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的一种。全书共收随笔58篇,分为3辑:“雨中杂感”、“信里信外”、“历史与新闻”。作者是《法制日报》记者,勤读文史典籍,以敏锐的目光与独特的视角,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发表了颇为精辟的看法,内容涉及社会、人生、事业、读书、治学、交友等众多方面。文笔流畅,构思精巧,思考缜密,很有回味,可读性较强。读者由此可加深对世道百态的理解,并引发种种联想,获得丰富的启迪。本书适合于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一般读者及文学爱好者。
| 图书 | 人淡酒浓/中国当代记者随笔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的一种。全书共收随笔58篇,分为3辑:“雨中杂感”、“信里信外”、“历史与新闻”。作者是《法制日报》记者,勤读文史典籍,以敏锐的目光与独特的视角,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发表了颇为精辟的看法,内容涉及社会、人生、事业、读书、治学、交友等众多方面。文笔流畅,构思精巧,思考缜密,很有回味,可读性较强。读者由此可加深对世道百态的理解,并引发种种联想,获得丰富的启迪。本书适合于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一般读者及文学爱好者。 目录 1.总序 2.自序 3.雨中杂感 4.雨中杂感 5.逾闲 6.微风燕子斜 7.时间之舞 8.古城漫笔 9.秋之街景 10.人淡酒浓 11.无标题变奏 12.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13.“师门辱教记”(上) 14.“师门辱教记”(下) 15.弟弟语录 16.眼镜记辱 17.游戏与“夏两虫” 18.教给它们恐惧 19.这也是生活 20.误解——人生之常态 试读章节 在北京,像老舍笔下的“老裕泰”这样的茶馆,是一个也不剩了,实在太可惜。当代的生意人绝不会厚道到让你一壶茶、一包瓜子泡一天。你能见得到商周的鼎、秦王的俑,但是几十年前的茶馆别想一见了。文化的传承原来也挺怪。鼎和俑之类,套一句流行的话说,不要活人来作文化氛围。而茶馆则不行。一解放,闲人全在扫荡之列,自然没有能有闲情逸致吃茶了,而现在闲人倒有了,于是据说茶馆又有可能复兴。P14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人淡酒浓/中国当代记者随笔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7110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0 |
| 出版时间 | 1996-12-01 |
| 首版时间 | 1996-12-01 |
| 印刷时间 | 1996-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