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井君、田宇原主编的《戏剧的中国表达》为第二届西湖论坛研讨会作品集,分析了当代中国戏剧艺术繁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探索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舞台艺术及舞台艺术理论评论发展创新的话语体系。本书从二度西湖与跨文化互动、价值构建与人文精神、戏剧与民族文化探索等6个主要议题的近30篇文章展开对当代戏剧的讨论。
| 图书 | 戏剧的中国表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庞井君、田宇原主编的《戏剧的中国表达》为第二届西湖论坛研讨会作品集,分析了当代中国戏剧艺术繁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探索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舞台艺术及舞台艺术理论评论发展创新的话语体系。本书从二度西湖与跨文化互动、价值构建与人文精神、戏剧与民族文化探索等6个主要议题的近30篇文章展开对当代戏剧的讨论。 目录 序一 序二 “二度西潮”与跨文化互动 他山之石——“西潮”带给中国剧坛的启示胡薇 市场逻辑与文化选择——浅析中国当代戏剧“二度西潮”特征和缘起谷海慧 从“引进”到“去魅”:我们距离外国戏剧有多远——再论近年来外国戏剧引进潮现象徐健 重返当代戏剧的中国表达——以话剧《小城之春》为例分析王新荣 价值构建与人文精神 主旋律戏剧影视作品的困境与出路 罗丹的启示:现实主义的现代表达郑永为 人学精神:话剧突围的内在驱动穆海亮, 舞剧的一种中国表达——新世纪中国主旋律舞剧创作走向分析慕羽 中国当代戏剧中文学精神的缺位与重拾陈建忠 戏剧与民族化探? 叙事的乡愁:渐行渐远的传统郑荣健 在民族复兴视野下寻找中国戏剧美学的当代表达陶庆梅 原创的迷思应该打破张之薇 今日改编之重构郭晨子 中国舞剧的未来之路梁戈逻 技术变革与新戏剧实践 屏幕艺术的“入侵”与剧场艺术的嬗变及其反思臧娜 表演中国人的身体——“戏剧的中国表达”作为问题周夏奏 “就地解散!”——独立戏剧的几种方案孙晓星 论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概念生成与本土化探索白莲 全媒体时代的戏剧评论 自媒体时代:中国戏剧评论的危机与展望罗丽 后现代戏剧时代,评论何为?颜榴 从2015年中国戏剧市场看其背后的三个课题奚牧凉 戏剧生态与文化传播 大剧院作为方法:文化治理、权力景观和世界主义想象杨子 国有话剧院团在地方演出市场中的角色扮演黄波 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面孔与当代表达胡凌虹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戏剧的中国表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庞井君//田宇原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7721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3 |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9 |
| CIP核字 | 2016289859 |
| 中图分类号 | J8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