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是我国传统的文体之一。历史上,自汉代以来,学术笔记层出不穷,代表作如汉应劭《风俗通义》、宋沈括《梦溪笔谈》、清赵翼《陔馀丛考》,皆极具考据、辩证价值。笔记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辩名物、释语辞、述史事、写情景等。其特点是,偶有心得,随笔记录,虽零星琐碎而不忌,题材广泛,上天入地,虽散漫驳杂亦不厌。
学人笔记,多累积经年,小玑片玉,埋没可惜,能摭拾汇为一札,公之于世,诚学界之幸事。至于有的已作为单篇发表者,贵其能独出机杼,别具手眼,亦酌情周纳,以增本丛书光彩。
| 图书 | 实斋笔记/现代中华学人笔记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笔记是我国传统的文体之一。历史上,自汉代以来,学术笔记层出不穷,代表作如汉应劭《风俗通义》、宋沈括《梦溪笔谈》、清赵翼《陔馀丛考》,皆极具考据、辩证价值。笔记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辩名物、释语辞、述史事、写情景等。其特点是,偶有心得,随笔记录,虽零星琐碎而不忌,题材广泛,上天入地,虽散漫驳杂亦不厌。 学人笔记,多累积经年,小玑片玉,埋没可惜,能摭拾汇为一札,公之于世,诚学界之幸事。至于有的已作为单篇发表者,贵其能独出机杼,别具手眼,亦酌情周纳,以增本丛书光彩。 目录 1.斋名溯源——代序 2.卷一 历史寻踪 3.1.我的家庭历史 4.2.我的学术生涯 5.3.我的人生追求 6.卷二 师友杂忆 7.4.中小学老师 8.5.忆黎澍 9.6.忆东老 10.7.诂经谭史,言传身教——纪念钱基博先生诞辰100周年 11.8.忆贝德土 12.9.忆庆华 13.10.忆旭麓 14.11.“林章配” 15.12.忆时岳 16.13.徐迟之死 17.14.忆郑君里 18.卷三 海外学记 19.15.北美萍踪 20.16.访美日记 试读章节 今年(1987年)是钱基博先生诞生100周年,也是他逝世30周年。在各方面人士的关心与支持下,华中师大学报编辑部特出专辑以表达全校师生对于这位著名学者的缅情敬爱。编辑要我为此写一序言,我却踌躇数日,迟迟未能下笔。因为,在基博先生面前,无论是就年龄还是就学问而言,我都是名副其实的后生小子,何敢妄议前贤。P3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实斋笔记/现代中华学人笔记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章开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7269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4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8 |
| 出版时间 | 1998-05-01 |
| 首版时间 | 1998-05-01 |
| 印刷时间 | 1998-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