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12辑《中国话剧研究》,书中收录了《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话剧作品的政治美学分析》、《日常叙事中的欲望表达——1990年代现实主义话剧的一种转向》、《盗取火种:中国五四时期的戏剧翻译》、《论西方佳构剧、通俗剧的译介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影响》、《论曹禺戏剧人物性格描写的剧场性追求》等文章。
图书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12辑《中国话剧研究》,书中收录了《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话剧作品的政治美学分析》、《日常叙事中的欲望表达——1990年代现实主义话剧的一种转向》、《盗取火种:中国五四时期的戏剧翻译》、《论西方佳构剧、通俗剧的译介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影响》、《论曹禺戏剧人物性格描写的剧场性追求》等文章。 目录 当代戏剧研究 戏剧·文化经济·政府 ——对所谓戏剧困境的思考 论歌德的《浮士德》与徐晓钟的《浮士德》 新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 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话剧作品的政治美学分析 日常叙事中的欲望表达 ——1990年代现实主义话剧的一种转向 革故鼎新悲欣交集 ——评北京人艺的话剧《窝头会馆》 现代戏剧研究 盗取火种:中国五四时期的戏剧翻译 论西方佳构剧、通俗剧的译介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影响 论曹禺戏剧人物性格描写的剧场性追求 话剧对白中的打断现象研究 从布莱希特的《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谈起 ——对中国布莱希特研究的几点思考 纪念陈瘦竹诞辰一百周年 视野·方法·精神 ——陈瘦竹戏剧研究的现代性阐释 对一种现代性的诉求 ——谈陈瘦竹戏剧理论的特点与贡献 论陈瘦竹的比较戏剧研究 从当年授课记录稿看瘦竹师的艺术分析 《彼岸》、戏剧观及其他 ——高行健访谈录 夏云瑚与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的不了缘 译文 百年来中国戏剧的传统、变革和继承 书评 序文三篇 当代戏剧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评胡志毅《国家的仪式:中国革命戏剧的文化透视》 对当代戏剧的全景式扫描 ——刘平《新时期戏剧启示录》读后 史料 《李香君》自序、本事 “问题与方法:当代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田本相//董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7914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24-55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