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梅著的这本《刑法拟制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法拟制研究”(11YJC820053)结项成果。本书分别从以下内容进行了阐述:刑法拟制源流考;嬗变与甄别:现代法治语境下刑法拟制的界域;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关于刑法拟制的正当性追问;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走向。
图书 | 刑法拟制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凤梅著的这本《刑法拟制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法拟制研究”(11YJC820053)结项成果。本书分别从以下内容进行了阐述:刑法拟制源流考;嬗变与甄别:现代法治语境下刑法拟制的界域;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关于刑法拟制的正当性追问;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走向。 内容推荐 李凤梅著的这本《刑法拟制研究》认为: 刑法拟制是法律拟制在刑法中的运用。确切地说,是作为“虚构等同”、“以假为真”的拟制技术在刑法立法中的具体表现。刑法拟制赋予了具有高度类质性的两类事物以相同的法律效果,是立法者为平衡立法结构、严谨立法逻辑、弥补技术缺陷、维系刑法功能保障的不得已之举。然而,刑法拟制在满足了形式合法性的同时,却也背离了实质正义的要求,侵害了公民的私权范畴。 我国现行刑法无论在拟制的范围、类型,还是拟制的模式、拟制规范的数量方面,都稍嫌较广、较多、较宽泛。全面的废除或修正拟制规范,则难免危及刑法稳定性功能的发挥。由此,必须在兼及刑法的相对稳定与研究立场的前提下,体恤刑事政策要求,以折中的限制论视角,采取严格限制刑法立法拟制的立场,拓清我国刑法立法拟制的未来发展理路。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刑法拟制源流考 第一节 拟制:客观情势的创制需要 第二节 法律拟制:程序与实体之双维流变 第三节 刑法拟制:法治语境下的除司法化 第二章 嬗变与甄别:现代法治语境下刑法拟制的界域 第一节 刑法拟制与注意规定 第二节 刑法拟制与推定 第三节 刑法拟制与虚拟 第四节 刑法拟制与类推 第三章 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关于刑法拟制的正当性追问 第一节 立法的正当性概介 第二节 追问之一:基于立法程序的形式正义考查 第三节 追问之二:基于犯罪构成的考查 第四节 追问之三:基于罪刑法定的考查 第五节 追问之四:基于刑法保障机能的考查 第四章 现状与问题一:以我国现行刑法的明确规定为进路 第一节 刑法立法拟制的存在范围 第二节 刑法立法拟制的模式选择 第三节 刑法立法拟制的类型研究 第四节 比较与介评 第五章 现状与问题二:基于刑法隐性立法的研究 第一节 预备犯的处罚根据论:以刑法拟制的视角 第二节 共犯类拟制:以共犯与身份的视角 第三节 刑法中“致”的分析 第四节 抽象危险犯与刑法拟制 第六章 未来走向:立法稳定与实质正义的博弈与衡平 第一节 身份拟制的取消 第二节 行为对象拟制的修正 第三节 行为拟制的区分完善 第四节 关于出罪“拟制”的思考 第五节 单位犯罪:现行立法体系内的无奈与权衡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刑法拟制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凤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6810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2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印刷时间 | 201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2016113382 |
中图分类号 | D924.04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