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雀儿
内容
试读章节

雀儿的名字是奶奶给起的。

生雀儿那天早晨,院子的大槐树上落了好几只鸟,叫声和婴儿的啼叫声遥相呼应。奶奶说,这女子的哭声和树上的鸟叫一模一样的,就叫雀儿吧,这名字好听、好记,往后也好养。

雀儿的家在秦岭山里,雀儿家的村子叫丁家坪,村子不大,是一个山窝子。

雀儿家门前是清清的小河,家后面是高高低低的山,山上长满了树木花草,密密的树林里有许多鸟儿在歌唱。就在这儿,雀儿转眼间长成了大姑娘。

哥哥打工去了深圳,弟弟当兵在新疆,姐姐出嫁到了外乡,家里剩下了爸爸、妈妈、雀儿和小黄狗。

雀儿高中毕业了,可是没考上大学。今年又去考,还是没考上,于是一个人躺在床上流眼泪。

爸爸不问她,她也不说话。

吃晚饭时,妈妈看了看蹲在地上的爸爸,试探着说:要不,让雀儿再读一年书吧?

爸爸脖子一拧,头也没回:你也不看咱的人都多大了?本来就上学晚,又补了一年,命里头没有的争了也没用!再说,女娃子嘛,读书有啥用?认得自己名字、认不错钱就行了,迟早都是人家的人!

说罢,爸爸把饭碗猛地往地上一放,随手点着了一支自卷的烟。

雀儿明白,这是爸爸真生气了。

爸爸平时话少,脾气倔强,妈妈总让着他,今天也没再说什么。

高考结束后,雀儿的心情一直不好。她平时学得还不错,语文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数学和英语差些,综合起来也不算弱,可是一考试就不行了。雀儿不服气,复读了一年,距离录取线还是差几分。她给妈妈说想继续复读,妈妈勉强同意了,可是看现在爸爸的态度,她知道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又陷人了痛苦的思索中。

爸爸、妈妈到山上干活去了,雀儿一直望着小黄狗发呆。

雀儿把小黄狗叫小黄,姐姐出嫁后,她和小黄最亲近。雀儿有心里话只给小黄说,雀儿走到哪里。小黄也跟着到哪里,晚上睡觉,小黄就卧在雀儿的床跟前。

雀儿问小黄:我该怎么办?

小黄看了看她,汪汪叫了几声,头又埋进了胸前。

雀儿生气了,随手抓起一本书向小黄砸去。

小黄汪汪汪地叫了几声,就夹着尾巴跑了。

小黄跑了,雀儿就后悔了,自己的事儿与小黄有什么关系呢?为啥要在不会说话的毛物身上出气呢?

这时,随着“雀儿——雀儿——”几声叫,一个穿着很时髦的女子一阵风似的进了门。

来人是同村的金风,姐姐的同学,和雀儿的关系很好,这几年一直在城里打工。

金凤问:听说又没考上?

雀儿点了点头,话没说出口,眼泪却流出来了。

金凤说:哭啥呢?天底下大得很!能行人也一层一层的,哪里的黄土不埋人?还没见过活人叫尿憋死的!金风这么一说,雀儿哭得更厉害了。

金凤掏出一包餐巾纸递给了雀儿,自己从随身背的背包里掏出一只精巧的塑料杯子倒水喝。

金凤初中没上完就进城打工,如今已经俨然是个城里人了,穿戴时髦,见多识广。

屋外一片蝉鸣;屋内,两个女子轻轻地说着说不完的话。

冬天,雀儿跟着金凤到了西安,在钟楼附近一家印刷厂找到了工作,金凤就在这里上班。

放下东西,一时无事可做,雀儿看天色还早,就要求金凤带着去看钟楼。

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是这座古城的魂儿。就像丁家坪村中心的那棵老槐树,四里八乡的人一说到丁家坪就会说有老槐树的那个村;村里老人一说到村子的过去,就一定从老槐树说起,因为周围的村子都没有这么老、这么大的树。小时候,爸爸曾带雀儿到县城,城中心的钟楼看得她目瞪口呆。爸爸却说:这钟楼叫啥钟楼呢!太小了,比起西安城的钟楼来可就是碎茅棚棚子了!雀儿想象不出西安钟楼的雄伟气势,只能把看钟楼的愿望放在心里,等着自己长大了去看。现在到西安了,她第一个想法就是看钟楼。

雀儿曾在广播上听过陕西快板《夸西安》,其中有这么几句她一直记得:说西安,道西安,西安处处是景观。钟鼓楼,中间站,气势雄伟真壮观。站在钟楼四下看,四条大街面对面。东大街,羊肉泡,一打电话就来到。解放路,桂花香,喝上两碗甜米汤……

雀儿还听村子里老人们说过一个民间笑话,说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河南人和一个陕西人出差,晚上同住一室,闲聊中就说起了自己省会城市的建筑。河南人说:开封有个铁塔寺,把天顶得咯吱吱。陕西人便脱口而出: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子还在天里头。此话虽是戏言,足可以看出钟楼带给陕西人的骄傲和自豪。

P1-3

目录

正文

序言

城市化背景下一代农民儿女的人生和命运

——读周养俊长篇新作《雀儿》

李星

以诗歌、散文创作而成为陕西职工文坛翘楚的周养俊先生,在年届六旬时却突发雄心,为了“填补自己文学人生的缺憾”,向从未问津的小说创作发起了冲锋。其间酸甜苦辣,外人虽难以尽知,但仅从笔者两年间先后所读到的长篇小说《雀儿》征求意见稿和修改后的拟出版稿,就可以看出一个老作家开辟另一文学领地所付出的艰辛和他所具有的文学进发力。虽然没有如当前许多一出道就奔鸿篇巨制而去的作者的野心,但却将耳闻目睹的城市化背景下一些农村青年为改变命运进城打工,做一个有尊严的城市人的可歌可泣的奋斗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呈现于人们面前,并成功塑造出了雀儿这个自尊自爱,以诚实的劳动、坚定的理想,走向人生新境界的新一代农民女儿形象。丰富的城乡阅历,多年从事散文创作积累的经验和文字素养,不甘平庸的精益求精,使《雀儿》中的城乡生活氛围不仅真实,而且生动饱满,不时有出人意料的细节和情节出现,就连着墨并不多的一些人物,也带着浓烈的城乡生活气息和个性化生命信息。不能说处处出彩,但却做到了情节曲折自然,结构严谨,在人物刻画上凝神聚力,思想和情感深沉,给人以出手不俗之感。老树出新枝结新果,让人顿生敬佩之心。

作为社会发展进步标志的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中国城乡面貌和社会结构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怀揣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惶恐,走向了城市,开始了与父辈全然不同的梦想追求。《雀儿》虽不是表现这种历史潮流的鸿篇巨制,但却着眼当代、面向未来。表现了一个老作家热忱的现实关怀。它从秦岭山区一个叫丁家坪的村子一位高考失利的女青年雀儿进城打工开始,以她几年间的经历和奋斗,并走向自主创业的艰辛道路为主要情节线索,展现了她及同她一样的进城女青年金凤,菲菲、猫眼(刘巧珍),男青年二强,盲流小虫,农村籍的女大学毕业生百灵各不相同的爱情、婚姻和人生命运。虽然这只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枝一叶,但却并不逼仄,不仅表现了以钟楼为中心的古城西安的民俗风情,多样的餐饮、小吃,从国有企业经理到私人小作坊、小饭馆老板到各色冒险家、坑蒙拐骗的流氓混混、歌舞厅坐台小姐等多样化人物,呈现了都市生活的光明和阴暗、机遇和危险,还通过雀儿的经历和体验,表现了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有的依然贫困,有的却因青壮劳力的外出,出现“空心化”现象,孩子们失育、老人失养等。比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写农村女性的城市失足和不幸命运的小说,《雀儿》的视野更为开阔,更有当今城乡真实的社会生活脉搏和新时代特征。

雀儿是小说所着力塑造的给人以未来希望的有理想、能吃苦的一代农民女儿形象。作者赋予了她自尊、自爱、自主、自立及宽容大方、乐于助人、冷静自律、真诚踏实等优秀的人格品质,即使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她也能冷静处理,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些品质不仅是作者的人格理想所在,还能给广大读者一种可贵的立人与兴业的励志启示。与主人公雀儿相比,其他与她经历相似的农村青年就各有各的不幸,折射出了城乡差别的体制弊端和城市生活的诱惑与黑暗面以及他们自身的人格缺陷。猫眼受坏人诱惑,当了坐台小姐,遇到改邪归正的小虫,并与之相爱,本来可以开始自尊、自立的新人生,但却受不了穷,又背叛了他,沦为他人的玩物。菲菲是个自尊的、女性,但为还父债,却嫁给了一个乡村恶棍,受尽欺凌,幸运的是,她受到雀儿等人的帮助,终于摆脱了无爱的婚姻,重新开始了在城市的新人生。农村出身的女大学生百灵、城市成长的婷婷,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或为留城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或因家庭贫穷,先后与人未婚同居,虽然她们最后通过不同的方式,或建立了家庭,或找到所爱,但却给自己原本清白的人生涂上了抹不掉的污渍。

能否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情感和人格理想,如盐入水地融于笔下的文学世界,成为作品内在的精神生命,是衡量一个作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雀儿》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里,我们分明感觉到了周养俊先生无所不在的人格精神和价值观念。作为同样经过自己奋斗,20世纪70年代初从乡村走向城市,并成为作家及体制内一个厅级领导的周养俊,深深地热爱着西安,但却从未忘却自己度过的人生前二十年的家乡父老、故土的一草一木,能将钟楼在西安人心中的地位与那棵老槐树在家乡人心中的地位相比,这种双向的比喻和家乡心理认同,我在以往的文学阅读中从未遇到过,笔者看到了他的真诚和真实,也看到了他不私不忮的为人。同样,对于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如雀儿、菲菲那样的自尊、自爱、自重的农村女孩,还是如猫眼那样的走过人生弯路的人,他都有着如父辈一样的情感,始终充满理解和关爱,同情她们的不幸,理解并痛惜着她们曾经的失足。对于如贪图享乐、功利化的同居,对于那些诱惑和欺负她们的城市渣滓,对于城市里黑暗角落的卖淫嫖娼行为深恶痛绝,并不回避且予以严厉谴责。特别是对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出版了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在家乡建厂助学,似乎一身荣耀的雀儿的人生命运,他并未画上句号:生产事故不断,遭人诈骗,负债累累,婚姻爱情失败,还面临着如六叔这样的乡村权势的倾轧、朋友的背叛,她还远未成功,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更显出作家的涉世之深。既如实地写生活的厚爱,又不回避未来面临的不幸和困难,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的坚守。

与父亲般的爱与同情、理解共存的是作家周养俊对城市生活把握与表现的客观和全面,既看到它的进步和繁荣,给广大进城农民子女创造了学习、进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又表现了物质的追求和畸形的消费文化给急于摆脱贫困的青年所挖下的陷阱。城市有如张勇这样的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埋头苦干的体制内官员,也有如米粮、早期的二强这样的善于经营、知人善用、乐于助人的大小老板。尤其是米粮这样的成功企业家,慧眼识珠,不仅敏锐地发现了雀儿这样正直、能干、有发展前途的新员工,而且在关键时期委以重任,在彻底改变她的命运的人生里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城市的希望,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支柱和基石。他对自己手下的职工菲菲有多次的救助之恩,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在爱情上却不以恩主自居,给予她充分的自由,如此的高风亮节,实在令人敬仰。而对于大学毕业生百灵、村主任六叔这样心机重重、精于计谋,或损人而不利己,或损人而为已的农村出身的女孩和农民,作者又是非分明,痛下针砭,充分说明了作者对乡村社会、城市职场以及人性的了解之深,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生的启示意义。

从根本上说,文学中的各门类是不分家的,周养俊原来名世的散文、报告文学,许多就是写人的。中外文学史家也多有将小说归入散文的传统,并有对某些名家名作究竟该归入散文还是小说的分歧。但在当前中国文学现实中,它们除了同样是语言的艺术之外,却更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文体规范。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将周养俊写小说,特别是写长篇小说看作是文体转行,而且应该对他创作的“衰年变法”给予肯定。面对新挑战,周养俊《雀儿》的出手不俗,令人刮目相看。同时笔者还期待着,以周养俊的文学修养和六十年的人生历练,他应该有以自己一代人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为素材的更优秀的小说问世。这似乎苛求了,但确实是我对小我近十岁的他真诚的希望。

2015年8月31日改定

李星,现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协常务理事、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生态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内容推荐

周养俊著的《雀儿》围绕高考落榜的雀儿和在城里上大学的百灵两个农村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旅程展开,讲述了一群乡下年轻人在城市生活的不同人生轨迹,展现了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之下,人们在自我价值确认过程中的躁动和迷茫、坚持和守望。小说里的人物有着各自的烦恼、各自的悲哀、各自的困惑,他们有的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却迷失在城市的汪洋之中。读完掩卷,你会觉得这些人物的故事仿佛就在你身边,甚至就发生在你身上,真实而又鲜活,是一部耐读的作品。

编辑推荐

作者周养俊将耳闻目睹的城市化背景下一些农村青年为改变命运进城打工,做一个有尊严的城市人的可歌可泣的奋斗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呈现于人们面前,并成功塑造出了雀儿这个自尊自爱,以诚实的劳动、坚定的理想,走向人生新境界的新一代农民女儿形象。丰富的城乡阅历,多年从事散文创作积累的经验和文字素养,不甘平庸的精益求精,使《雀儿》中的城乡生活氛围不仅真实,而且生动饱满,不时有出人意料的细节和情节出现,就连着墨并不多的一些人物,也带着浓烈的城乡生活气息和个性化生命信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雀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养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12097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8
CIP核字 2017177008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