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平生欢
内容
试读章节

听母亲说,拆厂子的时候,厂里的遗老遗少们都聚在对面的土方和楼顶上围观,怎么驱赶也不散去。

年轻人有的双手插兜儿站着,有的蹲着,老人拄着拐,妇人抱着孩子。他们像一大群正在静静反刍的食草动物那样,默默站立着,望着渐渐消失的厂区,眼神发愣,看不出喜怒。

远处传来闷如滚雷般的爆破声,烟尘腾起,遮天蔽日,厂房微微倾斜,像一个老人缓缓坐下。

过了好一会儿,又一座也坐了下去——如此紧接着连续几座,竟又像一排跪绑的死囚,随着枪声挨个儿扑倒下去。

一个星期之后,厂子变成了一片望不到头的瓦砾,一直连上跟瓦砾一样灰暗的天——那让我想起童年那些无所谓始、无所谓终的日子,青白青白的天,无云无日,就这么空空洞洞地亮着,亮了又灭了——几十年便过去了。如今厂子拆得只剩一段砖红围墙,如帝国消失长城犹在,维护着一种行将没落的尊严。

废墟尸骨未寒,新的楼盘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建了。豪华的售楼部就在厂墟旁边,以墟衬之,更显无情,仿佛时刻都在提醒人们,这里很快将是一场沧桑之变。

开发商将这个巨大的楼盘命名为“芸庭·枫宸”,精美的楼盘广告手册上煞有介事地写道:“汉时芸若充庭,槐枫被宸……”然而厂子的遗老们一听,“风尘”,立刻挂上了嫌恶的表情,啧啧地撇开了嘴。他们所习惯的,是这里被称为“厂子”的时候。

厂子,在雾江,是个专有名词。说“我是厂里的”,人们便知道,是“那个厂”,而不是什么棉纺厂、肉联厂……年代久远了之后,普通人也说不清到底厂子是做什么的了。

其实这里曾经是一座只有代号没有名字的军工厂,生产炮弹、子弹、火药。工厂吃香的年代,这儿的子弟个个一脸蛮傲,恨不得将厂名刻在脑门儿上,外出都穿工服,成群结队骑着大横杠的凤凰车,招摇过市。

到了和平光景,生产过剩的炮弹、火药积压成灾,仓库不堪重负,管理疏漏,终于酿成大事故——在一个酷热的夏暑之夜,雷暴之后,一个防空洞改建的大型火药仓库发生爆炸,霎时间,火光冲天,连锁爆炸巨响如雷,震得整座小城都在发抖,伤亡数字至今仍是个谜。那次事故之后,炮弹不生产了,工厂转而用生产炮弹的钢材来做菜刀、剪刀。

很快,这些皮实的刀具也滞销了,于是工厂转而生产鞭炮、火柴、灯泡、螺丝。

再后来……我就说不上来了,毕竟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了子弟校,四散他乡,走得越远越好。

这当然是后来的事情,换作二十年前,没有人会愿意离开厂子。这里的职位是可以“世袭”的,人们削尖了脑袋要进来,求一个铁饭碗。它是一个社会,一个城中城:四世同堂比比皆是,从爷爷到曾孙,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在厂医院出生,进厂幼儿园,上厂子弟校,毕业了进厂里顶替父亲工作。玩的是厂灯光球场,看的是厂电影院,逛的是家属菜市场和商贸铺。夏天泡厂的游泳池,春节玩厂的游乐园……从买菜看病到上学就业,全都在厂里。

我一直好奇,所谓的厂子,到底还有没有工人。因为我身边熟悉的人们,有电影放映员、游泳馆售票员、食堂厨师、司机、商店售货员、看门人、学校老师、会计、领导……但就是没有技术工人。

时代,看似绵长,优柔寡断,而一旦它背弃起你来,轻易得就像一个陌生人转了个身——快得让人花一辈子都回不了神来。

如今这里已被夷为平地,往日光辉早都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群人的生活。

生活是历史的骸骨,亘古不变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人们去完菜市场,便抱着孩子纷纷挤进售楼部里,围着沙盘模型没完没了地吹牛,张家长,李家短,王家豆腐酸。当然,总有几个大爷运筹帷幄,你一个伊拉克战争我一个朝核危机……牛皮吹得好像联合国不过是他家后院。

能吹牛的,都是还能买房的;买不起房的,和厂子一起消失了。

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张面目依稀熟悉的照片,挂在开发商的主页上。他是谭黄。P5-7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序言

这么多年,有些事像一只插销,死死地别在心门上。锈了之后,里面的打不开,外面的进不去。

在苏黎世见邱天那次,时近黄昏,云渐渐溶解于天空,落日快要熄灭了。

她在火车站接我,坐一把电动轮椅,旁边插着伸缩拐杖。彼此认出来毫不费力,隔得远远的,点头笑笑,也都不着急,等下车的匆匆人群走光了,她才慢慢启动轮椅,靠近我来,问:“时间还早,想走走吗?”

好像我们不过是刚刚下班的同事。

我像当年一样,在背后推着她,慢慢走。旁边有不少匆匆旅行者,走得很快,他们是去看莱茵河瀑布的。

刚走两步,她说:“我们要看瀑布吗?不用的话,朝下坡走吧。到河边有好多阶梯,没法推车,这几天我走不了路,腿有点儿痛。”

我看着她的腿,说:“对不起……你……现在,腿还痛?”

她说:“没什么,只是每年这个季节这几天,都莫名其妙地痛。”

我想起母亲跟我说过,她下乡做知青的第二年,清明时节,挑水时在石阶上踩到青苔滑倒,浑身浇透,闪了腰,留下伤,如此几十年,每年清明节那几天,极其准时地,腰椎都会痛。

冥冥中,身体也是有记忆的。

于是我们改变方向,朝市区走了很长一段。在一家小餐馆前,我停下来,问:“吃饭吗?”

她说:“还是回家吃吧。”

搭上有轨电车一起回了她的住处。小公寓,四壁白净,生活的简单和普通,一览无余。她一个人,做饭的时候把拐杖放在旁边,腰胯靠着厨台,腾出两只手。要去冰箱拿一只鸡蛋,就把拐杖拿起来,再挪动身体。

我站在她身后,斜靠在墙上,问:“要帮忙吗?”

她说:“不用,你坐着吧。”

我尽力表示对她独立生活的尊重,于是坐回桌前静等,翻看一本她随手放在椅子上的书。

简单吃了晚饭,我很快收拾了碗盘,冲洗干净。她开了一瓶自酿的甜葡萄酒,坐下来聊天。没多久,很快喝完,又开了一瓶。以为度数不高,后劲却大。她坐在轮椅上,我陷在小沙发里,喝到夜深,说了很多话,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喝酒反而易渴,我嗓子都干了。

停顿的间隙,窗外透进来一丝丝风,清透如歌,异乡的空气,竟熟似童年的气息。夜晚的苏黎世老城十分安静,窗下的脚步声清晰可闻,利马特河静静流淌,让我想起故乡雾江。

雾江的夜,美如一则谜。一江逝水衬以渺渺银河,星辰如撒,近得快要坠下来似的……其壮阔与寂静,令人又喜又哀。但那都是从前了。

灯很暗,她闭上了眼,恹恹地说:“人越长大,朋友越少了。邵然,以前我们那些人,你平时联系多吗?平义、陈臣、白杨、弹簧……什么的。”

我说:“不太多,但一直没断。”

停顿的间隙,岁月好像咳嗽了一声,提醒我们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被想起,什么不该被想起。

她闭着眼睛,没再说话。

沉默之间,我突然感觉,这些年的千山万水,在此刻终于静止成为一幅画,就这么无法被涂改地,置于眼前。

内容推荐

青年作家七堇年暌别五年最新长篇力作《平生欢》,讲述我们与命运的相遇、相契。那些时光轴上曾风雨同路或背道而驰的你、我、他,以沉默,以伤痕,以爱,以痛,以诚,和昨日碰杯。俗世洪流中,庆幸我们曾同舟泅渡。

《平生欢》讲述雾江一群军工厂子弟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成长故事,以邵然为主线,邱天、李平义、白杨、陈臣等一群同学的人生轨迹为副线,在多条线索的交叉行进中呈现了不同家庭背景、个性、机遇所造就的多样人生。

这群曾经莽撞轻狂急着逃离故乡的少年在经历蜕变过程的爱与痛后,在人生的而立之年,听从了内心真正的召唤,各自做出新的人生抉择,绕一圈后,在原点重聚,重新出发。

编辑推荐

青年作家七堇年,暌别五年最新长篇力作。讲述我们与命运的相遇、相契。

七堇年笔下的“成长”,无论是《大地之灯》里惨烈的青春,或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里的,还是《尘曲》中自我迷失与找寻,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作品曾影响了85后与90后的年少时光。在她的笔下,少年时期对一个人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华丽回忆,而与一个人之后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平生欢》讲述的是正是这样的主题,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很多看似平凡的相遇,交集,却在悄然谱写着我们的命运轨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平生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七堇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7911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317165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