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宓日记(1)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宓的日记每一篇都是很好的散文,或者简洁明了,或者雍容大度,或者深刻尖锐,并伴有种种言之不尽、诉之不完的情趣充溢其间。即使今天读到这些文字,我们仍然能够充分感受到整个时代的大气候和大环境,以及一个学者在这种处境中超然的品格和深邃的智识。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生涯、个人际遇和在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况的记录,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教育史的珍贵记录。

目录

整理说明

序言(钱钟书)

1910年庚戌(清宣统二年)

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

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

1914年甲寅(民国三年)

1915年乙卯(民国四年)

试读章节

天下之事,不难于始,而难于常,所以毅力为可贵也。日记,细事也,然极难事也。余作日记,始于丙午,迄今五载,无一年能完毕者。自岁首起,至夏而止,或至秋而止,或不逾月而即止。以此极有益极琐屑之事,乃旋作旋辍,荒废如此。每一念及,何胜惶悚!今庚戌岁又暮矣,余不日将谋远行,日记之作尤不可缓,爰先以练习为计,取小册子奋力为之,何可定以来年为期哉!他日再辍与否,吾不敢知.惟当尽力继作,以求毋浪掷此可贵之光阴。聊书数语,作自

如梭日月催人急,过眼云烟感慨多。

半世生涯劳梦想,十年旧事空悲歌。

文章有兴非常辍,志业无缘蹉又跎。

老大他年重取阋,韶光定叹一时过。十月初一日、初二日②

天雨始晴。 宏道丁班③定初三日赴省复试,余故在家整理书籍作预备计。又至校中照像,盖以作毕业纪念也。十月初三日

偕母、妹乘轿赴省。晚七时达,宿雷家①。十月初四日

晨起往谒恩实宝君、王季盾君②、孟益民君③。寻移居学务公所图书馆孟益民二兄处。十月初四日至初十日

余无所事,惟蛰居图书馆温习功课备复试。再则阅《小说月报》及《剖脑记》、《贝克侦探谈》、《拿破伦忠臣传》、《福尔摩斯再生第十一、十二、十三案》等小说数种而已。

图书馆之印刷工厂旁有小室,中置汽机一,以煤油燃烧运转飞轮。工厂屋之上部横铁杆如梁,以革带连于各印刷机及汽机之飞轮,飞轮运转则铁杆亦运转而各机皆能动作,不假人力。此小小之汽机发动诸机,日印书至数十万页之多。吾陕工业未兴,即此小汽机能有几个哉!十月十一日

开始复试,四日而毕。本日试国文、修身、经学。十月十二日

试国文第二、理化、博物。是日陕西教育会开第六次大会。十月十三日

试英文、地理、历史。十月十四日

试数学,用器画。午后偕王君佐①及胡君景春②赴习武园散步。十月十五日

偕王君维翰③、刘君润泽④游雁塔及八仙庵,作有游记一篇及铝笔画二幅。十月十六日

偕刘君润泽赴商务印书馆分馆购书,又往游劝工陈列所。十月十七日

返三原⑤。晚九点,抵东关家中。十月十八日

自此日至十一月十八日诸日皆无所事,惟蛰居家中,早赴胡家①研究英文,夕赴竞球会者数次(以初六日始)。余惟阅说部丛书数种,作文数篇、诗数章,再则往与仲侯②谈而已。居常以岑寂为苦,乃知闲境非易处也。通信禀父亲③(甘肃)者四封(15、16、17、18),爹爹④(西安)者五封。又致石仲麟君⑤(宏道)者一封,王佐君(咸阳)者一封,王耀祖君⑥(四川打箭炉)者一封。又代徐家⑦作书(致北京)者三封。又致益民(西安)者二封。又致张耀祖君⑧(朝邑)英文信一封。十一月二十九日

归乡⑨。  十二月初六日

复来三原。致父禀二封(19、20)。十二月初七日

胡君景春来访,偕赴宏道见石仲麟君。十二月初八日

赴徐家告别。又至公益书局购物。

晚,杨天德君①来谈。又发陈君衍②兄信一封。十二月初九日

往别仲侯。余前有《别仲侯》五律三首,仲侯至是即韵和之。十二月初十日

偕罗升⑧赴省,晚六点钟至。宿雷家。十二月十一日

 发致父禀(21)一封。

 午,往谒孟二兄,旋即为余代领赴京旅费,系库平银票二三十两之票,即存孟二兄处。又偕孟二兄赴书店购《燕子笺传奇》一本,归而阅之。十二月十二日

偕外祖母赴陈家①。归至孟二兄处阅《小说月报》第四期。十二月十三日

至孟二兄处阅《孽海花》小说。原书共六十回,分订六卷。余仅阅其二卷,未窥全豹,甚怅然也。《孽海花》者,实历史小说也,中国三十年来之真确历史也。谓为社会小说未尝不可,如以为写情小说则误矣。林琴南先生颇许此书,谓彩云者非书中之主人翁,作者之宗旨别有在也。此论甚是,书中所叙事实斑斑可考,即所有人物亦无虚造者。略举一例,如薛淑云之为薛叔耘,庄芝栋寿香之为张之洞香涛,尽人所能知。况以真姓名出现者,又比比而然。即彼金雯青或谓洪钧、文9即,亦实有其人。谓此书为虚造之历史,乌可哉?十二月十四日

午,往孟二兄处,未遇。王季盾来,与谈半时许。

阅《新湖南》,作者自号日“三户愤民”,不知其为谁何也?此书出版约在壬寅、癸卯之间,意为唤起湖南之革命思想而斥康氏之说,词旨明显、文笔犀利,作者似颇得力于庄子者,末段之歌词奇伟恢诡,文字甚可观也。十二月十五日

午,至孟二兄处。归翻阅《中国白话报》及《新大陆游记》。十二月十六日

早出外至恩宝仁①家坐半时许,归。

晚得三原信,言爹定明日来原②,准十九日动身赴京。晚间又给父(22)、仲侯(1)、君衍各发信一封,并抄写《万古悲歌》词,附以跋语,寄仲侯阅之。十二月十七日

早出外。夕至图书馆,而爹爹及张君③等已由三原至矣。十二月十八日

早雪。 移居图书馆。午,学使招予等饭(巴县余■)。十二月十九日

晴。晨九时,由图书馆出发。共二车,予及张君同乘。出省城东门渡滻、灞二桥,行五十里至临潼,宿焉。予及张君往游华清宫温泉,诸门扃锁,未窥堂奥而出。即登骊山,亦未达其巅而还。十二月二十日

晴。 天未明即行,时约四点馀钟,朔风扑面,夜寒殊凛。所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者,此情此景至真切也。行四十里,至零口打尖。复行穿渭南城过。凡六十五里,至赤水驿宿焉。十二月二十一日

晴。 天明始行。二十里至华州,穿城过。又二十里,至东柳子打尖。复行五十里至华阴县,亦穿城而过。此段地皆沙土,松易渗水,冰雪相结,泥淖颇多。自此又行五里,至华阴庙宿焉。十二月二十二日

阴。 破晓行四_卜里,至潼关打尖、换轴。盖‘出潼关则辙迹较窄,故必另换窄轴也。出潼关又行四十里,至盘豆镇(属内乡县)宿焉。十二月二十三日

阴。大风。 天未明约三点馀钟即行六十里,至鞑子营(属内乡县)打尖。又行四十里,至灵宝县宿焉。

自出潼关以来,长日行甬道中。往往一甬道长至数十里,两侧土崖壁立,中或仅容一车,间有宽敞之处,故两_方来车相遇,避之往往不易。至今日则此甬路间,一起一伏,凸凹极多,直如度山。然又路中塘土极厚,至五寸许,加以风吹颇烈,尘氛迷目,甚苦人也。十二月二十四日

晴。微风。 天明始行。行六十里,至陕州打尖。又三十五里,至慈中镇宿焉。今日所行依然甬路。既过陕州一段,则石块打比堆置道中,车经其上,摇动甚也。十二月二十五日

阴。 天明始行。四十里,至庙沟镇打尖。又行三十里,越峡石山,过观音堂。又二十里,至英豪镇宿焉,时已六点一刻矣。是日下午雪。十二月二十六日

阴。雪。 昨晚雪竟夜。晨起而厚几盈寸矣,至朝食时始渐止。九点钟始行。弥望皆白,道途莫辨。行经一小河,上有桥,一车覆其侧。初扶之起,车中人伤其脑部,故停顿约半小时始得行。凡二十里至渑池县治。又二十五里至石河镇,时已二点钟矣,故即宿焉。十二月二十七日

阴。 天明始行。四野虽白色一片,然道上琼瑶业经踏碎,车辙马迹历历可寻矣。行四十里,至铁门打尖。又行三十里,过新安县。又三十里,至池店宿焉。时已七点馀钟,出发以来今日宿店为最-迟也。十二月二十八日

阴。 早七点钟行,田野积雪仍未尽消。行四十里,抵河南府。寓泰安客栈。中午风、大雪,爹携予等往观火车站,归而衣上皆白矣。十二月二十九日

阴。大雪。 午间,出游数次,雪厚乃近尺矣。此外毫无所事。今日为庚戌除夕,新桃旧符业经更换,晚间爆竹响声劈拍可厌,在旅客闻之抑又黯然神伤矣。

出发以来,诗料极多,然风尘劳顿,不成一句。仅成一首。录之如下:

潼关

屏障秦关百二重,觳函前倚势崇慵。

山岩作垒临河上,高屋建瓴俯陕东。

利害还从攻守异,巍峨依旧古今同。

失机莫怪哥舒翰,地险方疏守备功。P3-12

序言

吴宓(1894~1978),字雨僧,又字雨生,陕西泾阳人。1910年毕业于陕西三原宏道高等学堂预科。191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1917年赴美留学,初入弗吉尼亚大学,1918年转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从师自璧德(Irring Babbitt 1865~1933)。1920年获学士学位,1921年获硕士学位。1930至1931年以休假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又去欧洲各国游历。1921年回国后,任南京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讲授《英国文学史》、《英诗选读》、《英国小说》及《修辞原理》。1921年11月,与刘伯明、梅光迪、柳诒徵等创办《学衡》杂志,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别树一帜;自任总编辑,直至1933年6月《学衡》杂志终刊。1924年8月,离南京赴沈阳,任东北大学外文系教授。1925年2月,到北京清华学校筹办研究院,任研究院主任,教授学程《翻译术》。1926年3月起,任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授《英国浪漫诗人》、《希腊罗马文学》、《西洋文学史》、《翻译术》、<中西诗比较》、《文学与人生》等。1926一1927年度、又1932—1933年度、1943—1944年度代理系主任,制订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并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和贯彻奋斗了大半生。他的努力使我国的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走上全面、系统、严格、科学的道路,纠正了支离、片面、空洞、肤浅、兴趣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偏差和缺点,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西方语言和文学的专门人才。三十年代,兼任北京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燕京

一、日记原文全出手迹。整理者不作删改。原文的天地头或正文旁的补注、追记等移入脚注。原文中空字、抬头处一般均接排。原件中因丢失、破损而中断处,出注说明。

二、日记中所用日期,早期用阴历,1912年后改用公历。有些月、日、星期原为英文,现译为中文。

三、1910—1914年日记原文未断句,标点为整理者所加;1915年以后日记,原有墨点断句,整理者改为通用标点。

四、日记原文中的外文,整理时译成中文;单词、短句作脚注,长段译文附在外文原文后,以仿体字置于方括号中。

五、日记原文中涉及的人和事,整理者在可能查找的范围内作注。

六、日记原文中明显的错字、笔误、漏写、赘字等,整理时径行改正,不另作注。原文中有疑义者,照排原文并出注。原文中个别辨别不清的字用△标明,文中的o、口为日记中原有。文中所附图表为作者手绘,或依作者原图表重新制作。

《吴宓日记》整理中如有不当之处,敬希指正。

整理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宓日记(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09081
开本 32开
页数 5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9
出版时间 1998-03-01
首版时间 1998-03-01
印刷时间 199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7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