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颜真卿自告书身贴》是其中一册。
| 图书 |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颜真卿自告书身贴》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江西美术出版社著的《颜真卿自告书身贴》讲述了:《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纸本墨迹,传为颜真卿所书。 颜真卿(七○九-七八五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唐肃宗时封为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祖籍琅琊临沂。 该贴纵二十一点九厘米,横二百二十厘米。正文三十三行,计二百五十五字。另有行间小字题衔,计十四行。原卷前隔水标题“唐颜真卿之告”,未署款,吴其贞《书画记》卷四著录时以为是宋高宗赵构御题。卷后另纸有北宋蔡襄大字楷书观跋、南宋米友仁审定之记和明代董其昌题跋、徐守和一朗白一诗跋。见于《东图玄览编》《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等书著录。《石渠宝笈》续编卷六四《淳化轩藏三》评日:“唐人直一迹,似此流传有绪、可考而知者,鲜矣。洵可宝也!” 此帖朴厚苍劲,气概凛然,为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自书告身帖》的点画融合篆隶的浑厚古朴,同时又兼具帖学的笔意和锋芒。其结体宽博伟岸,疏密有致,其章法打破一般楷书界格式的书写,而是竖成行,横不成列,字的形体大小错落、摇曳多姿,是楷书中的上乘之作。詹景凤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直一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 目录 正文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042358 | 
| 开本 | 8开 | 
| 页数 | 2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66 | 
| CIP核字 | 2016058625 | 
| 中图分类号 | J292.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西 | 
| 长 | 305 | 
| 宽 | 210 | 
| 高 | 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