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庆编著的《西藏没有陌生人》是一部长篇小说。截取了几位漂泊在西藏“外来者”的生活画面,全景式描写了他们在西藏的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状况。他们游走在西藏的市井街头,演绎出了“藏漂”们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虽然,他们人在旅途,也有迷惘、无奈,但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仍在追求着理想的“香格里拉”,寻求着心中曾经有过的远方。
| 图书 | 西藏没有陌生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骆志庆编著的《西藏没有陌生人》是一部长篇小说。截取了几位漂泊在西藏“外来者”的生活画面,全景式描写了他们在西藏的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状况。他们游走在西藏的市井街头,演绎出了“藏漂”们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虽然,他们人在旅途,也有迷惘、无奈,但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仍在追求着理想的“香格里拉”,寻求着心中曾经有过的远方。 内容推荐 骆志庆编著的《西藏没有陌生人》里有西藏农区的火红生活、边陲小镇的热闹繁华;《西藏没有陌生人》里也有崇山峻岭中隐藏的诸多神秘、万里羌塘草原的厚重与苍茫;更有游走在青藏高原的文化人,他们固守着自己的梦想,终于在高原上寻找到了心灵深处的归宿…… 目录 第一章 行走高处 第二章 天上人间 第三章 西藏纪事 第四章 大美西藏 第五章 圣地情缘 第六章 青藏高原 第七章 雪域秘境 第八章 藏地飞鸿 第九章 羌塘恋歌 第十章 情满草原 试读章节 西藏随处可见的哈达和经幡,将地域特色衬托得非常明显。有人说西藏是哈达的故乡,洁白的哈达就像仙女身上的飘带,在阳光下与蓝天共舞,为高原增添了圣洁和壮丽。而随风飘动的经幡,就是挂幡人福运在空中升腾的时候。西藏的经幡有方形、三角形和条形,上面印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在房顶和树枝上摇曳,体现了宗教信仰的自由。 神秘而又古老的布达拉宫,成了青藏高原上独特的地理坐标。也吸引着善男信女们,走进这块神秘的高地,对它进行顶礼膜拜和朝觐。布达拉宫广场的公园蜿蜒幽静,亭台楼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峰回路转。一柱擎天般屹立的英雄纪念碑边上,一泓湖水碧波荡漾,湖边鲜花娇艳夺目,几朵白云从水面轻轻划过,湖水像明亮的镜子,将蓝天映衬得瓦蓝瓦蓝的。布达拉宫广场维修一新,每天接待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这块神秘的领地。游客早被西藏的民俗风情所吸引,纷纷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摆出各种夸张的造型拍照,让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老宫殿,见证着自己的高原之行。高音喇叭里的歌声此起彼伏,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回荡,像游子回家似的倾诉,使人内心有一种颤颤的感觉: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 拉萨城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像一座神秘的古城堡,把人带进了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在这种浓郁的宗教氛围里,透露出一种神圣和庄严。斜阳将古城变成了金粉世界,连布达拉宫也映照得金碧辉煌。看着无与伦比的黄昏美景,我想起了在火车上看昆仑日出时的情景。 当时,进藏的火车经过昆仑山时,正好是昼夜交替之际。黎明在浓云的遮掩下,曙光在遥远的天际,透出隐约的光亮来。不多一会儿,一束亮光像把锋利的长剑,将黑幕划开一条口子,慢慢照亮了昆仑山脉。接着,一轮旭日像个硕大的桔红色蛋黄,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将金灿灿的阳光铺洒在青藏高原。就连远处的雪山草原,也反射出了万道霞光,现出了高原的广博和厚重。此时,高原寂静极了,可可西里一片豁亮。神秘美少女的轻柔面纱,被亮晃晃的阳光撩开,露出了广袤无垠的真实面目。一群不知名的野生动物像晨练般跟着火车小跑,丝毫没有被惊吓着。人们看着难得一见的景致,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所感动。有人兴奋地在车上大喊大叫,隔着车窗连忙拍照,激动得热泪盈眶。 下午时分,布达拉宫下的人仍然很多,转经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将转经筒拨得“叽叽”直响,吟唱出了信仰自由的千古绝响。朝圣者心无旁鹜地念着佛经,五体投地地磕着长头。广场前巨大的青石地面,被他们的衣裙磨得锃光瓦亮,印证了朝圣者的虔诚之心。在川流不息的转经人群中,一位朝圣者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像位苦行僧样光着双脚,将厚厚的藏袍围在腰上,赤裸着上身,虔诚而专注地磕着长头。那人的肌肤晒成了黑红色,身上沾满了灰尘,对周围的人群视而不见,一步一磕头地朝拜着布达拉宫。突然,那人声如洪钟般大声祷告起来,惊得众人纷纷回头张望,自觉地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看到他近乎疯狂的朝拜情景,还以为他前世真的造了什么孽,唯有这样才能洗去今生的罪过,换得来世的超脱。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好像就是为了忏悔,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这种以布达拉宫为轴心的转经方式,不但转出了自己的信仰,也转出了千年的祈盼,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在高原世代相传。他们在圆形的转经道上,用执着与虔诚,追求着“圆满”的最高境界,寻找着灵魂深处的归属。 在西藏崎岖的山路上,经常会看到虔诚的朝拜者,一步一叩首地前行着。他们全身匍匐在地,每前进一步,都是表达对佛的虔诚。他们在朝拜的路上,已经走了很多年,只为在一次的生命中,用全部身体触摸拉萨的圣洁之地。我看到这里,内心再次被震撼,感到了信仰的力量和强大。高音喇叭里仍在不知疲倦地唱着歌曲,像游子在对母亲倾诉思乡之情一般。行人被歌声打动了,站在原地感受着歌曲的意境,只有转经的人群,仍在心无旁骛地向前挪动着。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拉着妈妈的衣服,望着布达拉宫好奇地问道:“妈妈,谁把房子修在山上了,好漂亮啊!”年轻妇女正在看着布达拉宫发愣,听到女儿的问话声,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俯下身子说道:“宝贝,那房子不是修上去的,是从山中_长出来的。”小女孩看了看布达拉宫,半信半疑地又问道:“妈妈,山上咋就长出房子了呢?”那妇女轻轻一笑,说道:“这是拉萨的红山,当然能长出房子啊!”小女孩又接着问道:“妈妈,我能到大房子里去玩吗?”年轻妇女听后,慈爱地拍了拍小女孩的头,笑道:“当然可以,妈妈明天就带你去大房子旅游。”小女孩一听,高兴地说道:“噢,太好了,我要去大房子游玩了。” 我听完那对母女的对话,心头猛地一惊。尤其是那位母亲的回答,非常睿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藏没有陌生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骆志庆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1033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0 |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8 |
| CIP核字 | 2013069071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