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针对现代观念的阐述、他国的经验、知识的价值、社会的脉动及生活的素质提出反思和思考,对读者颇有启迪。但由于作者生活在台湾,后又长期在美国执教,对有些问题的见解或认识,与今天我们的社会有所出入,敬请读者思索。
| 图书 | 构建一个干净社会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文中针对现代观念的阐述、他国的经验、知识的价值、社会的脉动及生活的素质提出反思和思考,对读者颇有启迪。但由于作者生活在台湾,后又长期在美国执教,对有些问题的见解或认识,与今天我们的社会有所出入,敬请读者思索。 目录 1、序 导向进步、繁荣与光明这一边的一位知识分子 2、序 传播进步思想 ----高希均的理想与工作 3、作者序 缩影对台湾三十年的热爱 ----写在《高希均文集》出版前 4、记一位可敬爱的“我不一定对”的美国教授 5、学者的典范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萨门逊教授 6、谈“西方专家” ----读《陶纳说》后 7、“旅美杂感”的杂感 8、“莫索达”再也不会被攻陷 9、我们从“日本经验”中得到什么? 10、当法国政府犯错的时候 11、他会向里根总统说什么? 12、美国“挑战者”意外的启示 ----永恒的73秒 13、分享知识 ----展开多读书的运动 14、愿天下人全是读书人 15、造一座不夜城 16、抖落一身俗气 17、民以“食”为天 ----让精神食粮变成主食 18、伟大的领导者常是爱读书的人 19、读好书有无机会成本? 20、六亿台币捐珍本 ----提倡书香社会的美国例子 试读章节 当然,这此些看来矛盾及鲜明对比的例子,并不是美国社会所独有。对一个美国社会有深度观察力的访问者来说,他自然不会被这些错综复杂的例子弄得手足无措、眼花缭乱。他力求分辨哪些是社会变迁的主流,要探本究源,哪些是昙花一现的反应与时尚,不足重视。他不会专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及社会习俗来透视美国。 P17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构建一个干净社会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希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1224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5 |
| 出版时间 | 1999-05-01 |
| 首版时间 | 1999-05-01 |
| 印刷时间 | 199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9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