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主编的《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分为“唤醒的空间”、“记忆之殇”、“记忆中的历史”、“殖民·后殖民记忆”,共四个主题,共收录了11篇论文,虽然收入的文章选择的主题不同,切入的方法亦异,但是均阐述着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不在”,即历史是如何被表象这个问题。
图书 | 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江主编的《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分为“唤醒的空间”、“记忆之殇”、“记忆中的历史”、“殖民·后殖民记忆”,共四个主题,共收录了11篇论文,虽然收入的文章选择的主题不同,切入的方法亦异,但是均阐述着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不在”,即历史是如何被表象这个问题。 目录 序言:在记忆与忘却之间 唤醒的空间 重审中国的得与失:作为集体记忆的圆明园 序言:圆明园现象 圆明同记忆的研究方法 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回望圆明园 结论:圆明园,曾经与未来的事物 魂归何处?——围绕秋瑾的记忆博弈 性别之争 私人记忆之争 公共记忆之争 记忆场域之争 结语 民国时期孙中山漫画的政治讽喻 说鬼 造神 讽人 异星:牛哥与1950-70年代台湾的政治漫画 小引:独特的牛哥 应时而生的“牛伯伯” 作者经历与自我形塑 迁居、战争与身份认同 美援与农复会工作 报纸托起的明星 心战 源流、困境与对策 结语 记忆之觞 灾害记忆图式与社会变迁——谁的唐山大地震/119 康熙十八年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的记忆框架 大众传媒图式下的灾害记忆 结论 记忆不能承受之重——陶保晋及其后人的南京记忆 唤起的空间 罪与罚 名与节 善与恶 结语 记忆中的历史 从时间的差序到空间的差序:晚清民国时期的“西来悦” 引言 欧州的西来说 日本的西来说 国粹派的西来说 从时间差序到空间差序 民国时期西来说的特色 结语:民族国家本位的世界体系 历史三昧:康熙帝与明孝陵的故事/188 前言 “满汉”与”古今”:历史作为权力的道具 “兴亡”与“治乱”:历史作为理智的源泉 “英主”与“圣君”:历史作为价值的标尺 结语 双重身份下的记忆纠缠——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与南京灵谷寺 筹备与建造 空间的形态与意义 祭祀仪式与革命记忆 游览胜地之“灵谷深松” 结语 殖民·后殖民记忆 中国英雄的日本化——日本殖民话语中的国姓爷 引言 日本化的过程和特征 作为历史人物的国姓爷 江户时代的国姓爷及其形象的日本化 国姓爷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的作用 国姓爷成为日本神明及其内涵的矛盾 余论 南诚残留中国日本人话语——以电视纪录片为题材 记忆·表象的媒体 错综复杂的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的政治学 征稿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043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6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2014217769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