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幼仪(爱到绝境灵魂才会逆袭)
内容
编辑推荐

韩素因著的《张幼仪(爱到绝境灵魂才会逆袭)》一书中提及:她是民国时期值得尊敬的女人,是女性自我奋斗的励志楷模。连梁实秋都敬佩她: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独立的女人特精彩。或者我们都曾不堪一击,单我们终将刀枪不入。这句话形容张幼仪的一生恰当不过,正如她自己所说:你可以爱了又爱,最终葬在了风花雪月里,我却可以淡淡地自立不败。

内容推荐

韩素因著的《张幼仪(爱到绝境灵魂才会逆袭)》一书中写到:张幼仪的前半生是“徐志摩太太”,但却在失意婚姻中痛苦隐忍;离婚后漂亮转身,最终获得了完满的事业与美满的婚姻。与其说徐志摩的离开是她曾经的遗憾,不如说成就了她的重生与幸福。

她是民国时期值得尊敬的女人,是女性自我奋斗的励志楷模。读完她的一生,你会感受到一块璞玉经过岁月打磨后呈现出的耀眼光芒,也会体会到“自立不败”的深刻哲理。

目录

第一辑 冬眠·平凡无忧的日子

 第一章 宿命·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孩

“美玉”出生

名门望族之女

小脚没裹成

小脚“野蛮”大脚“文明”?

 第二章 执着·我要去读书

受惠于辛亥革命

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三章 春风大雅·订婚

凑出来的天作之合

母亲的两点忠告

 第四章 豆蔻年华·出嫁

热闹的婚礼

乡下的土包子

第二辑 酷寒·挣扎飘摇中的围城

 第五章 沉默中的婚姻

同床异梦

想要逃跑的丈夫

 第六章 放飞的丈夫

插翅能飞的人

自由的“云中鹤”

 第七章 初为人母

止水澄波·阿欢

羽化登仙·人子

 第八章 丈夫的来信

受宠若惊·切盼

虔诚等待·时间

第三辑 春晓·穿着旗袍远渡重洋

 第九章 沙士顿背井离乡

中国主妇·信子

慢慢绝望·破茧

 第十章 小脚与西服不搭

心生贪婪·摆渡

生是过客·裂锦

第四辑 闹春·浴火重生的凤凰

 第十一章 无所侵惧·第二个孩子彼得

此岸既无,彼岸已达

静好·你是我的一滴泪

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第十二章 中国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一念之间·醉酒

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第十三章 第一次我行我素

释怀·暗香盈袖

特立独行·勇者无惧

 第十四章 孑然一身在德国

一场季风的守候

至善圆满·本心

第五辑 暖夏·风生水起·惊艳华丽转身

 第十五章 名噪一时的上海滩第一女银行家

赌注·上海滩的实干家

心向向日葵

 第十六章 叱咤上海滩二十年的女强人

女人四十

无怨无悔·任凭风吹雨打

 第十七章 离婚不离家

不忘敬畏

触痛·与众不同

 第十八章 静见徽因·送你一程

爱无言·似水无痕

造化·人生帷幕

第六辑 秋实·晚年得爱·颐养天年

 第十九章 迟到的爱情

春暖花开·期许

归宿·誓爱

 第二十章 真爱过,会沉默

守得云开见月明

藏·式微

 第二十一章 晚秋·告别人间

轨迹·一眼清泉

时代的沧海一粟

后记起点与终点:人生是一场修行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宿命·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孩

“美玉”出生

佛家宿命论认为:“一切众生在无数的轮回中。命运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犹言生来注定。”

1900年12月29日寅时,在江苏宝山县(现属上海)的一个小村子里,张家生了个女孩子。张家是当地巨富,家里有两台红顶轿子。祖辈为清朝的高官,父辈张祖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那天,按照惯例,佣人将女孩的脐带埋在屋子外面,因为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出嫁,就成了“外面人”。如果生的是男孩,佣人就会把小孩子的脐带收起来,藏在母亲床下的罐子里。在那个年代,也许只有男孩子才真正算是自家的孩子。张家前后生了12个孩子,八男四女,祖母对外人说起张府家里的孩子时总讲:“我们张家有八个孙子。”不过张家父母思想开明,早早送儿子出国读书,男孩们都颇有出息。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是后来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公权是中国银行的董事。因此,当年张家祖母对外人介绍时,张家4个孙女好像不存在似的。

张家长辈们说张家有八个孩子,因为只有儿子才算数。儿子将来要继承香火,而女儿以后会出嫁,挑起夫家的责任。家里人说:“张幼仪天生强若男子,比她晚出生十一个月的七弟却恰恰相反,软弱得像个女人。”家人还说:“她出生的时候,妈妈身上的男子气概都被她拿走了,只剩下女性的柔弱留给了七弟。”这说法虽然让人觉得好笑,不过张幼仪可不敢苟同。多年以后,她才明白,应该是生活把她变得如此坚强,因为她发现,除了坚强她已别无选择。十五岁结婚,十八岁婚后三年有了儿子阿欢,二十二岁离婚,这么年轻就经历了这么多事。

在宝山,张家一大家子都按中国习俗住在一个大合院里,那合院邻近镇中心,有两个院子,一处做府邸,一处闲居,还有一间开了八扇桃花心木门的前厅。当地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院子和开了四扇前门的正厅,不过张家在当地拥有许多土地,张幼仪的祖父又是清廷的高官,他的画像高挂在客厅内祖宗供桌的上方,以及前院一间特别的小屋里。小屋里还摆着两顶轿子,是一位朝官送给她祖父的礼物,当时的宝山还没有一户人家拥有私家轿子,因此它们是贵重的私产,张家也只在特殊场合使用。除此之外,这座大宅的风水好得不得了,充满吉兆。老人们说:“房子朝北会招风引敌,向南可以朝阳纳吉,而张家的合院坐北朝南,也就是背对北方。”所以张家的运气应该很好,才能找得到这种方位的房子。张府祖母、父辈们和儿孙们,三代同堂,人丁众多,大家各有各的厨房和佣人,甚至还有一个只替张家做鞋的佣人。那时候,人人都穿布鞋,而张家上下一大家子每天都有人需要新鞋。

父母给这个新生儿取名叫张嘉玢,小名幼仪。“玢”是一种玉。父亲有一次外出归来时,给张幼仪带来一枚玉别针,别针放在手里,对着太阳会闪光。“幼”字中含有善良的意思,“仪”表示一个人外表和容貌端庄。时人评价张幼仪:“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张幼仪生性倔强,爱好体育,颇有男子阳刚之气。从小受二哥张君劢和四哥张公权的影响,她接受新事物,求知欲很强,渴望读书。张幼仪出生于1900年,是正当义和团围攻西方人的时刻。当时中国有一群人是极为憎恨西方的,但西方思想却仿若是一股无可抵挡的力量,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当时中国的人们。在这个变动的时代,张幼仪听从旧言论也聆听新言论,她的内在一部分停留在东方,一部分眺望着西方。她具备女性的气质,也同时拥有男性的气概。张幼仪究竟是真如她自己所言,是因为与徐志摩离婚才成长的?抑或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已然有许多促使她成长的种子埋下,只待发芽的?张幼仪在不重视女性的传统中国社会中长大,离婚后却力争上游,成为上海的银行家、服装公司总经理,她像极了一棵从小被压抑成长的大树,但它终究是一棵大树的种子,而不是一棵小草,虽然她曾经跟小草一样渺小。

P3-6

序言

一朵失爱不失人生的玫瑰

佛陀说:“这世间种种没有一样比得上爱的意义。”死去之前,我只会问自己,有没有爱得足够。爱是一个女人生命的精华和中心,但并不是每个女人都那么幸运地在追寻中得以完成.所以我想敢于用一生的代价来成全爱和付出责任的女人,内心深处一定有着不屈服的灵魂和尊严。

有一种女人是这样的,她不算漂亮,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没有卓越的起跑线,出场的时候不张扬也不华丽,但是她性情坚韧,踏实肯干,理性大度,像是经过岁月洗礼的沉香,时间越久,越有味道。民国,一个处于想象与怀恋的自由主义时期,许多美好的事物皆从民国这个迷人的时代开启,那个时代的女性成为思想解放与时尚流行的一个标本。这个时代,太多美丽的女人历历在目: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丁玲、唐瑛、冰心、杨绛、王映霞、赵一荻、于凤至、萧红……一如今美人容颜已逝,但是人们并没有真正忘记她们。其中,有这样一位女人,在历史的一角,总是被人遗忘,被历史尘封。其实她是那样地坚强、勇敢、宽容、自尊、自立、自强,并创造了美好的事业。她,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或许,她曾经输得一败涂地,因为她生活在一个那样不公平的时代。但是,她像一只传说中的不死鸟,从来没有放弃过求生的渴望。她像一位不屈的战士,从来没有向不公的命运低下过自己高贵的头颅,她在苦难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用点滴的汗水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是的,这本传记就是要娓娓道来一个在命运的旋涡中自强不息,并最终赢回人生的平凡女人传奇的一生。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上师,人生吃苦是一个常数。”年轻时不吃苦,年老时就得补回来。脑力上不吃苦.体力上就得补回来。人生无常,张幼仪的一生起起伏伏。在真如老家当二小姐的日子,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四哥张公权的一个建议,让她过了七年风雨飘摇的围城生活。在异国他乡.丈夫徐志摩一句“我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让她经历了中国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重新恢复自由的这一刻,也许才是张幼仪真正精彩人生的开始,而这之前她一直都像穿着封建礼教的戏服在舞台上演话剧。在德国,她凤凰涅檠,读书教子,充实自己,准备回国浴火重生。1926年,她学成归国,华丽转身,叱咤上海滩二十余年。银行家、云裳时装总经理、民社党执委(管理党内财务),她的名字终于不再需要依附任何人,她终于蜕变得无所畏惧,学会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独立行走。离婚三十年后。她晚年得爱,嫁给了志同道合的苏医生。八十八岁高龄,她儿孙满堂,在美国纽约告别人间。

回忆张幼仪的一生,我不禁惊讶于她“去德国前”、“去德国后”的分水岭.无论是做媳妇还是做自己,她都做到了极致,让人无可挑剔。然而“顺从”和“独立”从来都是人性的两个极端,我不禁追问,是苦难磨练了张幼仪,还是一开始她就在内心埋下了“自尊心”和“不屈服”的种子?翻阅史料。我溯流求索,原来一切外境都是自心的显现,张幼仪其实一直未曾改变,她对自己自立自强。自尊自律的要求在少女时代就已种下种子,少妇时代历经磨砺,中年时期愈挫愈勇,晚年时期收获果实,这样的人生轨迹原来是一种福报的必然。无独有偶,在张幼仪离婚的那段时期,鲁迅的太太朱安也被遗弃了。两个命运相似的女人,同受中国传统封建婚姻体制的束缚,却在后半生走出完全不一样的路。朱安还在原点等待丈夫回心转意,而张幼仪却选择了潇洒告别。

她敏感,在沙士顿听到丈夫从没有爱过自己的真诚坦白后,也

……

张幼仪是中国第一位承受文明“灾祸”的弱女子,即使在离婚频发的今天.又有多少女人能对自己的遭遇有这般深刻的反省,像她一样勇敢豁达地挣脱无爱婚姻的束缚?张幼仪晚年曾把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却每每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伤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离婚丧子之痛,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再大,她也无所畏惧,所以很快便走出人生的悲恸。

张幼仪一生为人严谨,有人说她不计较,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养老送终,还帮徐志摩出全集,她都亲力亲为。其实,她又何尝不计较,一个不计较的女子,怎会在离婚后。独居多年?她只是同自己计较罢了。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孙辈问她到底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都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样的回答,厚积薄发,她像一个起点并不出色.但是依靠勤能补拙取得好成绩的优等生,远兜远转,嘴上谦逊着,可是内心磅礴的自信掷地有声,无意中,透露出一种女性的彪悍与自信。

人生是一场福报。真爱过.会沉默。若不是张邦梅在哈佛大学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姑婆原来就是大诗人徐志摩的原配,怕是这样一个沉默的女人是不愿意让大家揭开面纱,看到她那注满沉甸甸的爱与责任的一生的。但命运从来都是公平的,如此饱满丰富的她没有权利沉默,就像吃苦的人没有权利悲伤一样。

这样一个背负着沉重的爱与责任的女人,灵魂不可征服,尊严不可侵犯。她的一生,应该圆满,也值得铭记。

我想是这样的。

后记

起点与终点:人生是一场修行

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恨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成就、完全你自己。修行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修行这个概念本身就足够痛苦了。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人生,无论是哪一段,它们都足够绚丽多彩、苦乐参半。

提到张幼仪,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她跟徐志摩的另外两个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做比较。我认为,张幼仪的一生其实是胜利逆袭的。她的人生一波三折,幼年时是最平凡的,因为她富足快乐。林徽因则因为母亲失宠,从小就过早地自立,过早地洞悉了人世的复杂和人情冷暖。陆小曼的幼年则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前半生用尽了自己一生的好运气。中年时张幼仪体味了生活的痛苦、命运的无常,她凤凰涅粲,痛苦挣扎,活出了自己。晚年,张幼仪收获满满,声誉远扬,圆满富足。林徽因则身体欠佳,病痛折磨,缺少闺蜜,树“敌”不少。陆小曼晚景凄凉,形单影只,贫困潦倒,孤独终老。如此比较,就结果而言,应该属张幼仪一生的修为最为丰满。

人生之修行在于舍得。有舍方有得,试想“得非所欲,舍亦非所愿”,该是一种何堪的心伤?林徽因太过完美,她简直是一个幸福女人完美的标本。她少女的浪漫主义给了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浪漫代表诗人徐志摩。她的那首以“尺锤”为笔名的诗歌《我懂得,但我怎能迎合》,1931年9月发表于徐志摩的《新月》诗刊。它势均力敌地回应着徐志摩热烈的追逐。“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里稠密的悲思,我不禁脸颊边泛起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的心底穿过,太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迎合,生命早描定了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美丽的想象,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林徽因是一个绝顶聪慧的女子,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林徽因对徐志摩说,她的笔名其实是一颗不能被丈量的心。他们也说好,只要心还跳,就要一直写诗歌。她的理性主义给了婚姻。她选择了一个清华理工男做老公,他家境优渥,是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她的母性给了中国逻辑学之父金岳霖先生。她太优秀,优秀的男人全都围着她旋转了起来。同样,她也成了女人们的众矢之的,所以冰心会写“太太的客厅”,凌淑华会故意藏起徐志摩在康桥的日记。相比之下,张幼仪平和了许多,所以她得到的是健康和儿孙满堂。

人生之修行在于承受。人生需要承受,因为只有不断地承受,我们才会不断地走向成熟,收获生命的欣喜。张幼仪的承受是在她出嫁被莫名讨厌之时,最终,她的隐忍也换来了生命中沉甸甸的果实。陆小曼虽然一直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她失去了自律,最后只能香消玉损,美丽凋零。承受,使生命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更加

……

步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像是踏上了一条修行之路,这也是一条通往张幼仪内心最深远处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的尽头,可以找到那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生命的真谛,使我们的生命达成充满喜悦的圆满状态。

修行路上的你和我,花开结果,即是菩提。如果我们能学会用一颗佛心来感悟人生,那么在尘事中,你就会慢慢地修炼成一朵花,人生就会变得幸福快乐!

关于幼仪,关于志摩,关于那些与他们有关的人和岁月,我想说的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性。人性是界于兽性与善性之间人类的本能。

人的本性有欲望,泯灭人的本质就是兽;人的本质有道德,驾驭人的本性就是人。人具有二重性:一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本性,正是人的自然属性把人和神区别开来;二是人的社会属性,即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把人和兽区别开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幼仪因为克制,所以她得以“标准”,梁实秋眼中的“她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少妇,每个见过她的人,没有不祝福她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宇宙简史中不过沧海一粟。生命没有那么长,爱情也不是生命的全部,所以没有必要把情爱看得那么重,有时候若是真的没有缘分,那就像张幼仪一样看开来,放下去,把生命的时光用在值得的事情上,也许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即使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愿意为自己买单的男人,但只要自己不放弃,人生就不会荒凉成一滩泡沫。

最后,祝福每个在尘世间食人间烟火的爱人,从明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个幸福的人,能够祈福到凡夫尘世应该拥有的幸福。

韩素因

2015年8月26日凌晨于北京朝阳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幼仪(爱到绝境灵魂才会逆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素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9355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5306289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6: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