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世纪之问中,选择了一些我们看来与本世纪有关的历史、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话题,分别与某个被选择的对象——学者、专家、作家等——进行个人间的对话。我们相信,来自知识界不同的声音,会呈现日益深入和多样化的历史思考的现状。这将帮助人们认识即将过去的世纪,更加清醒和从容地走进新的世纪。
我们更愿意读者会与我们一样,以一种特别心情,来聆听这些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在思考历史、审视现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
“世纪之问”会是一次个人的最好的世纪告别。
| 图书 | 世纪之问(来自知识界的声音)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在世纪之问中,选择了一些我们看来与本世纪有关的历史、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话题,分别与某个被选择的对象——学者、专家、作家等——进行个人间的对话。我们相信,来自知识界不同的声音,会呈现日益深入和多样化的历史思考的现状。这将帮助人们认识即将过去的世纪,更加清醒和从容地走进新的世纪。 我们更愿意读者会与我们一样,以一种特别心情,来聆听这些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在思考历史、审视现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 “世纪之问”会是一次个人的最好的世纪告别。 目录 一、“五四”再认识/关于历史反思的思维模式与方法 二、精神与人格的重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轨迹 三、现代化这把双刃剑/关于知识分子与现代化想象 四、突变与渐变/从近代到当代的历史衔接 五、两种反思、两种路径和两种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分子的角色与态度 六、“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关于经济学的人文关怀 七、历史研究不能留下空白/关于红卫兵与“文革” 八、永远的困惑与误区?/对教育现状的忧虑与质询 九、凝望一个伟大生命/鲁迅与我们,与未来 十、镜子中的历史/百年间苏俄政治、文化与中国 十一、忧虑三峡/关于治理中国大江大河的另一种声音 十二、夹缝中的传统/城市建设的两难困境 试读章节 其实,从历史上看,所以会产生现在这样的民族国家,产生“国家”这样的概念,都是跟全球化分不开的,正是全球化的过程,强有力地改变整个人类的政治归属结构,促成了现代的国家的产生。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纪之问(来自知识界的声音)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辉等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72330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3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1 |
| 出版时间 | 1999-04-01 |
| 首版时间 | 1999-04-01 |
| 印刷时间 | 199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9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河南 |
| 长 | |
| 宽 |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