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哲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老子、孟子等哲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亦有重要贡献。直至今天,在全球文明平等对话、全球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这些代表中国文化智慧的经典,仍然会释放时代的光辉,让人们在重温经典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以一种文化自信和自尊,努力以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为人类文化建设贡献思想资源。

王月清鹿死谁手《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哲人》选取了十位中国古代著名哲人,并对他们的思想、生平进行了介绍。

内容推荐

这本《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哲人》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的姊妹书,作者王月清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众多哲人中精选出10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哲人: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董仲舒、王弼、慧能、朱熹、王阳明、王夫之。本书从哲人的生平及其著作、主要思想以及对后人的影响几个方面对这10位先哲做了全面介绍。

目录

第一章 孔子

 一 孔子的生平及著作

 二 孔子的主要思想

 三 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老子

 一 老子的生平及著作

 二 老子的主要思想

 三 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 孟子

 一 孟子的生平及著作

 二 孟子的主要思想

 三 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庄子

 一 庄子的生平及著作

 二 庄子的主要思想

 三 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董仲舒

 一 董仲舒的生平及著作

 二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三 董仲舒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 王弼

 一 王弼的生平及著作

 二 王弼的主要思想

 三 王弼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七章 慧能

 一 慧能的生平及著作

 二 慧能的主要思想

 三 慧能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八章 朱熹

 一 朱熹的生平及著作

 二 朱熹的主要思想

 三 朱熹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九章 王阳明

 一 王阳明的生平及著作

 二 王阳明的主要思想

 三 王阳明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章 王夫之

 一 船山的生平及著作

 二 船山的主要思想

 三 船山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道德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有“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之称,后世统治者则尊其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历史上有“天不生仲尼,万物长如夜”之评价,孔子及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 孔子的生平及著作

(一)孔子的生平

有关孔子的生平记载,可供查阅的历史文献较多,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争议,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按《谷粱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由此可以推断出孔子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孔子出生于贵族后裔,不过因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只能在母亲的教育与引导之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来改变自身命运。令人惋惜的是,孔子一生虽学有所成,但终因仕途坎坷,在周游列国之后,未遇良主,无法实现自己立身行道,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在百般无奈之下,晚年回到父母之邦鲁国,做些整理文献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开中国民间教育之先河,终成至圣先师,万古师表。

1.贵族后裔

据相关史料记载,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根据《左传》的记载,愍公长子弗父何不就君位,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弗父何为卿,弗父何便是孔子的十代祖。孔子先祖遂由诸侯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为孔子七代祖,先后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节俭,德高望重著称于世。正考父的儿子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即是孔子的父亲。由此可知,孔子为贵族后裔。

根据相关典籍的记载,叔梁纥年轻时娶妻施氏,连续生了九个孩子,全是女儿,没有儿子。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儿子是难以接受的事情。无奈之下,叔梁纥只能又娶妾,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不过遗憾的是,孟皮生下来脚就有毛病,是个跛子,不能为嗣。面对这样的打击,此时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的叔梁纥几近绝望,不过行武出身的他有着未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他甚至不顾礼法的约束,毅然决然的求婚于当时的颜氏家族。此时的颜氏家有三个女儿尚未出嫁,面对这门亲事,颜父也不想自作主张,于是主动前去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得到的结论是,两个大女儿都不答应,唯小女颜徵在首肯。此时的叔梁纥已六十六岁,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年龄相差悬殊,按照当时《周礼》的规定,年过六十四岁结婚,就违礼,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用了“野合”一词用来描述孔子的父母这种不合礼仪的婚姻。年迈的叔梁纥终于抓住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婚后,两人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生下了健康的孔子,遂了叔梁纥l临终前最大的心愿。据记载,在孔子出生之前,其母曾祷于尼山,而且孔子生而头上圩顶,故名“丘”,孔丘之名便开始流传于中华大地。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在叔梁纥去世之后,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去了。

2.敏而好学

孔子的父母之邦为鲁国,在周王朝建立之后,鲁国为周公之子伯禽封地,因周公父子崇尚礼乐,因此鲁国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各诸侯国之间。据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赞叹不已。鲁昭公二年(前540)晋大夫韩宣子访鲁,在参观了鲁国的藏书之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孔子就是出生并成长于这样一个文化传统浓厚的国度。

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衰落。但自幼在鲁国礼乐文化的熏陶与慈母的谆谆教诲之下,幼年的孔子就表现出对礼乐文化极大的兴趣与爱好。甚至于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以此作为一种游戏。孔子自幼勤学好思,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十五岁即“志于学”。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可见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对于未知的世界永远保持一颗好学之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好学之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孔子从不放弃向他人请教的机会。据载,在孔子二十七岁时,鲁的附庸国郯国的郯子来鲁朝见的时候,鲁大夫问及少吴时以鸟名官的情况,郯子做了仔细回答。知道这件事情后,孔子就前去拜见,请教少吴氏时代职官制度的历史情况。后来,孔子对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没有主管这类事的人了,这类学问却还保存在四方蛮夷那里。这话倒是真的。《论语·八佾》篇中还记载,孔子因精通礼仪而闻名于鲁国,然而“孔子人太庙,每事问”,有人见此就说:谁说陬大夫的孩子懂得礼啊?进入太庙,遇事就问这问那。孔子听到了这样的评论之后说,这才是礼啊。在孔子看来,“礼”的精神就是做人要勤学好思,谦虚谨慎。他自己就曾说过: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我的学问是通过勤奋刻苦学习得到的。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哲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月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97085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6264356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