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编著的《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听大师讲阳明心学)》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宏观的全方面地了解阳明心学,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
| 图书 | 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听大师讲阳明心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梁漱溟编著的《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听大师讲阳明心学)》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宏观的全方面地了解阳明心学,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 内容推荐 “阳明心学”是明代重要的哲学思想,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更是500年来中国人神奇智慧的结晶。 梁漱溟编著的《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听大师讲阳明心学)》借助梁漱溟、冯友兰、梁启超等八位大师的智慧,为您剖析“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涵。选取八位大师论述“阳明心学”的精华部分编辑成册,带领读者一起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以廓清后世对阳明心学之误解,发扬其内在价值。全书通俗易懂,详略得当,是阳明心学爱好者的必备进阶渎物。 目录 壹 梁启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引论 “知行合一”说之内容 “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贰 章太炎·哲学之派别 引言 先秦诸子 汉唐演变 宋明理学 哲学总述 叁 王勉三·龙场生活 初至龙场 哲学上惊人的大发明 几封书信的力量 贵阳讲学 肆 冯友兰·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陆九渊论心 王守仁的宇宙观 “明德”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正事” 用敬 对佛学的批评 伍 马宗荣·王阳明及其思想 阳明小史 阳明的根本思想 阳明的教育思想 阳明与晦庵 陆 梁漱溟·阳明宗旨不可不辨 引言 辨其“良知与行为之关系”之非 辨其“知行合一论”之非 辨其“致良知工夫论”之非 读阳明先生咏良知诗有悟 柒 冈田武彦·“知行合一”说 行而知之 如何修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说的发展 学问即行,行即知 致良知 陆九渊与“知行合一”说 捌 里见常次郎·阳明与禅 序 例言 总论 心论 修养论 死生观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听大师讲阳明心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漱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46225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0 |
| 出版时间 | 2017-05-01 |
| 首版时间 | 2017-05-01 |
| 印刷时间 | 2017-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8 |
| CIP核字 | 2017053468 |
| 中图分类号 | B248.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