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了解各自本性中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将其克服,那么更说不上获得成功和幸福。王旸编著的这本《成功与幸福从感恩开始》的宗旨即是在介绍道理的同时,指出我们本性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感恩出发,获得成功与幸福。
图书 | 成功与幸福从感恩开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很多时候,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了解各自本性中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将其克服,那么更说不上获得成功和幸福。王旸编著的这本《成功与幸福从感恩开始》的宗旨即是在介绍道理的同时,指出我们本性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感恩出发,获得成功与幸福。 内容推荐 《成功与幸福从感恩开始》的内容提要如下: “怎样能成功?怎样能幸福?”这恐怕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也是自古以来无数人都想回答的问题。然而,好的问题不一定有好的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因此,我们要做的也许是换一种问法:“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关于这两个问题,我们是有答案的:成功是得到你渴求的,幸福是渴求你得到的。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内心中寻觅,而成功和幸福的起源,就是感恩。 《成功与幸福从感恩开始》由王旸编著。 目录 简 介 引 言 最重要的一课 第一章 幸福的真谛 第二章 一个哲人的自我修养 第三章 社会动物 第四章 Facebook效应 第五章 答案只有一个 第六章 解决“剩女”问题的灵丹妙药 第七章 抱怨的世界 第八章 不常被提起的成功之路 第九章 成功的团队,感恩的团队 第十章 终极驱动力 结 语 记住“感恩”二字 试读章节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为了更好的生活奋力拼搏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期待的是,我们所收获的金钱应该和我们的快乐成正比。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网罗了大批的巧克力爱好者,之后将其分为两组。两组都获得了美味的巧克力,不同的是,其中一组只能吃一块巧克力,另一组则可以随意享用。一周后,科学家又把这些参与者请了回来,再度调查他们对巧克力的态度。结果显示,在前一周随意享用的参与者们大多不再对巧克力报以同样的热情,而在前一周只吃了一块、未能大快朵颐的参与者则表示自己对巧克力的热爱有增无减。 这正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报酬递减法则”。根据这一法则,在我们反复做同一件事时,我们所获得的回报会不断递减。如果第一块巧克力带给实验参与者的快感是100分的话,那么第二块只有95分,第三块只有90分……以此类推。当参与者吃了太多的巧克力之后,他们不但无法从巧克力中获得快乐,反而会对巧克力本身生厌。 在了解快乐也有报酬递减法则后,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金钱不能带给我们同样比例的快乐。无论一个人挣多少钱,金钱所能带来的快乐总会有一个限度。过了这个极限之后,再挣更多的钱不但无法增加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很多时候反而会让人更加苦恼。 美国的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在美国的年收入达到2.5万美元时,金钱能够带来的快乐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少。那么,在美国挣2.5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收入水平呢?虽然2.5万美元相当于十几万人民币,但由于生活成本的原因,这份工资顶多够保证一个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清贫。一个挣2.5万美元的人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衣食无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收入在这个阶段的人们会选择继续努力打工。在这些人看来,如果自己的工资能够翻一倍,那么自己的快乐也会成倍增长,因为自己终于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大房予和好车。 研究结果却证明,这些人的想象与事情的真相是有着巨大差距的。当他们的收入从2.5万美元上升至5万美元时,他们的快乐程度没能上升一倍。实际上,年收入达到5万美元的人只比年收入2.5万美元的人快乐一点点,这额外的2.5万美元只让人们的快乐增加了9%。那么,挣多少钱是获得快乐和失去快乐的分水岭呢?在美国,这个数字是7.5万美元。这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挣到了这么多的年薪,那么再努力去挣钱,多半会得不偿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研究者又分析了这些人的花销习惯。 研究者发现,和他们预期的一样,最开始挣到的2.5万美元大多并用于提高物质生活。相比之下,第二个2.5万美元不仅被用于物质生活,部分也被用来购买体验。这也难怪,一个人再奢侈也只能用一个ipad。此后,他买的ipad再多,也很难复制第一个ipad所带来的快乐。与其如此,不如将这笔钱用于他处,于是,那些已经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人更愿意去异国旅游,而此类体验也最能帮助他们增加快乐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穷人吃饭只求果腹,富人吃饭不但追求色香味俱全,还追求用餐的环境和感觉,并愿意为食物之外的部分付大价钱。 然而,追求感觉也是有限度的。人的时间是有限度的,再有钱的人在一个星期中能够得到的快乐也是受到限制的。研究者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三个2.5万美元已足以满足他们对体验的需求。 P10-11 序言 生活是现实的。钱不能决定生活品质,没有钱却会直接影响生活品质。没钱却在精神上很富裕,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童话。没有钱的人买几本书都还要犹豫,每天都在为吃而算计,这样的人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人生了。 在这个阶段,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财富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想着钱,那么同样也难以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基本获得物质生活的满足后,能够为其带来快乐的东西都是精神层面的,如通过不断进取获得成就感,帮助自己获得优良品格,感到自己的人生有意义,以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且,很多时候,放下物质上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反而能够帮助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上网随便一搜,我们就能找出许多大师、书籍和理论宣称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然而,遵循这些理念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却少之又少。是因为这些理论本身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自古以来,有无数哲人研究如何获得幸福这一话题,他们的答案基本上大同小异。“物质加精神,才能让人获得成功和幸福”。这样的言语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知易行难,对于普通人来说,懂得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原理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在生活中将这一原理恰如其分地运用。 在很多时候,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了解各自本性中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将其克服,那么更说不上获得成功和幸福。本书的宗旨即是在介绍道理的同时,指出我们本性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感恩出发,获得成功与幸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成功与幸福从感恩开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2183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1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4 |
CIP核字 | 2013205937 |
中图分类号 | B84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