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资料运用的广度,具有全新的、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并且还具有全新的理论视角、全新的创新观念、全新的操作方式、全新的文化视野、全新的认知价值。“让生命赞美城市”及“让城市赞美生命”,给人以终极价值的解释,在探讨“城市文化资本”意义的同时,又能够让人理解或者重新审视人生的文化价值与资本意义。全书自成体系,思维方式独特,具有鲜明的学理性、学术性、操作性和科学性,充满思辨性思维、哲理性价值取向和创新性的非常规性思考。
图书 | 城市文化资本论(第2版)(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资料运用的广度,具有全新的、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并且还具有全新的理论视角、全新的创新观念、全新的操作方式、全新的文化视野、全新的认知价值。“让生命赞美城市”及“让城市赞美生命”,给人以终极价值的解释,在探讨“城市文化资本”意义的同时,又能够让人理解或者重新审视人生的文化价值与资本意义。全书自成体系,思维方式独特,具有鲜明的学理性、学术性、操作性和科学性,充满思辨性思维、哲理性价值取向和创新性的非常规性思考。 目录 再版前言——用生命赞美城市 第一章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建构——城市永续动力的探求 一 从文化资本到“城市文化资本”:公共资本的建构 (一)文化资本隐喻与现代“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 (二)从“资本”到“文化资本”再到“城市文化资本” (三)“城市文化资本”与“让文化资本成为大众手里的武器” 二 嬗变与涵容——“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 (一)认识“城市文化资本”——城市社会变迁的选择 (二)创造“城市文化资本”——核心性资源要素的开发 (三)整合“城市文化资本”——文化符号象征与价值 三 “城市文化资本”的社会属性——市民社会的结晶 (一)城市社会空间的文化资本意义——“空间的再生产”与价值属性 (二)现代城市空间的流动——变异与区隔 (三)“城市文化资本”——“新城市文化建设” 第二章 “城市文化资本”的生产场域——城市文化模式 一 “城市文化资本”的崇高化——本质与特质 (一)至尊与质性——伟大城市文化的建构 (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概念的类” (三)价值判断与感知——文化误区与法则 二 “城市文化资本”的系统化——原点与逻辑 (一)城市精神与理念一城市为谁而存在 (二)城市行为与理智——永不落幕的戏剧舞台 (三)城市视觉与理性——城市是生活的艺术 三 “城市文化资本”的结构化——转换与建构 (一)城市形象的功能结构属性——文化资本要素的“束集” (二)城市形象的文化结构属性——让现实的创造成为未来的传统 (三)城市形象的社会结构属性——“后都市主义”的建构与先行 第三章 城市意象要素与“城市文化资本” 一 城市形象文化感知——“意象”要素的理论解读 (一)城市“道路”的文化意义与城市形象 (二)城市边界(Edge)与城市形象 (三)城市区域(District)与城市形象 (四)城市节点(Node)与城市形象 (五)城市标志物(Landmark)与城市形象 二 大众对城市形象总体感知的文化特质 (一)城市整体感知与总印象 (二)城市文化特质与“感觉中的城市”——大众的城市感知与文化误区 (三)城市景观与城市形象印象的文化要素—一陌生的记忆 三 城市意象要素终极价值——人类最本质的感觉:自我、自然与自为 (一)景观的文化资本意义一一经营与细节品位 (二)城市景观要素的再构建——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景观意象 (三)城市生活方式艺术化特质——公共空间的城市格调意象 第四章 中外城市形象理论研究——城市新文化行为的塑造 一 国外城市形象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一)古典时代权力、宗教与自然取向 (二)中世纪的人本主义取向 (三)工业化后的“城市造美运动”——“田园城市”的理想类型 二 当代中国城市形象理论发展与实践 (一)传统城市政治与城市空间再生产 …… 第五章 城市整体定位模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属性 第六章 城市精神理念系统构建——“为人民重新设计城市” 第七章 “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文化行为——城市社会进化的人类学与城市社会学视角 第八章 城市景观符号的社会认知——“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整合与创新 第九章 “城市文化资本”运作与城市品牌形象营销 第十章 让城市赞美生命——为人居立大典 第十一章 欧洲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与21世纪“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的批判与前瞻 参考书目 跋——心路与生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城市文化资本论(第2版)(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鸿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189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36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5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81 |
丛书名 | |
印张 | 4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9 |
宽 | 180 |
高 | 3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