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学》是一套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知识的百科全书式著述。本书是第一卷,主要介绍中国诗歌产生以来至近代两千多年的发展史略。全书共分二十六部分,基本按历史顺序叙述,凡是中国诗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程或流变,例如《诗经》——诗史的发轫、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盛唐诗风、江西诗派及其影响、明诗坛的复古思朝、从诗界革命到现光体、南社与革命诗人等等,皆作了客观、公允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活动及理论探索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
| 图书 | 中国诗学(1)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学》是一套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知识的百科全书式著述。本书是第一卷,主要介绍中国诗歌产生以来至近代两千多年的发展史略。全书共分二十六部分,基本按历史顺序叙述,凡是中国诗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程或流变,例如《诗经》——诗史的发轫、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盛唐诗风、江西诗派及其影响、明诗坛的复古思朝、从诗界革命到现光体、南社与革命诗人等等,皆作了客观、公允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活动及理论探索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 目录 1、中国诗歌的远源:上古歌谣 2、诗史的发轫——《诗经》 3、异于风雅、衣被词人的《楚辞》 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 5、不朽的汉代文人诗 6、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端7、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建安诗风 7、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 8、晋宋诗歌担荷的诗史角色 9、南北朝民歌的突出成就 10、诗学理论的高度繁荣 11、余波绮丽与气骨翩翩的交变——隋与初唐诗 12、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之音 13、走向新变的中唐诗坛 14、“夕阳无限好”的晚唐风韵 15、深析透辟、以意见胜的北宋诗歌 16、走出“江西”、众派纷呈的南宋诗坛 17、雄浑清刚的漠北之音:辽金诗歌 18、再度融合的新流——元代诗歌 19、回归中的延伸:明前期诗歌创作 20、明中期诗人的复古追求 试读章节 这一时期,首开风气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关于诗歌本身的认识,文中提出了“诗赋欲丽”的见解。“丽”既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也表现出曹丕对有别于其他文体的诗歌自身特点的新审视。他对诗歌的抒情性和文词精美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颇有影响的观点。 P154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诗学(1)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汪涌豪等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7387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25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0 |
| 出版时间 | 1999-03-01 |
| 首版时间 | 1999-03-01 |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7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