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正宏先生首倡“东亚汉籍版本学”这一概念,意图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中国古籍版本与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籍版本在整体上的历史关联,揭示中国古籍版本在其间的源头和中心地位。《东亚汉籍版本学初探》共收录论文16篇,附录1篇,通过整体论述和个案研究相接合的方式初步探讨了“东亚汉籍版本学”的相关问题,诸如“印本鉴定”、“活字问题”、“古籍套印”等,举证直接,论理详密。在文本证据之外,还附有近两百幅图片资料,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
| 图书 | 东亚汉籍版本学初探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陈正宏先生首倡“东亚汉籍版本学”这一概念,意图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中国古籍版本与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籍版本在整体上的历史关联,揭示中国古籍版本在其间的源头和中心地位。《东亚汉籍版本学初探》共收录论文16篇,附录1篇,通过整体论述和个案研究相接合的方式初步探讨了“东亚汉籍版本学”的相关问题,诸如“印本鉴定”、“活字问题”、“古籍套印”等,举证直接,论理详密。在文本证据之外,还附有近两百幅图片资料,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 内容推荐 陈正宏编著的《东亚汉籍版本学初探》是第一部探讨东亚汉籍版本学的著作。论题涵盖前现代时期中、朝、越、琉、日五国汉籍,并十分注重其关联性。书中既有对各国汉籍版本鉴定方法的系统梳理,也有对东亚地区套印方式、活字交流等具体问题的细致考辨。作者提出的东亚汉籍版本分层理论和“小交流圈”概念,为古籍版本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目录 序/[韩]金文京 东亚汉籍版本学序说——以印本为中心 东亚汉籍印本鉴定概说 雕版研究在东亚汉籍版本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所见中日汉籍书版的比较为中心 宋本书根字纵题杂考 从写样到红印——《豫恕堂丛书》中所见的晚清书籍初刻试印程序及相关史料 从单刻到全集:被粉饰的才子文本——《双柳轩诗文集》、《袁枚全集》校读札记 东亚出版文化中越南本汉籍的意义——以两种日本藏越南本为例 越南汉籍里的中国代刻本 朝鲜本与明清内府本——以印本的字体和色彩为中心 琉球本与福建本——以《二十四孝》、《童子摭谈》为例 日本庆应大学图书馆藏朝鲜铜活字本《史记》初探 中国早期金属活字印本散考——以三种明弘治间无锡华氏会通馆印本为中心 乾隆庚戌辛亥朝鲜燕贸活字考——兼探朝鲜著名活字“生生字”及《生生字谱》之来源 红与黑:汉籍套印本里的穿插之美 京都所得《芥舟学画编》套印书版零片考 套印与评点关系之再检讨——以几种东亚汉籍双色印评点本为例 附录:琉球故地访书记 论文初出、外译及增订情况一览 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东亚汉籍版本学初探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正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50729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76 |
| CIP核字 | 2014215483 |
| 中图分类号 | G256.2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8 |
| 宽 | 17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