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向边缘(经济学家的人文意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分子对强权与金钱的批判;第二部分,则是知识分子对批判者自身的检省。该书表现了经济学家的人文意识。

内容推荐

“边缘”相对于“主流”而言,有从来就在主流之外的边缘,也可以自主流之内走向边缘,经济学家似乎天生认同于“主流”,所以经济学家的边缘化是可以称作“标新立异”的。“边缘”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这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迟早会枯竭。这是我从哈耶克那里学到的一个根本观点。所以,真正丰富的生活是“主流”之外的生活,这被海德格尔叫做“世界”——基本原始对立的逻各斯在展开自身生命时所创造的世界。……我坚信,健康的市场社会始终需要批评,始终需要有一群知识分子和一批自由媒体对资本的贪婪本性进行批判。在成熟市场里,这样的批判永远不是“主流”,它永远只是“弱者的声音”。……如果“弱者的声音”——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知识分子对强权与金钱的批判,那么“自由与思想”——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知识分子对批判者自身的检省。

目录

自 序

第一部分

弱者的声音

——从英子的故事说起

背景:英子

天使之死

放弃了意义的一代

生命的价值

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

“劳动雇佣资本”?

背景:不满老板拖欠工资,董氏兄弟纵火未遂

诉说

——与一个擦皮鞋男孩的对话

独 白

没有禁忌的一代

笑的控制与控制的经济学

规模与霸权

相信市场

计生委的先生们,请相信市场

规则与灵魂

背景:高博士:我不应该是罪犯

内在价值与外在标准

人的价值、法治与程序正义

背景:446天

竞争、选择、精神自由

背景:她们写给“他”的信

真理与正义的前提是什么?

背景:轰炸事件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及其对策

知识产权,垄断利润,反暴利法案

背景:微软中国反盗版计划启动,要求北京亚都

赔偿150万

迈向腐朽的傲慢与偏见

——从吴士宏眼中的“微软”看“微软”之命运

兴盛与危机

——评索罗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英雄史观

背景:俄罗斯金融危机:来自内部的解释

中国的野蛮化

背景:榕江一霸

道既裂,勿相与谋?

——评西格尔的文章《中国何足恃?》

螳螂自语

第二部分

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

和青年朋友谈自由

王小波的说与思

“主义”的自由,自由主义与信仰

社会选择,市场经济与自由

——从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引出的思考

道德哲学之“用”

——从熊秉元先生的《到乌托邦之路》说起

信仰的效用

三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1996年8月与《光明日报》“学者访谈录”记者的谈话

哈耶克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致命的自负》中译本序

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提纲)

面对“全球资本主义”:中国向何处去?

文明社会的根基

——介绍佛格森《文明社会史论》

退出权,私有产权与自由

——评布坎南《财产是自由的保证》

佛格森《文明社会史论》中译本序

从冲突中求超越

——读邓正来《自由与秩序》

自由,秩序,原理

——从哈耶克<自由宪章>中译本说起

个人主义与承认的政治

——评泰勒《承认的政治》一文

自由

 ——一段脚踏实地的叙说

竞争与秩序

——代《社会市场经济》中译本序

实践理性批判与批判实践理性

——评哈贝玛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政治,人格,道德

——一种字源学与生存论的阐释

关于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谈话

汪丁丁一成中英

启蒙死了,启蒙万岁!

——评汪晖关于“中国问题”的叙说

在哲学和经济学之间

——汪丁丁先生专访

让心灵在所有方向上充分涌流

 ——访汪丁丁

知识,为信仰留余地

——读布伯,哈贝玛斯,汉娜阿伦特

“死亡”是选择的结果

——从彼得辛格《重新思考生与死:我们传统伦理的崩溃》

引出的思考

试读章节

天使之死

劳伦斯·瓦特金先生每次闭上眼睛就仿佛看见小女儿穿着滚轴冰鞋娴熟地在家门口玩耍:“她可以整小时整小时地溜冰。她对她喜欢的一切事情都充满着激情,她的人生就是这样的。”星期一晚上九时许,爱梅,瓦特金先生的小女儿,纽约一个贫民区深受人们喜爱的社工,在她的公寓附近,也是她工作的地区,一个幽静的小街口,被人杀死了。她倒下去的时候,只来得及喊一声“求救”。一把巨大的厨房用刀从背后戳进去。几乎洞穿了整个上身。

这个身材纤细面容姣好的女孩子,酷爱音乐和绘画,有一头暗红色的鬈发,带着她那永远发自内心的欢笑。她来自堪萨斯大学,现在是亨特社会工作学院的“优秀硕士生”(这个名称意味着以优等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她选择了到纽约最贫穷也是最危险的地区的社会工作者中心当一名实习社工。她在这里负责帮助受虐待的妇女获得新的生活。这个世界上许多人关注着社会正义,仅仅是“关注”而已,爱梅则为正义献出了生命。在爱梅留下的空空的办公桌的上方,贴着一条拉丁文口号:“No Mas Abuso(让虐待少些吧)”。爱梅生前的男友(也是这个中心的社工)告诉记者:“她并不是无视这里的危险,她只是太忙于撒播新的生活,没有时间去注意死亡。”爱梅的另一个男友,正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念书的勒那先生回忆说:“她是个无私的人,她对贫弱无助的人们充满着奉献的激情。所有的人都喜欢她,不,应当说,所有的人都热爱她。她帮助受尽虐待的妇女,她保护流浪儿童,她辅导弱智和心理残障者。”爱梅的朋友们都说:“爱梅所到之处总是可以找到美,或许因为她就是那个带来美的人吧。”记者写道:“不论何处,一切接触过爱梅的人都被她的热情感动。”热爱她的人们在她倒下去的地方供了几束黄玫瑰,一条红色挽带,还有三支蜡烛。有人努力要点着这些蜡烛,可是风总将它们吹灭。

这个地区的居民大多是加勒比人,生活贫困,工作艰苦,区内暴力丛生。爱梅在堪萨斯大学的同学们佩服她有勇气到这里来定居。人们记得,去年十月由爱梅组织的“反对家庭暴力”烛光聚会,参加聚会的妇女达二百多人。这个数字真是她的奉献精神和感召力的明证。那个在附近街上拉手风琴乞讨的流浪汉回忆说,他还记得爱梅经常把零钱放到他面前地上的帽子里,并且总要说一句:“keep warm(别冻着)。”据说凶手仅仅拿走了爱梅的钱包,仅仅是为了钱,不多的一些钱。流浪汉感慨:“其实爱梅会心甘情愿地把钱包拿给他的,因为她就是来帮助他这种人的。”

爱梅来自民风纯朴的堪萨斯附近的一个小镇子。父亲是老师,母亲拉小提琴,热爱园艺。在所有认得爱梅的人的记忆里,爱梅总在笑。同学们都记得爱梅多么热切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想要这个世界变得美好起来,尤其是想要帮助那些被社会遗忘的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爱梅在高中参加法语俱乐部、唱诗班、辩论和新闻学社,她还是校刊的摄影记者。“人与人几乎总是擦肩而过,留不下任何印象,”她的一个高中同学指出,“爱梅不是这样,她相信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找到美好的东西,需要的只是努力去找。”高中图书馆的老师回忆爱梅说:“她有最令人愉快的笑。当她朝你笑的时候,你立即就感到暖和起来。她天生有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

瓦特金先生闭上眼睛继续说:“有些人活得很长久却从未真正生活过,爱梅只活了26岁,但她是真正做了一点事情的。我愿意放弃一切来换回她的生命……不过,我为她活过的生活感到自豪。”

天使死了,带走了永恒的笑容。她来到这里,原本是要与他们分享笑容。出自她高贵心灵的召唤,她在他们中间生活。她简朴,纯洁,热情,光彩四溢,温暖了那栋即将坍塌的居民楼。天使被人杀死了。是生存的怨恨,还是潦倒的绝望?是被高贵反照出的邪恶灵魂,还是麻木心灵的无意识谋杀?我反复读着来自纽约当天新闻的这份报道,端详着那几幅爱梅的照片。天使之死是一次人类心灵事件,它敲打着我们良知的封闭的门。

命运敲门的时候,人们不知道那是命运,于是注定了在沉沦中继续沉沦。天使的悲剧就在于她将要被她所热爱的人们杀死,非如此而无法唤醒“铁屋”中的昏睡。

我们命定的生存方式,便是不得不在物的世界中活下去。却不断想要拯救我们自己的心灵。事情往往是这样的:随着我们物欲的开发,随着我们在世的成熟,我们便不断地加重着心灵的遮蔽,将我们的童真遗忘。于是我们在沉沦中继续要求着“沉沦”,在遗忘中追赶更深重的遗忘,在面向必死的路途上索性醉生于末世的灯红酒绿之中。然而从浓睡残酒里依旧有真挚的瞬间会涌现出来,让人不住落泪,仰天长啸,垂首沉思。心灵撞击着躯体。白云悠悠,蓝天浩荡,大海滔滔。

回来吧,天使。回来吧,远逝的童年。

(原载《财经杂志》1999年4期)

P7-10

序言

“边缘”相对于“主流”而言。有从来就在主流之外的“边缘”,也可以自主流之内走向边缘。经济学家似乎天生认同于“主流”,所以经济学家的“边缘化”是可以称作“标新立异”的。“边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假如一个社会里面所有的人都局限于“主流”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迟早会枯竭。这是我从哈耶克那里学到的一个基本观点。所以,真正丰富的生活是“主流”之外的生活,这被海德格尔叫做“世界”——基于原始对立的逻各斯在展开自身生命时所创造的世界。

写文章如同作诗,讲究“意境”。文章的意境基于两点:(1)思想,这是语言的灵魂。“现象学运动”及“语言学转向”以来,语言不再仅仅是思想的“外衣”,语言是思想的“家”。仔细领悟,语言与思想其实互为预设。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思”意味着我从生存的处境抽身而出,静观“我”生存的处境。这一静观的“我”与被思考的“我”构成对话关系,所谓“自我意识”。通过对话,思想展开自身。至于这一“对话”被记录下来成为“文章”,还是不被记录下来,持续存留在“思想”状态中,纯粹是偶然的,外在于思想的事件;(2)情感,这是灵魂的“语言”。灵魂有思,有感,才有所悟。“现代性危机”以来,思想家们呼吁“同情的理解”,因为冷静的不动声色的“理解”似乎已经无法深入到千差万别的“本地知识”当中从而无法达到真正的理解。同情的理解要求以“肉身”投入到特定处境当中去。获得深切的感受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另一方面,思想者的同情必须是“理解的同情”,而不是简单的因处境相同而生的怜悯。于是思想将生存着的“我”投入特定处境当中去以获得同情的理解,同时将“静观的我”维系于超然境界中,以获得理解的同情。以上两点形象而言便是所谓:“发人深思,催人泪下。”偏废前者,则有“煽情”之嫌,偏废后者则难免流于“迂腐”。我的文章,有时注重思想,有时注重情感,极少能有思想情感比翼双飞之作。不过写得多了,终有窥见理想境界的瞬间,记录于此,与读者共勉。

收集在这里的文章(杂文,随笔,时评,散记以及学术小论文)被冠以“人文意识”,因为它们对各自主题(这些主题千差万别)的关注总是从“人”的经济学的角度发出的。我深信,“现代人”的经济学要从经济学家把自己的“肉身”投入到特定历史的特定生存困境中去开始。对经济学家来说,“理解的同情”并不困难,因为经济学原本是鼓吹“普遍主义”(甚至“数学形式主义”)的科学,经济学家宁愿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枯燥的数字与代数符号背后。不愿因流露真情而丧失了经济学的学术严肃性。经济学家的现代困境在于“同情的理解”。缺乏“同情的理解”的经济学容易沦为“教科书经济学”,容易丧失历史感(这也导致了经济史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学问方式之截然不同)。这个道理,用我多年来视为“良师益友”的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表达出来就更加生动:“你不把你的户口迁到别人家里去,怎么能知道人家真正苦恼的问题呢?”到处流浪的我,无法把我的“户口”转入任何人家的户口本,却始终努力着要把自己投入到别人的“处境”中去。远隔重洋,这努力难以奏效,作为“结果”,就产生了这些“不伦不类”的作品。

第一组文章是过去一年里我为《财经杂志》写的“边缘”专栏。我是那份刊物的学术顾问,我觉得必须提倡一点“人的精神”才是现代的财经,况且《财经杂志》的编辑们已经具备了“批判现实”与“服务社会”的精神。这样我们就开设了“边缘”,专门报道在“钱”的边缘挣扎的弱势群体。我坚信,健康的市场经济始终需要批评,始终需要有一群知识分子和一批自由媒体对资本的贪婪本性进行批判。在成熟市场社会里,这样的批判永远不是“主流”,它永远只是“弱者的声音”。  第二组文章是应约而作的“书评”、“序跋”、“随笔”、“对话”、“采访”之类,发表在诸如《读书》和《中国图书商报·思想评论周刊》等报刊上,所论当然不限于、甚至从来就不属于“经济学”领域,算是《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的延伸吧。这组文章的各种主题下面潜在的主题其实只是一个,那就是“知识分子”问题,是对知识分子自身问题的思考。如果“弱者的声音”是知识分子对强权与金钱的批判,那么“自由与思想”则是知识分子对批判者自身的检省。

其余的两组文章,根据出版社的建议,结为另一本文集(《直面现象》),大约与这一本集子同时出版。我深知所有这些“人文”的努力,在经济学主流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理性主义”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但我毕竟尝试过了。

依窗远眺,朝朝潮涌的海上,依稀可见弄潮儿的帆板色彩斑斓。与天和地同样古老的排浪,有力而宁静,带着理性的严肃和逻辑的无情,将那渺小人形和斑斓色彩的抗争吞没下去,再突现出来,再吞没。……

1999年11月,于夏威夷海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向边缘(经济学家的人文意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丁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14412
开本 32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00-08-01
首版时间 2000-08-01
印刷时间 200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1
13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