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学生心理健康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丛书》中的一册。作者借鉴国外中学生心理咨询最新理论与技术,紧密联系我国中学教育实际,着重阐述了中学生心理卫生的有关问题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咨询的方法。全书体例完整,知识系统,视野开阔,作为填补国内中学生健康研究空白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内容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丛书》紧密联系实际,全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学生心理卫生的有关问题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为了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中学生心理卫生》一书中提供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验大纲,在《中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提供了目前国内外广为流行的心理量表,在《中学生心理咨询》一书中介绍了一些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理论翔实,方法实用,可操作性强,是本套丛书的特色。

目录

"学生心理健康文库"总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咨询概述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

 第四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第三节: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咨询技术

 第一节:建立与发展咨询关系的技术

 第二节:行为改变的技术

 第三节:认知调整的技术

第四章:中学生挫折心理咨询

 第一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

 第二节:挫折的自我应对和心理辅导

第五章:中学生考试心理咨询

 第一节:考试焦虑咨询

 第二节:应试心理指导

第六章:中学生性心理咨询

 第一节:中学生的性意识

 第二节:异性交往指导

 第三节:中学生性心理异常的矫治

第七章: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咨询

 第一节: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

 第二节:神经症的心理咨询

 第三节:其它心理障碍的咨询

 第四节:咨询案例分析

第八章:中学生升学与就业指导

 第一节: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中学生升学指导

 第三节:中学生就业指导

第九章: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管理

 第一节:咨询人员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咨询人员的专业标准

 第三节:中学心理咨询的组织管理

附录A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

附录B美国学校心理学者协会(NASP)职业道德守则(摘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学生心理咨询与对社会上成人的心理咨询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点。学校咨询人员应该了解和注意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做好咨询工作。

第一,咨询的对象不同。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未成熟,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咨询工作者应充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采用特殊的咨询方法。

第二,咨询的内容不同。成人心理咨询内容侧重于社会对个体的影响,而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则侧重于学校、家庭对个体的教育与影响。据调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考试焦虑;(2)学习负担过重;(3)师生关系不良;(4)父母期望过高;(5)家庭关系紧张;(6)性知识缺乏等。可见大部分内容涉及学校教育和家庭关系。因此,学校心理咨询要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渗透。

第三,咨询的方式、方法不同。中学生由于自制力差,经验较少,自我意识没有成熟,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或不知如何去解决心理问题,因而特别要注意指导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对咨询人员的要求不同。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不仅应掌握一般的咨询理论与技术,而且要熟悉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并且要有中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故经过专业训练的中学教师担任此职更为合适。P46-47

序言

一个年仅10岁的小学生,因为期中考试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心中害怕,便离家出走,在外流浪多日,险些被坏人拐卖。

一位女中学生经常听母亲讲:"世上男人没几个好的,接触男的要小心。"从初三开始,她见了男性便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移向"不该看的部位",由此产生罪恶感,不敢出门,甚至想弄瞎自己的眼睛。

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因为在一次晚会上唱歌跑了调,引起同学的哄笑,便觉得无地自容而自杀。

1991年万圣节,美国依阿华大学一位刚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竟开枪打死6人(包括自己),重伤致残1人。笔者在美期间,曾和该留学生为邻半年,那时他是一个每次考试必夺魁,很为中国人争了些光的佼佼者。

上述几个案例并非刻意搜寻而来!据前些年对几所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最近,我们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l%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1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一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早在19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笔者认为,所谓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可归于心理健康的范畴。简言之,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

以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因唱歌跑调而自杀的大学生来说,该生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堪称是教育成功的典范。但就是这样一个家长、老师都引以为自豪的学生,尚未给国家和人民做任何贡献便走上了绝路。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这是教育的成功吗?否!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这个学生身上究竟缺少了什么?他缺少的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解脱能力。一句话,他缺少的是心理健康!

如果说重智轻德、重体轻心主要是家庭教育的误区的话,那么,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的培养,则主要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误区。现在是走出这个误区的时候了!

近代的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运动是本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倡导的。他有个哥哥患癫痫症,他惧怕患此病而天天忧虑,终致心理失常。痊愈后他决心致力于心理疾病的救治与预防,于1908年在家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翌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后,世界各国相继推行此项学说与运动,193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正式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1959-1960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国际心理健康年,呼吁全人类重视心理健康。

据考察,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大、中、小学校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品德、学习、择业及情绪方面的问题。心理学家们还设计了各种教案,主要涉及学生个人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利用生动活泼的"对话"、"心理剧"、"角色游戏"、"主题讨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美国某小学在一堂"怎样对待不公正"的课上,教师把一块蛋糕切成不等的两块,只请两位男同学吃。然后,教师问全体学生:"我这么做是否公正?"让学生们尽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感受变得好一些。这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在不公正面前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机会,也帮助他们找到了怎样对待不公正的合理方法。

我国台湾在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从60年代开始,台湾教育部门便有计划地在各级学校逐步推行教育辅导制度,对中、小学制定了统一的辅导目标,并在大学设立了学生辅导中心或心理卫生中心,主要任务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并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对学生进行生活与道德教育;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其智能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社交、家庭、婚姻及升学、择业问题进行辅导;研究并解决一般学生的行为困扰问题;对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治;举办学生心理卫生讲座或进行有关的座谈讨论;出版有关心理卫生的研究报告、论文、书刊等。目前,在台湾的一些大学中已设立系或研究所,专门培养从事教育辅导或心理咨询方面的人才,以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目前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增加了人们适应上的困难。优胜劣汰,心理不健康者比过去更容易被社会所淘汰。

独生子女政策是我们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使他们德、智,体、性、情全面发展。培养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应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应尽的责任。

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使其学会自信、自立、自强、自律;要适当创设挫折情境,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当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不同的问题。例如,青春期性心理卫生教育应主要在初中阶段进行,而克服考试焦虑心理及升学就业指导等,则是高中阶段面临的主要课题。

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渗透在政治、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及各门文化课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讲座、讨论、游戏、广播、板报等形式或结合团队活动进行。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广大儿童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心理素质,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心理辅导制度,在大学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员,重点师范大学设立心理咨询系或专业,并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以便培养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为了解决当前急需,可对各级学校部分德育教师、团队干部及校医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先兼职将此项工作开展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1991年,国家教委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由本人牵头组织各地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协作。经过三年努力,研制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大纲。在此基础上,为解缺乏培训教材的燃眉之急,集体编撰了这套《学生心理健康文库》。本文库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丛书》、《中学生心理健康丛书》、《小学生心理健康丛书》,分册阐述了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在大、中、小学的实际应用。

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厚粲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仲庚教授,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丛培教授,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宋维真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沈德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林崇德教授及国家教委基教司、思政司、体卫司、职教司、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有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松原达哉教授、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南希教授、台湾测验学会会长吴武典教授、台湾辅导学会会长林幸台教授及亚洲心理与教育辅导协会也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教授,在百忙中欣然命笔,为本文库题辞,体现了老·辈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和爱护。文库的编者、作者代表广大教师和神州学子向德高望重的雷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由于笔者学识谫陋,加之时间仓促,文库中疏谬之处定有不少,竭诚欢迎读者批评点正。

郑日昌1994年元月于北京师大英东楼

后记

本书是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丛书》中的一册。在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郑日昌教授的亲自指导下,本书的编写任务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全书共分为九章,各章的编写人员为:第一章,赵世明、肖勇;第二章,李国瑞;第三章,赵世明;第四章,王雁;第五章,王雁、黄新宏;第六章:赵世明、何遗昌;第七章,陶勒恒;第八章,黄新宏。

全书由赵世明整理初稿。最后由郑日昌教授审阅修改定稿。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著作,在此向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谢。书中纰缪之处恐难避免,尚待各位同仁和读者不吝指教与匡正。

编著者1993年10月于北京师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学生心理健康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日昌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19836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1994-05-01
首版时间 1994-05-01
印刷时间 200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7
出版地 山东
203
14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