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青春(我有我认为对的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当年有人对姜文说,你这种长相不讨好观众,姜文回答说,我凭什么要讨好观众?我要做的是征服观众。我也是这样,我从不讨好观众,我是要征服观众,做一个东西出来,就要把你征服得死死的。”2012年端午节前的一个早上,在北京四通桥附近一个咖啡馆里,任长箴从柔软的沙发上坐直了身子,一脸郑重地说。

在这之前,由她做执行总导演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下了收视奇迹,看过片子的人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让人感动”“泪水和口水同时出现”“最好的中国形象片”,豆瓣影评给出了9.2的高分。而在纪录片圈内,代表着最高评价的一句赞美是:中国纪录片的春天到了。

任长箴并不太相信这种预言,她所在意的是她终于能够在一个她认为中国最牛的纪录片平台上,向观众展示一下她理解的中国纪录片的水平。“虽然我现在是纯自由职业者,但是我还是在为电视台工作。因为我看中了纪录片频道的平台,这个平台太好了。这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纪录片平台,我就是想全身心地为这个平台工作。”在《舌尖上的中国》一共8个分集的导演里,只有一个是央视纪录频道正式的编导,有两个是任长箴想办法从央视农业频道调来的,其余人包括任长箴在内,都和央视没有关系。用总导演陈晓卿的话说:“这次的片子不是官窑,是民窑。”这种制作方法使得任长箴能够尽力捍卫这套片子的独立性和其中蕴含的激情。“我也跟栏目组说,我跟你们说的都是技术问题,如果这些技术问题全掌握了,你们缺一样东西还是玩不成,那就是激情。没有激情,这些技术给你们一点用也没有。”

咖啡馆里早上的客人不多,平缓的音乐没有压住任长箴的大嗓门,旁边嘬着饮料看书的小姑娘抬起头,惊讶地看了看她。任长箴今年36岁,大眼、厚唇,比一般女人显得英武许多。她穿着一件圆领深蓝色T恤,一条褐绿色的五分中裤,脚上是一双紫蓝色的帆布鞋,用一个黑白屏的直板诺基亚手机。在几天后一个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她也是差不多的装束,只不过T恤换成了白色,中裤换成黑色。她喜欢用“绝不”“完全”“没有可能”“立刻”这样坚决、脆生生而且又斤两十足的词。

在那次电视节目中,她说起创作《舌尖上的中国》时,又常常用特别深情的长句子来描述:“我们记忆中好吃的东西是因为带着人的温度”,“我们拍摄的对象不是底层的劳动人民,而是干净的中国人,内心当中有骄傲的、有心气儿的中国人。

她的两面性也符合她自己为纪录片所设定的性格特征:兼具外向奔放的性格和柔软脆弱的内心——外向和奔放能够接纳和融合,脆弱和柔软能够以最细致入微的方式展示细节。

绝不修改

Q:《舌尖上的中国》好评很多,也有批评。哪个批评是你不能接受的?

A:昨天我看了一个报道,我很郁闷,直到今天早上,路上堵车的时候想起来还是郁闷。那个报道里写,有一个专家说我们这个以我为核心的团队现在抱怨很多,说我们抱怨没有能够分享社会成果。然后这个专家说我们的抱怨毫无道理,说我们就相当于一个装修队,装修完了房子,还要求承包商给我们分一间房子,你说这多可气啊。其实他们不了解我们做了什么,如果他们能够了解我们做了什么,他们是会尊重我们的。我们其实是设计房子、盖房子的人,而不是装修队的人,水泥砖块都是我们亲自去砖厂、水泥厂拉回来的。

Q:这所“房子”盖得顺利吗?

A:一点也不顺利。可以说我们做这个片子是把自己放在了一种险境里,完全是一种疯狂的坚持。从一开始,我们和纪录片频道的讨论就磕磕绊绊,但是这些不愉快都是在内容创作上的,进度并没有停下来。

Q:主要的分歧是什么?

A:他们希望更多地呈现美食的部分,他们认为这始终是一个美食节目,对于美食的描述要细致,比如说应该有爽口弹牙、香气扑鼻这样的词。但是我认为这些词根本不重要。比如在某一个段落上,我认为应该讲采藕人的一顿早餐,讲他们的早餐能够给他们提供一天做重体力活所需要的热量,我觉得这是人的故事。如果完全讲藕的美食,找一家武汉的高级餐厅,拍摄一个全藕宴,再多讲一讲全藕宴厨师的故事就行。同样是关于人的故事,但是完全不同。

Q:什么样的故事能打动你?

A:人之常情的故事。我不喜欢传奇的故事,因为传奇的故事离我们很远。我们曾经拍了一个重症监护室(ICU)的宣传片,就是一个护士,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但是当我们采访她的时候,问她在ICU工作有什么感受,她说当时护校毕业被分到ICU特别不高兴,因为那个病房全都是垂死的病人,很压抑。但是她发现这些人也是需要关怀的,于是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窗户全打开,窗帘全拉开,让外面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进来。那些人带着呼吸机,根本没有提这个要求的能力,也没有感受这一切的能力,但还是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就这样,完了,我就觉得足以感动我。我把这叫做人之常情的感动,而不是恶意煽情。

Q:全藕宴的厨师也不是高大全的故事啊,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

A:这就是情怀问题。我们这个片子,打一个比喻的话,本来是一个干干净净、素雅的房子,现在非要挂上水晶灯,铺上地毯,那我就不能接受了。

Q:水晶灯是什么?成片里我们能看到水晶灯吗?

A:能啊。比如说第四集《厨房的秘密》,我们的编导本来的词是“厨房的秘密,是人的秘密”,后来播出的时候这句话变成了“厨房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这不就是水晶灯吗?这种做法导致观众看到的就会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前一句词还挺有情怀,后一句词就邪恶了。这个片子从第四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就是前三集坚持不让修改。尤其是我的第一集,我当时就是抱着片子绝不修改的想法。

Q:最后审片子怎么通过的?

A:审了,审完之后给了修改意见,但是我没改。比如我的里面本来有一句词,说厨师喜欢竹笋是因为竹笋和其他食材比较容易搭配,修改后要在后面加上两句——文人爱竹笋是因为笋的风骨和傲骨,僧人爱竹笋是因为笋的节制什么的,让我给删了。后来纪录片频道和我谈,说如果我不修改,就不能放在第一集,他们的理由是这一集太令人失望,美食的部分太少了。我说,绝不改。这一次我们几个分集导演没有用央视的机房,全部是在自己家里剪的片子。不会剪的就培训,没有设备的就去买。这一次虽然对外说的是央视的大制作,但其实剪片子却是我们几个人在自己的小屋里做出来的。所以我不改片子,纪录片频道没有素材,他们也没办法。

Q:那么最后是在纪录片频道不满意的状态下发片了?

A:不。他们让我交了50 分钟的版本,实际上最后播了48 分钟,剪掉了两分半。

Q:剪掉的是什么?

A:剪掉的是一个八渡笋的故事,因为干旱,原本期待的八渡笋没有了。第一集是自然的馈赠,我的意思是自然有丰厚的馈赠,同时也会因为天的原因,因为自然的原因,收回馈赠,这个故事被删掉了。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片子。P19-23

书评(媒体评论)

尽管字幕组的身份是灰色的,但大部分组员依然愿意以这个身份自居,并深深为之感到骄傲。至于大家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份没有任何报酬,还耍背负盗版恶名的工作这样上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

——知名美剧翻译团队人人字幕组。摘自《字幕组的不传之秘》

当年有人对姜文说,你这种长相不讨好观众,姜文回答说,我凭什么讨好观众?我要做的是征服观众,我也是这样,我从不讨好观众,我是要征服观众。做一个东西出来,就要把你征服得死死的。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任长箴。摘自《任长箴:绝不修改》

张孟宁是这家店的店长,这个身着日本动画片里常见的女仆装、画着精致的大眼妆、梳着齐刘海双马尾的90后女孩,好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她走上前,热情地对产品做起了介绍:“这是风靡全球的Tenga飞机自慰蛋,外表超萌,质地舒服,最适合当礼物送给男性朋友了。”

——90后创业者,情趣用品店店主张孟宁,摘自《我们知道该如何跟这个世界匹配》

台湾人叫魏德圣“固控力”(混凝土),这就是说,此人是个不知变通的顽固分子。正因如此,魏德圣才能花12年时间,拍出台湾近30年来投资金额最大的—部史诗影片《赛德克·巴莱》。

——台湾著名导演魏德圣,摘自《魏德圣:固控力的胜利》

对于外界怀疑胡丽天之所以对听证会有如此热情是因为有经济利益趋动的说法,她不像去年那样斩钉截铁地否认,而是激动地表示:”凭什么我们听证会代表就成了志愿者?就算是志愿者也应该有每天不低于50元的报酬,凭什么我们就没有?”

——“听证会专业户”胡丽天,摘自《两个人的听证会》

目录

我们的理想不被左右

魏德圣:控固力的胜利

任长箴:绝不修改

老易:音乐是做给自己听的

朱清时:坚持与妥协

邱昊:独立设计师联合起来

我们就是要把爱好发挥到极致

字幕组的不传之秘

科学松鼠会

三居室里的神奇工厂

新车间:创客的窝

我们的事业不一样

我们知道该如何跟这个世界匹配

我们有能力不走寻常路

我们选择“勇敢迅速地试错”

公益,需要我们的执拗

来读书会里停一停

一个被宣布“非法”的业委会

拒绝赞助的救援队

城市边缘的花木兰

两个人的听证会

我们为社会经营企业

黑暗中尝试对话

赚穷人的钱?

毕业了,去办社会企业

第五次创业

序言

是否可以企望一系列丛书的视野和格局、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性和人格的力量,有一个稍稍不同的面貌?

我们希望在信息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坚守阅读的深度与锐度。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承认,人们在当下普遍焦虑,甚至焦虑得莫名其妙,能静一会儿几乎成了奢望。阅读已变得匆忙、浮躁,安定从容的阅读与思考过程被抽离了。

不是受众不读,而是可读的碎片太多,时间被碎片瓜分,结果流失而去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身。

但事实上,坚守深阅读的读者远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我们也从困惑、反省中发现,作为传媒人的确曾一厢情愿地低估了受众,忽视了他们对深阅读的需求。症结就在于我们太过于关注表面的改变,忽略了深层的未变。

作家张炜用20年时间创作完成了长达450万字的《你在高原》,让其坚守的是他相信:用直射光阅读的电子屏幕永远不能取代用反射光阅读的书本。因为,人类的阅读,从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到刻在陶片、青铜器、竹简,再到印在纸上,其实都是通过反射光来阅读的,这让人安定从容、舒服和愉悦。这种愉悦是生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不会被轻易改变。

基于人性的商业世界是复杂的,其包含理性、感性、欲望、想象……这是一个多声部的复调世界,却被“聪明”地简化为“成功学”这一个音符,且有一支巨大的单音伴奏队伍。我们不愿再做伴奏队伍中的一员,更不愿做伴奏队伍中的南郭先生。琴有多弦,为何只弹一弦?音有七符,为何只奏一符?

我们试着拨动其他的琴弦、奏响多样的音符。也许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会在这条道路上埋头努力。欢迎读者的批评与鞭策。

内容推荐

人们常常会问:我们为什么总是缺乏幸福感?《致青春(我有我认为对的世界)》将告诉你答案!

《致青春(我有我认为对的世界)》从《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中精选出来40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21种富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客观真实地呈现出当下的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是如何突破各种“拧巴”、“纠结”、“压抑”、“困顿”和“煎熬”,敢于坚持自我,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最终打破无形的囚笼,在幸福的大道上一路狂奔的,相信会让年轻读者感同身受,大呼“痛快”“过瘾”!本书由王涌编。

编辑推荐

《致青春(我有我认为对的世界)》独家揭秘人人字幕组、科学松鼠会、《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powerful情趣店19岁女大学生老板……等特立独行者的心路历程!

从《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中精选出来21篇文章,描述了21种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21种不同的价值观,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了一群敢于在当今这个世界离经叛道,追求内心理想的人!本书由王涌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青春(我有我认为对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6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219451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