:不明原因的恐惧

父母高招:用触觉改善恐惧

行为19:画得好还是画得像

行为表现:画画一定要画好吗

心理语言:不断重复画,是孩子在创作

父母高招:转变想法重新理解画画

行为20:模仿

行为表现:不管好坏,孩子爱模仿

心理语言: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手段

父母高招:利用模仿,增强孩子的身体机能

行为21:拒绝吃饭

行为表现:不吃,就不吃

心理语言:心里有事,吃不下

父母高招:了解孩子的想法

行为22:爱发脾气

行为表现:不合心意就发脾气

心理语言:反正父母会示弱

父母高招:忽视教育治愈乱发脾气

行为23:不爱写作业

行为表现:不爱写作业

心理语言:不是我不想写作业

父母高招:引导孩子主动写作业

行为24:趴在桌上写作业

行为表现:一眼瞅不见,就趴在桌上

心理语言:我就不改

父母高招:一巴掌改变坏坐姿

行为25:物归原处

行为表现:拿取物件知道物归原处

心理语言:孩子对秩序的敏感

父母高招:注意小细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行为26:规矩

行为表现:有规矩但形同虚设

心理语言:是谁破坏了规矩

父母高招:让孩子守规矩,父母先自省

行为27:做孩子的“伴儿”

行为表现:孩子不喜欢的“陪伴”

心理语言:虽然人多,但是我没有朋友

父母高招:帮孩子找到喜欢的“伴儿”

行为28:看电视

行为表现:看电视不管时间和节目

心理语言:我就爱看电视

父母高招:狠心的“杀手锏”

行为29:孩子背后的靠山

行为表现:爷爷奶奶是靠山

心理语言:三代同堂,有喜也有忧

父母高招:找人当“坏人”

行为30:打针拼命哭

行为表现:打针拼命记

心理语言:不去,害怕

父母高招:缓解孩子对痛苦的恐惧

行为31:害怕洗澡

行为表现:痛苦的洗澡

心理语言:不要洗,害怕

父母高招:换换想法和做法

行为32:自我否定

行为表现:我不是自己

心理语言:“我”为什么是“我”

父母高招:赞赏孩子,让孩子了解自我

行为33:一批评就哭

行为表现:语气重点就哭

心理语言:是不是不再爱我了

父母高招:一点点改变孩子

行为34:外面的“小大人”

行为表现:在外“小大人”,在家“小人大”

心理语言:执拗敏感期让孩子变了性格

父母高招:父母多学习

行为35:不睡觉

行为表现:晚上老是要开灯,不睡觉

心理语言:为了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母高招:别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抱怨

行为36:装哭

行为表现:孩子爱装哭

心理语言:你看看我的情绪

父母高招: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

试读章节

行为表现:撒娇

最近这段日子,王女士家的孩子蒙蒙变得特别爱撒娇。看吧,家长为了小蒙蒙都忙死了。

“来,蒙蒙乖,妈妈给你穿衣服了。”

“爸爸穿。”蒙蒙嗲声嗲气地说。

“爸爸在忙呢,妈妈给你穿漂亮的衣服,好不好?”

“不嘛不嘛,就要爸爸穿。爸爸爸爸……”

正在刷牙的爸爸听到蒙蒙喊他,赶紧过来给蒙蒙穿衣服。

晚上睡觉前,蒙蒙又开始撒娇了。

奶奶将冲好的牛奶拿给蒙蒙喝,蒙蒙嘟着嘴巴,嘴里念叨着“要喝妈妈冲的奶!”看那样子,好像受了多大委屈。奶奶说话了:“蒙蒙呀,奶奶给你冲的奶不好吗?喝了才能睡得更香”,“妈妈妈妈,就要喝妈妈冲的奶,妈妈”蒙蒙不断重复要妈妈冲的奶才喝。这可让奶奶困惑了,谁冲的奶不都一样吗?蒙蒙以前可从来不这样。为了让蒙蒙早点睡觉,奶奶吓唬他,“蒙蒙再不乖,警察叔叔要来抓人了。”没想到蒙蒙一听,哇哇地大哭了起来,真是让家长们不知所措。

为了让蒙蒙早点睡觉,妈妈拿了奶瓶假装去厨房冲奶。这下,蒙蒙乖乖地喝奶了,没一会,就甜甜地睡着了。

心理语言:撒娇可以,别任性

孩子从小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多少都有点娇气。小孩子带着童真撒娇、耍赖,有时会让家长们觉得孩子很可爱。但凡事都要讲究“度”,孩子一旦撒娇过了头,就演变成一种任性,任性成了习惯之后,孩子就很难教育好。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哭哭闹闹,很多家长为此操心烦恼。

通常,孩子在临睡前、睡醒或身体不舒服时,会表现出撒娇的情绪,这些都是合乎常理的。

孩子撒娇时,经常需要妈妈的怀抱。有的孩子一出门,就撒娇着要妈妈抱抱,要是不抱,他便开始呜呜地哭。那是因为妈妈的怀抱使他体验到与人接触的快乐,妈妈抱着孩子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妈妈对他的疼爱。

撒娇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孩子需要家长做出回应。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而他用语言又表达不清,就会撒娇,想要妈妈抱抱或者小鸟依人地靠在妈妈身边。如果妈妈能够察觉出来,就会使孩子情绪安定。  有些孩子遇到一些新鲜事物时,会缺乏安全感,但是又好奇地想要去探索,于是,便会向父母撒娇,让父母陪着他一起完成。

最近,四岁的玲玲看到邻居的哥哥小明在骑自行车,也想有一辆儿童自行车,像哥哥一样骑着玩。妈妈下班回家后,玲玲就拉着妈妈的手不放,要妈妈给她买自行车,并且陪她一起玩。

孩子多多少少都是会撒娇的,只要合理的,家长们应该顺从孩子的意愿。但是,很多孩子撒娇过度,甚至动不动就耍性子,这会给家长带来很多麻烦。

生活上,孩子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合胃口。遇到爱吃的就狼吞虎咽,吃个没完,遇到不爱吃的,连眼睛都不瞟一下。饭桌上,家长们哄着孩子吃饭。哄不动了,家长就开始大发脾气,于是,家长自己生气,孩子受到惊吓哭哭啼啼。

在学习上,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喜欢的文具就用,不喜欢的就乱丢。上街时,要爸爸妈妈给他买这个买那个,要是不买就在大街上哭。父母碍于面子,通常就会给孩子买了。

做作业时,没写两个字就想看动画片。读书不到半个小时就这儿累那儿累的。作业没做好,就怪父母不告诉他答案。这样惯出来的孩子,长大了,父母不得不对他百依百顺了。

大人们过于娇惯造成孩子强词夺理,甚至对长辈没有礼貌。有时说他一句,还顶撞好几句。现在的家庭都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大人中要是有一个人不惯着孩子,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反对。

邻居家的明明有个毛病,看到别人有什么玩具,自己就吵着要有一样的玩具。每次,明明的妈妈总是和蔼地告诉他,“小孩子不能有攀比心理。”但是,明明就是不听劝,哭哭闹闹的就要买玩具。明明的奶奶心疼孩子,便责怪起明明的妈妈了。这让明明的妈妈十分为难。买了,就太惯着孩子。不买呢?以后每次要玩具,明明都跑去跟奶奶说,要奶奶买。

总是惯着孩子,是孩子从撒娇变任性的主要原因。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言,家长要有统一的认识。要做好交流沟通,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还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劳动。妈妈要是找他帮忙了,就装出无精打采的样子,撒娇说自己不舒服。到了五六岁了,还要妈妈帮他洗脸刷牙。要是没有大人在,就不洗脸刷牙了。

这是孩子过度依赖家长的结果。在适当的年龄,家长们就该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从简单的吃饭、穿衣、洗澡开始,这样孩子以后的适应能力会比较强。

P13-15

序言

孩子,一直是父母希望的延伸,也是父母心愿的实现者。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穷的,但往往爱的方式与语气出现了偏差,让孩子难以理解。

父母应该要学习,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当孩子在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学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与表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目的,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

本书通过对孩子常见的36种行为的剖析,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成长发育特点。在“父母高招”中,列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供父母学习借鉴。

本书通俗易懂,案例居多,配以俏皮可爱的插图,或是强化父母对本章内容的理解,或是贡献小计策,以及延伸阅读,帮助父母处理同类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教子36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鹏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71686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2271063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