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森林报(夏)/世界动物文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今,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知、反省自己。本书是《森林报》之夏季,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夏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夏的蓬勃吧!

内容推荐

这部书自1927年出版后,连续再版,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

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话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

目录

致读者

No.4 筑巢月

 一年——12个月的太阳颂

 各有各的住处

好房子——谁的房子最好?——谁还有巢?——用什么材料给自已搭

窝?——住别人的房子——集体宿舍——巢里有什么?

 森林记事

有趣的植物——狐狸是怎样把獾赶出家门的?——有求必应——神秘的午

夜强盗——勇敢的小鱼——夜鹰蛋神秘失踪了——六只脚的“鼹鼠”——蜥

蜴——救命恩人刺猬——谁是凶手——燕子窝——小苍头燕雀和它的妈

妈——少年自然科学研究组组员的梦——金线虫——用武器打蚊子——鲈

鱼测钓计——天上的大象

 绿色的朋友

重建森林

 森林大战

 鱼儿,鱼儿,快上钩!

钓鱼和天气——坐船钓鱼——捉虾

 农事365

 农庄新闻

小草的抱怨——神奇的水——太阳的牺牲品——母鸡的疗养地——避暑女

人失踪——绵羊妈妈的担忧——准备上路——少年自然科学研究组组员讲

的故事——秩序混乱的食堂

 狩猎

既不打飞禽,也不猎野兽——向跳甲虫进军——会跳的敌人——会飞的敌

人——两种蚊子——歼灭蚊子——稀罕事儿

 全国各地,电波连线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这里是北冰洋群岛——注意!注意!这里

是中亚细亚沙漠——这里是鸟苏里大森林——这里是库班草原——这里是

阿尔泰山脉——这里是海洋

 靶:竞猜题No.4

 公告:“慧眼”称号竞赛第三次测试题

No.5 雏鸟月

 一年——12个月的太阳颂

 森林里的小孩子

谁有几个孩子?——被遗弃的孤儿——鸟儿劳动日——关怀备至的妈

妈——岛上的殖民地——田鹬和鹳鹧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夫妻换位

 森林记事

可怕的雏鸟——浆果——小熊洗澡——猫妈妈的养子——小歪脖鸟的把

戏——水中打斗——瞒天过海——食虫花——潜鸭爸爸——小鹛鹏——不

是风,不是鸟儿,而是水——有趣的种子——夏末的铃兰——天蓝的和翠绿

的——请爱护森林!

 森林大战(续)

 农事365

森林的朋友——大家都有活儿干啦!

 农庄新闻

森林新闻——变黄了的田地

 远方的来信

鸟岛

 小基特丛林拾趣

钓鱼人讲的故事

 狩猎

夏季狩猎开始了

 靶:竞猜题No.5

 公告:“慧眼”称号竞赛第四次测试题

No.6 结队月

 一年——12个月的太阳颂

 森林里的新规矩

我为大家,大家为我——咕尔—嘞!咕尔—嘞!——训练场——蜘蛛飞行

 森林记事

一只山羊吃光了一片树林——捉强盗——草莓——黑熊被吓坏了——“暴

风雪”——可食用蘑菇——毒蘑菇——“小王子”

 绿色的朋友

应该种植什么——机器植树——新挖的湖——我们要帮忙造林

 森林大战

园艺周——我们要帮助恢复森林

 农事365

“亮眼睛”的报道

 农庄新闻

虚惊一场——战略妙计——公愤——瞧这一家子!——失败的狩猎

 狩猎

带着猎狗去打猎——打野鸭——好帮手——躲在白杨树上的……——不公

平的一局

 靶:竞猜题No.6

 公告

寻鸟启示——我们给读者们带采了问候

 公告:“慧眼”称号竞赛第五次测试题

 靶·慧眼称号·公告·答案揭晓

试读章节

“跟甲虫作斗争所用的设备和化学药剂费用超过了137000000卢布”,少年组员读着,“……用手抓住13015000只小甲虫,如果把它们装进火车,则需要813节车厢。为了跟害虫作战,每公顷土地除害要耗费20至25天……”

少年组员头晕目眩。一条条由数字组成的、尾巴上拖着一串“0”的“长蛇”,在他眼前盘旋,弄得他眼花缭乱。他只好躺下睡觉了。

一整夜他都在做恶梦。一列列没有尽头的甲虫、幼虫和毛毛虫的大队伍,从森林里钻出来,爬过田地,缠绕在他身上,要把他勒死。他用手压住它们,用水龙头往它们身上洒杀虫剂,而它们的数量一点儿也没减少,依然继续往前爬呀,爬呀,爬呀。它们所爬过的地方,都变成了荒漠……少年组员被吓醒了。

早上,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在报告中,少年组员提议:在爱鸟日之前做许多椋鸟巢、山雀巢和蜂房。这些鸣禽可远比人类会捕捉甲虫、幼虫和毛毛虫,而且免费干活儿。

金线虫

在河流、池塘、湖泊和水坑里,有一种神秘的生物——金线虫。老人们说,它是由吸了魂魄的马毛掉在水里变成的。据说,人在河里洗澡时,它会钻到人的皮肤底下,在里面爬来爬去,让人奇痒难忍。金线虫的确像一根什么动物的棕褐色粗毛,更像一段被钳子夹断的金属丝。它坚硬极了,就算是把它放在一块石头上,用另一块小石头砸它,它也安然无恙,还会一会儿伸开,一会儿收缩,巧妙地卷成一团。

事实上,金线虫是一种不伤人的无头软体虫。雌虫产的卵在水里孵出幼虫,这些幼虫都长着叉状吸管和许多小钩儿。这些幼虫吸附在水生昆虫幼虫的身上,然后钻入它们的体内,就像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一样。如果它的主人不被一只水蜘蛛或者昆虫吞下去,那它就完蛋了。在新“主人”的身体里,金线虫幼虫逐渐变成无头的软体虫,然后再从这个“主人”的身体里爬出来,钻到水里,让那些相信迷信的人们感到害怕。

用武器打蚊子

国立达尔文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一个半岛上,周围是雷宾斯克海。这是一片新出现的海,很特别,不久前这里还是森林。海水很浅;有些地方,还能看见露出来的树梢。这里的海水是淡水,很暖和,海水里栖息着数不清的蚊子。成群的小“吸血鬼”钻进科学家的实验室、餐厅和卧室,使得科学家们没法工作,也吃不好,睡不好。

晚上,在每个房间里,突然传来一阵枪响。

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没什么奇怪的:这只不过是在打蚊子呢。

当然啦,弹筒里装的不是子弹,也不是铅霰弹。科学家们把少量打猎时用的火药,放进弹筒,再用一个厚实的填弹塞塞住。然后用杀虫粉把弹简装满、堵上,防止杀虫粉漏出来。

一开枪,杀虫粉的细粉末就散布到整个房间里,钻到所有缝隙里。这样,就把昆虫杀光了。

鲈鱼测钓计

还听说有这样一件事儿:如果从你要去钓鱼的湖或河里,捉一些小鲈鱼,放在鱼缸或者盛果酱的大罐子里。那你就可以随时知道,今天应不应该去那个湖(或者那条河)里钓鱼了。在去钓鱼前,只要喂一喂小鲈鱼就行了。如果它们迅速地向食物扑来,就说明能在湖里钓到很多鱼——鲈鱼和其他的鱼,会很容易咬钩。如果它们不吃食,就说明,那湖或那河的鱼儿没有食欲,说明气压不对劲儿,要变天了,可能要下大雷雨。

要知道,对空气里和水里的变化,鱼儿是非常敏感的。根据它们的行为,可以预测几小时后的天气情况。不过,每个钓鱼爱好者应该检验一下,这些活的晴雨表,在室内是不是和在室外一样准确。  天上的大象

天空上飘来一朵乌云,形状活像一头大象,时不时地把它的“长鼻子”伸向地面。这时,一阵尘土像一根小柱子似的从地面上卷起来,一边盘旋着,一边变粗、变大,最后和大象的“长鼻子”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根顶天立地的、不断旋转着的大柱子。“大象”吞没了这根大柱子,又继续在天上疾驰。

“大象”奔向一座小城,停在半空中。突然,一场大雨从“大象”身上倾泻下来。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雨呀,是真正的倾盆大雨!撑在头顶上的雨伞,乒乒乓乓地敲起来。你猜是谁在敲?是小蝌蚪、小青蛙和小鱼!它们落在街道上的水洼里,还乱蹦乱跳呢。

后来人们才明白,乌云大象在“长鼻子”——龙卷风(从地上旋转着刮到天上的巨大旋风)的帮助下,在森林里的一潭湖水里喝足了水,连同水里的小蝌蚪、小青蛙和小鱼一起吸了进来。它在天上跑了几公里,把所有的猎物扔到小城里。又继续向前跑了。P27-29

序言

别出心裁 魅力永恒

——读苏联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

摆在您面前的是《森林报(春、夏、秋、冬)》,您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一份报纸,它可是有着报纸的活泼、可读、新鲜、快捷,同时又具有文学特有形象的一种特殊载体。这里,森林,不,确切地说,是整个大自然: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池塘中游的……从千千万万的植物到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它们随着大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五彩缤纷,胜似一部百科全书。《森林报》集报纸与文学于一身,把严肃的科学知识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形象再现出来,栩栩如生,引人人胜,这正是作家的别出心裁之处,独到之处。

有的说《森林报》表现的是“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这,一点也不过分,不过,细细品嚼,《森林报》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就说冬天吧,它表现得不单单是“忧伤”,您看看,在那冬天,在那一片白雪皑皑的天地里,“猎狐”、“带着小猪打狼”、“勇闯熊洞”、“围捕狗熊”等等,一篇篇,一章章,《森林报》给我们展示的是冬天无穷无尽的欢乐!

《森林报》中有电报,有来信,有天南海北的“各地连线”,有打猎的趣事,有讲故事,有“靶”,有“慧眼”……无论哪种形式,都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比如“小基特丛林拾趣”吧,在“小熊历险记”的“新年故事”一节中,熊妈妈被砍伐树木的老头吓跑了,窝里只剩下了一只刚生下不久的小熊,它孤立无援;天,冷得咯吱作响,寒风,嗖嗖地刮,一片冰天雪地,还在吃奶的小小熊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怎么办?然而,它学会了面对现实,不再依赖熊妈妈,开始学爬,学走路,学寻找食物,学玩耍……一趋趋,一步步,小小熊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新年快到了,它见到了分别多时的熊妈妈!这不是讲熊,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自尊、自立、自强!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面对困难,怎样走出困境,看看小小熊吧!《森林报》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作家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让孩子们在乐中体验、感受,从中得到陶冶、教化,这也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大自然,有着永远解不完的谜,人们总是不断认识、不断体验,而《森林报》浸透了作家辛勤的汗水,作家独具慧眼,以丰富的阅历揭示着大自然中蕴藏着的奥秘。比如冬天,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可是作家在“写在雪地上的书”中却把冬天看作一本书:下一场雪,就翻开书本新的一页,各种动物在“一张张白色的书页上写着许许多多神秘的字符、连字符、点号、句号。”它们各有各的写法,也各有各的读法……

松树的字迹很容易辨认……老鼠的字迹尽管很小,但简单、清晰……它们从雪地里爬出,常常先绕来绕去,然后要么径直朝自己的目的地奔去,要么退回到自己的洞里,于是就在雪地上留下了许多间距相等的冒号,一个连着一个……

狼的足迹,需要用特别的智慧去观察,因为狼喜欢耍阴招,看起来只有一只狼走过的脚印,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有五只狼从这里走过”。走在前头是一只聪明的母狼,它身后跟着一只老公狼,走在最后的是三只狼崽,它们一个脚印踩着一个脚印走……

狐狸更为狡猾。当然可以根据它们的脚印,辨别是一只瘦狐狸,还是一只狡猾而且饱足的老狐狸,可有时你看到的是“兔子的小脚印”,其实,这是狐狸的脚印,因为脚印中有脚印,狐狸们为了隐藏自己的脚印,往往套着兔子的脚印走……多少猎人因此错过了捕猎的时间与机会……

要想成为“白路”(猎人们这样称呼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上的优秀猎手,得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呀!

《森林报》中的知识就是这样丰富,它成了知识的海洋,它告诉孩子们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思考和研究大自然。作家维·比安基匠心独运,他的作品被选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这绝不是偶然的。

维·比安基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经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1915年应征到军校学习,后被派到皇村预备炮队服役,二月革命后被战士选人地方杜马与工农兵苏维埃皇村执行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比斯克城建立阿尔泰地志博物馆,并在中学教书。

维·比安基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特别是在他父亲——俄国著名自然科学家的熏陶下,早年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27岁时,他记下一大堆日记,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此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愿望。1923年成为彼得堡学龄前教育师范学院儿童作家组成员,开始在杂志《麻雀》上发表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仅仅是1924年,他就创作发表了《森林小屋》、《谁的鼻子好》、《在海洋大道上》、《第一次狩猎》、《这是谁的脚》、《用什么歌唱》等多部作品集。从1924年发表第一部儿童童话集,到1959年作家因脑溢血逝世的35年的创作生涯中,作家一共发表300多部作品,主要有《林中侦探》、《山雀的日历》、《木尔索克历险记》、《雪地侦探》、《少年哥伦布》、《背后一枪》、《蚂蚁的奇遇》、《小窝》、《雪地上的命令》以及动画片剧本《第一次狩猎》等。

1924~1925年,维·比安基主持《新鲁滨孙》杂志,在该杂志开辟森林的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的前身。1927年,《森林报》结集第一次问世出版,到1959年,已再版9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使《森林报》的内容更为丰富。比如,一些没有翅膀的蚊子怎么从地下钻出来的?哪个季节的麻雀体温比较低,是冬季还是夏季?什么昆虫把耳朵生在腿上?青草何时会变成天蓝色?蝴蝶秋天都藏到哪里去了?虾在哪里过冬?森林中哪种飞禽的眼睛靠近后脑勺,为什么?癞蛤蟆冬天吃什么?什么鸟的叫声跟狗差不多?……这类妙趣横生的问题,都会在《森林报》中找到完整而令人信服的答案。

童心童趣,趣味盎然,神秘的大自然,对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诱惑力。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对大自然了解甚微,繁华的都市像一道屏障,阻挡了他们对大自然近距离的了解。人,总是向往着大自然,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秘密;人,总是想置身于大自然,大自然中有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营养;青少年酷爱大自然,倍加渴望知晓大自然的奥妙,再说,大自然的美,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这点上说,《森林报》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知识大餐,享受大自然美的大餐吧。

现在,两部美国大片《2012》、《阿凡达》风靡世界,在我国上演几经疯狂,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12》讲的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地球的毁灭,而《阿凡达》最终的主旨也是强调自然环保的重要,《森林报》有着同工异曲之处。

看,一些猎人在春季枪杀求偶的黑琴鸡、误杀上岸产卵的狗鱼、诱杀大雁……在《森林报》中,作家通过对猎人的心理描写谴责不光彩的狩猎行为:“穿过森林的时候,他不时地四周张望并仔细听着动静,生怕遇见了谁……天鹅的叫声,野鸭翅膀急速扑打声……不停地在他耳边响起……”《森林报》告诉人们:利用不正确的手段杀害小动物,良心永远会受到谴责。作家追求大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人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一句话,自然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

作家维·比安基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欲望,怀着这颗火热的心,创作出版了《森林报》,作品饱含丰富的诗情,以艺术的语言、轻松的笔触,给青少年们再现了大自然,揭示着大自然的秘密。由于作家具有擅长描写大自然、再现动植物生活的高超艺术才能,加上他的语言笔触轻快,话语鲜活、简洁、脍炙人口、富有音韵之美,因此,在他的笔下,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见其身,如闻其声。

总之一句话,《森林报》具有永恒的魅力,令人赞叹不已。正因为如此,多少年来,《森林报》一直众口皆碑、熠熠生辉。

陆永昌

2010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森林报(夏)/世界动物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维·比安基
译者 陆永昌//张琪//朱巧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37659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7-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2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