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最新增补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毛尖所著的《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最新增补本)》一书以优美的文笔,重现了一部部经典电影的画面之美,发现了那些潜在的隐情与流动的心声,构筑了一部入情入色入世的电影浪漫史。书中的文章像一部纸上进行的电影,细腻地展现了电影界的风情万种和人世的奇诡变幻。作者让自己内心和演员、导演的内心交叉重叠,叙述着电影世界带罪的美;那个时代、艺术、事业和爱情付出的沉重代价,都化作了无声的泪痕。

内容推荐

影评人毛尖以清新的随笔聚焦经典影片,将读者带入电影世界的台前幕后。《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最新增补本)》一书中变换的画面之美构成一部发狂电影浪漫史,众多著名的导演和演员仿佛重现人间,明暗交错中的声与色、亦真亦幻间的罪与美,仍在继续上演人性的光辉和复杂。

目录

1 激情与朝圣之旅(代序)

没有人是完美的

 3 非常罪和非常美:关于瑞芬舒丹

 11 慢慢微笑:加曼的最后岁月

 18 从门进来,从窗出去

 28 哈姆雷特小姐:嘉宝的故事

 36 特吕弗和戈达尔

 45 没有人是完美的

 52 照亮黛德丽的脸!照亮黛德丽的腿!

 61 钱德勒来到好莱坞

 70 劳驾您指点地狱之路?

 79 希区柯克有多胖

 87 看看我,了解我,原谅我:伯格曼和乌曼

 97 爱女人,爱电影:特吕弗

 102 永远和“三秒半”:鲍嘉

 111 尊敬我,爱我

 120 妮可·基德曼:她是这样长大的

 123 他是深渊他是悲剧:丹尼尔·戴·刘易斯

 127 金焰的脸蛋

 133 “长跑教练”张艺谋

 137 倾国倾城的男人

看啊看,看啊看

 143 看啊看,看啊看:关于一个动作的不朽

 152 屁股、帝国大厦和高度孤独:谈先锋的“现实”

 161 一个世纪的缠绵:电影世界的同性恋歌

 173 电影为什么这么“红”?

 180 立即做爱!——库比利克的最后岁月

 186 “对不起,亲爱的,我要杀你!”

 196 杀手们的爱和死

 204 名贼

 213 裸体的纽约

 220 香港时态:谈《胭脂扣》

 232 为什么乌玛不可以抽一支烟?

 235 持摄影机的男人

 239 危险的关系

 244 上海来的女人

 247 香港制造

 254 朗

 269 别说我从没给过你花

 282 一直不松手:格兰特的演技

 294 魂断威尼斯

 302 你兜里有枪,还是见到我乐坏了

 311 第一版后记

 313 第二版后记

 315 2016版后记

试读章节

非常罪和非常美:

关于瑞芬舒丹

今年,雷妮·瑞芬舒丹(Leni Riefenstahl)97岁了,可全世界,包括她自己都明白她活着或死去都无法摆脱一个死了有半个多世纪的人——希特勒。在回忆录里,她说:“人们无休无止地问我是不是和希特勒有罗曼史,是不是希特勒的女友。每次,我都笑笑告诉他们,那是谣言,我不过为他制作了纪录片。”但问题是,她很美,她为希特勒制作的纪录片很美,她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导演,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代最才华横溢的女人。

1902年,雷妮·瑞芬舒丹生于柏林一个商人家庭,先是以一个芭蕾舞者成名。有一天,她在等一列地铁的时候,瞥到月台对面的一张电影海报,宣传的是阿诺德·范克博士(Dr.Arnold Fanck)导演的“高山片”《命运山峰》(Mountain of Destiny)。这张海报催眠了她,她先是找到了《命运山峰》的主演路易·特兰克(LuisTrenker),说她想在他的下一出戏里和他演对手戏,并请他把她的照片寄给范克博士,魏玛影界的“高山片之父”。那张照片上咄咄逼人的美也把阿诺德催眠了,他马上请她主演他的下一部电影,演对手戏的是路易·特兰克。到20世纪20年代末,瑞芬舒丹已是当时的一个偶像,她的高山攀援几乎撼人心魄,赤着脚,抛弃绳索,向人的极限挑战,向至高无上的力量进军。在那荒无人烟的积雪地带,自然环境所携带的震慑力兼具大美和大恐怖,而瑞芬舒丹的美因此也超越了“女性、性感、人间”这些范畴,这让塑造了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的冯·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极为欣赏,对她说:“我可以把你塑造得跟黛德丽一样举世闻名。”但是另一个人比斯登堡更欣赏她,或者说,更有条件欣赏她:阿道夫·希特勒把她变成了国社党电影的首席指挥。她也凭此极为天才地成了纳粹政治的美学诠释人。

1933年,希特勒请她为国社党的大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影片没有公开放映,但她不久就接受了希特勒的个人委托。为国社党的1934年纽伦堡军事阅兵拍摄纪录片,这就是她最为世人激赏和诟病的《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1934)。摄制期间,第三帝国向她提供了任何一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工作条件: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包括16个摄影师,每个摄影师配备一个助手,36部以上的摄影机同时开工,再加上无数的聚光灯听候调配。无与伦比的拍摄条件让瑞芬舒丹首创了电影史上的很多摄影技巧,在大场面的把握上,至今没有一个导演可以声称超越了她。她用情节剧的摄影机角度来记录这场宏大的阅兵里的个人和整体,又用瓦格纳歌剧的手法来表现这场庞大阅兵的主角——希特勒,把他拍成了人间之神。在这部毫无情节可言的杰作里,瑞芬舒丹把“纯粹”和“秩序”当作主人公来塑造,她把希特勒的政治理想表达得不仅前程灿烂,而且显得无限动人。这部影片后来获得了威尼斯影展的金奖。

之后,她受国际奥委会所托,为1936年在柏林召开的奥运会拍摄一部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1938)因此成了她的经典之作。1938年4月20日,《奥林匹亚》首映,正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她的这份辉煌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但同时也永远地成了她的污点,因为在当时和现在的众多影评人看来,她把“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焦雄屏:《电影法西斯》)。不过,这部影片所记录的人体之美和仪式之美的确让以后的电影人叹为观止,人与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在瑞芬舒丹的摄影机之下,显得像神话一样。法西斯美学波澜壮阔地侵人人心,她先是把竞技变成宗教,然后又把宗教变成“意志的胜利”。(P3-5)

序言

激情与朝圣之旅(代序)

罗岗

毛尖写得一笔好文章!

这在十年前我们一起读书时,同学们都公认的。那时候毛尖写了不少文章,大家也特别爱读,都说毛尖可以把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有一个现成的好名字,就叫“毛选”,又响亮又轰动,无形之中做了一个大广告。

自然,我们那时没有看到“毛选”的出版就全做“鸟兽散”了,毛尖当年随写随扔的那些文章现在也下落不明,套用一句“文艺腔”,也许是“飘落在风中”!不过今天看来,这也有好处,如果将来华东师大中文系再出一个像陈子善教授这样的人物,毛尖的“佚文”不正是他辑佚、钩沉和辨伪的好题目吗?我作为当事人之一,或许还能提供一点两点有价值的线索呢!

这些都是闲话了,按下不表。差不多十年的等待,“毛选”终于出版了,虽然没有出现“毛选”的字样,但“毛尖电影笔记”还是传递出类似的信息。整本书的装帧很费了一番心思,特别是图片和文字之间关系的处理,许多细节的讲究恐怕是国内图书中少见的。责任编辑是我的老朋友,后来他开玩笑说,为了这本书出得像个样子,他关了手机呆在美编室,好几天没有见人。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本《非常罪非常美》是以某种时尚、前卫、另类和略带神秘色彩的面貌出现在图书市场上的。不过,因为是老同学的关系,我的阅读感受可能会和别人不太一样。

毛尖在书的后记中,兴致勃勃地回忆起读大学时看电影的情形,还有她制造“假票”的好手艺。她说:“那真是暖洋洋的票友时代,电影院的看门人也是暖洋洋的……那个时代真带劲啊!电影看着看着,底下就有人打起来了,然后灯就亮了,所有的人兴致勃勃地看他们打完。待灯关掉,继续看电影。”看到这样“暖洋洋”的文字,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时候的电影院不像现在这样豪华,也没有什么“进口大片”之类的说法,却常常可以在不经意间和好电影相遇。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下乡实习,在一个县城的电影院看《得克萨斯州的巴黎》,文德斯的好电影,那时候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更不晓得他那部名满天下的《柏林苍穹下》,只记得娜塔莎·金斯基的回眸浅笑,还有电影的音乐——多少年后,我才知道出自RyCooder之手——如一驾夜行驿车,应和着影片“寻找”的主题,在地平线的那一个无名小站掠过,暗夜中寒风习习,远方的星星却给人明亮的启示,同伴喃喃的细语抵御着无边的寂寞,相互取暖的体温偎依出温馨的爱意,“全维罗纳响彻着晚祷的钟声”,每个人的眼角都情不自禁地湿润了。就是在这次感伤的行旅中,一位邂逅的朋友告诉我:“只有在想像中爱情才能天长地久,才能永远围有一圈闪闪发亮的诗的光轮。看来,我虚构爱情的本领要比在现实中去经历爱情的本领大得多!”

是啊,爱上电影就像爱上爱情,伴随着这种哀歌般爱意的常常是难以克制的欲望、激情和感动。罗兰·巴特说过:“在谈到电影时,我从来都是想到‘放映大厅’,很少去想‘影片’。”他对电影院中的“黑暗”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迷恋,“黑暗不仅仅是梦想的实体本身(依据该词先于催眠的意义);它还是一种弥漫着色情的颜色;(通常的)放映厅以其人的汇聚和交往的缺乏(与任何剧院中的文化‘显示’相反),加之观者的下卧姿态(在电影院里,许多观众都卧在软椅里,就像躲在床上那样;外衣或脚就搭在前面的软椅上),它就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场所,而且,正是这种无拘无束即躯体的无所事事最好地确定了现代色情——不是广告或脱衣舞的色情,而是大都市的色情。躯体的自由就形成于这种都市才有的黑暗之中;这种看不见的可能的情感形成过程发端于一种真正的电影茧室;电影观众可以在其中重温有关桑蚕的格言:作茧自缚,勤奋劳作,誉昭天下;正是由于我被封闭了起来,我才工作并点燃全部欲望。”(《走出电影院》)这是一种和都市经验密切相关的现代“欲望”形式,和静态的观影方式相对的,是银幕上“快速转换的影像、瞬间一瞥的中断与突如其来的意外感”。毛尖的确也曾像罗兰·巴特那样钟爱于“电影院的黑暗”以及黑暗中的“激情”——用这个词替代“色情”,或许可以多少抵消一点罗兰·巴特论说中男性狂想的成分——整本书毫不掩饰地表露对“黑色现代”的偏爱,即使从文章的标题也可以看出来,《“对不起,亲爱的,我要杀你!”》、《劳驾您指点地狱之路?》、《立即做爱》、《倾国倾城的男人》……还记得有一次和毛尖讨论奥图鲁·里普斯坦的《深深的腥红》,我很是书生气地说,这部电影是“德里达式的”,男女主角的关系建构在“危险的增补”之上。而她则津津乐道于导演对“红色”的处理,臃肿丑陋的歌娜穿着红色连衣裙,倒毙在荒野的烂泥滩边,死亡好像给她戴上了一圈美丽的光环……不久,我就在《万象》上读到她写的《电影为什么这么“红”?》。

然而,犹如“黑暗”永远是在“光亮”的映衬下才存在,毛尖同样欣喜于电影院中“灯亮起来”的那一刻。因为在那一刻,随着灯光而来的,是影片的奇观与人世的平凡、梦幻与现实、激情与庸俗、黑暗与光亮……之间冲突、搏斗、交织和融合。在我看来,正是出于传达这种具有紧张感的复杂经验的渴望,才构成了毛尖写作的最大动力。

齐格门特·鲍曼曾把现代情境中人们的生活伦理理解为“荒漠中的朝圣”。可这种朝圣再也没有什么“神圣”的意义,只是“一个人必须像朝圣者般地生活以避免在荒漠中迷失方向——当浪迹于无目的地的地方时,把目的赋予行走。作为朝圣者,人们能做的不仅是行走——人们能有目的地行走”。(《生活在碎片之中》)对应于这种譬喻,“看电影”就成了现代生活的“寓言”,而“电影院”就成了“朝圣者”想像中的目的地,依靠它,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种意义。

可是,这种意义也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对电影来说,20世纪80年代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实是,影片开始沦为录像带——当然,就像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是更为精致复杂的VCD和DVD以及网络电影——的附属物,电影院逐渐失去原有的意义,朝圣般的观影经验被随时随地地看录像、看影碟所取代。不仅是我们,就是更年轻的一代也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背影”:

“记忆里没有任何干扰的影院经验是我的小学和初中。那座隐藏在弄堂里的学校每季的经典节目是去隔一条马路的永安电影院看电影。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手拉着手走出阴暗的日式房子,穿过如今商铺林立的四川北路。那座老旧的影院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绿色的绒布椅子和潮湿、发霉的空气,当然还有‘王中王’桃板的甜酸气,我们在那里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片,最为出格的一次是看《真实的谎言》,银幕里夸张而拙劣的性爱镜头让一屋子的小朋友大气也不敢喘,不知道为什么会带我们去看这样的片子,这似乎是我记忆中最早的与性有关的模糊经验。后来慢慢就长大了,慢慢有了自己对电影的选择权和喜好,慢慢学着和朋友们在乌烟瘴气的房间里对着电视和影碟机一言不发,慢慢就再也没有了小时候像春游一样去看一场拙劣片子的认真心情。

永安电影院和我的小学,她们和我的影院经验一样,也慢慢从这个城市里消失了。”

这是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的留言,我想,有这样经验的年轻人肯定是毛尖这本书最好的读者。

2003年4月19日

后记

2016版后记

《非常罪非常美》之后,我又陆续出过十来本书,但第一次拿到书的欢欣最难忘:从邮局领书回家,实在熬不住,蹲在天钥桥路边就拆了纸箱,拿出来没翻几页,割破了手,心里却很高兴,觉得纸张霸气。

这本书似乎销路还不错,前前后后重印了好几次,封面也换了四五个,不久前离世的陆谷孙先生,还专门问过我:“你这个‘非常罪非常美’,到底怎么断句?”今天想起来,真是惆怅。更令人惆怅的是,在我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媒体称我影评人,我都非常不好意思,觉得高攀了,而今天,影评人的全部光荣,都已抛锚。

因此,很感谢有《非常罪非常美》这本书,它是我作为一个骄傲的影评人的稚嫩夕照。也挺有意思,我的很多书名都被人取过别名,但这本从来没有人说错过。朋友问我要《当世界向右的时候》,经常就说:“哎,你那本《向左向右》还没给过我。”而我的《乱来》,不一次,被不同的朋友说:“你那本《瞎搞》,蛮有趣的。”至于把《这些年》说成《那些年》的,把《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说得跟绕口令似的,更是数不胜数。所以,有时候我也想,初次经验的人事如此令人难忘,也是因为,江湖朋友帮你一起守护着。凝聚在《非常罪非常美》中的记忆,太多,这些年我自觉有很多改变,包括观点和立场,但是,回头眺望十多年前的自己,简单归简单,还是蛮美好的,那时的我,多有力气,一天可以看六七八部电影,现在的自己,走进电影院前,已经感到无力。

感谢郑纳新先生要我重新积攒力气再出发。此书最初是郑纳新先生费心策划的,郑先生说他想重新再做一版,我立马答应下来,并增补了没有收入第一版的几篇《万象》时代旧作。感谢朱荣所、刘军先生费心费力的编辑工作。感谢至今还愿意守护我的读者,你们是影评人最后的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最新增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10335
开本 32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6244467
中图分类号 J905.1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7: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