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用独特的角度,全面、整体地审视了中国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作者以纵横开阖、挥洒自如的气势,提出了一系列既有战略眼光又富于建设性价值的创见和思想,不失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可供选择的一份“雅言”,所有关心中国“下一步”发展道路的人们值得一读。
| 图书 | 大整合(21世纪中国综合发展战略建言)/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论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选用独特的角度,全面、整体地审视了中国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作者以纵横开阖、挥洒自如的气势,提出了一系列既有战略眼光又富于建设性价值的创见和思想,不失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可供选择的一份“雅言”,所有关心中国“下一步”发展道路的人们值得一读。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部分 超均衡战略 第一章 巨人的痼疾:中国的“东西南北中”问题 第二章 失衡的世纪:国家发展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战略 第三章 超均衡战略:中国区域综合发展的路径指向 第二部分 迁都与战略大重组 第四章 迁都构思:追寻中国地缘战略的心脏地带 第五章 世界首都变迁:国家战略重组的契机 第六章 首善之难:北京的世纪嬗变 第七章 新都展望:整合21世纪中国的战略支点 第三部分 区域大发展 第八章“全国的躯干”:长江流域综合发展带 第九章 国脉重系:“河桥”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带 第十章 重振雄风:环渤海地区综合发展圈 第十一章 再上层楼:华南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圈 第十二章 蓄势待发:未来中国发展的三大战略区域 第四部分 奠基未来 第十三章 21世纪中国区域整合的若干基本战略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首都往往是一个国家理念的最好诠释。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历史环境,服从于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对首都的结构和位置进行调整是必然的。首都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迁都,即从旧都迁到一个统治者理想中的新都,中国就是历史上迁都频繁的国家。 书评(媒体评论) 21世纪中国能否实施迁都壮举来推动国家战略大重组?“分省强县”战略应从何着手?大整合战略构想从拓展未来中国“力量资源”和“力量空间”的高基点上来探讨国家发展大计,立足国情,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具有解决难题的浓度与力度,是献给21世纪中国的一份“策略”雄文。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整合(21世纪中国综合发展战略建言)/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论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汤爱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74691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00-02-01 |
| 首版时间 | 2000-02-01 |
| 印刷时间 | 2000-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