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古典诗词曲赋中广泛取材,将中国古典文学九个重要的意象——柳、竹、雁、马、石、流水、海、黄昏、梦,进行了跨时代、超文体的总结梳理,结合野史笔记、史书中的相关故事,较充分地发掘了这九个惯常意象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与审美内蕴。从九大意象的精彩描述与精辟分析中,揭示了传统文人笔下折映出的内在心象及心物主客关系,从而部分地揭示出中国文学传统主题稳定性内蕴、持久绵延的文学本体动因。
| 图书 | 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古典诗词曲赋中广泛取材,将中国古典文学九个重要的意象——柳、竹、雁、马、石、流水、海、黄昏、梦,进行了跨时代、超文体的总结梳理,结合野史笔记、史书中的相关故事,较充分地发掘了这九个惯常意象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与审美内蕴。从九大意象的精彩描述与精辟分析中,揭示了传统文人笔下折映出的内在心象及心物主客关系,从而部分地揭示出中国文学传统主题稳定性内蕴、持久绵延的文学本体动因。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依依垂条诉柔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柳意象 第二章 百代高标志节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竹意象 第三章 怀土思亲忆宾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雁意象 第四章 千古文人伯乐梦——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马意象 第五章 磊落长留天地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石意象 第六章 如斯虽逝有壮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流水意象 第七章 烟涛微茫信难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海意象 第八章 暮霭沉沉诗境阔——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黄昏意象 第九章 依稀幻景蕴味深——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梦意象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传统文化中,竹以其特有的品性风姿,点据文人审美视野与价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位置。举世闻名的李约瑟博士甚至称东亚文明是“竹子文明”。竹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当是观念形态中竹意象原型的现实基础。竹给予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铭刻的印记深刻而富有暗示性,是值得我们了解的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16658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3 |
| 出版时间 | 1999-02-01 |
| 首版时间 | 1999-02-01 |
| 印刷时间 | 1999-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