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才能事成,如果我们连想要成功的激情都没有,又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当我们把想要成功的激情和毅力以及实践精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激情就能产生强大无比的力量。
激情让人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在于你的对策是否切实、有效、具有针对性。激情促使人们想方设法找到问题的症结,寻求对症下药的良方。让困难在自己面前低头。面对同样的问题,有激情的勇者想的是如何设法化解、战胜;缺乏激情的弱者想的则是如何一停二看三逃避。一样的难题,一样的挑战,却有不同的态度,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也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发展局面和后果。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有一天晚上,他工作了一整夜,因为太专注,觉得一夜仿佛只是一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之后,他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这期间除了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外,他未曾休息过。如果不是对工作充满激情,他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因此,激情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每次拿破仑.希尔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考虑他的能力、才干之外.还非常看重他的激情,因为人有了激情,才会有无限的精力。可以说,激情就是成功的源泉,你的毅力、追求成功的激情越强烈,那么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华为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种奋斗精神和内部永远处于激活状态的机制。
对组织而言。一方面,华为不断通过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危机意识使员工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华为公司通过几次大动作较好地解决了沉淀层的退出问题,比如在华为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10多年前的市场部集体大辞职,2001年左右的内部创业风潮,直至2008年的7000名员工大辞职,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每次间隔5~6年,每次都是大动作。
员工张建宁于2000年9月入职华为公司,被分配到无线技术支持部的第一线,从事GMS(Z35新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从此,现场开局、现场割接支持、远程支持问题处理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2001年7月,实施中国移动GSM目标网全网升级项目,为了组织全网项目实施以及做好远程支持工作.张建宁一个月有近20天在公司加班过夜。就这样,两年时间内.他现场支持了4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的割接,个人也得以快速成长,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2003年,张建宁成为无线产品二线技术支持工程师、国内GSMNSS产品责任人。2004卑10月,由于中国移动软交换长途汇接网公司特级重大项目的需要,张建宁被调入北京分部,作为移动软交换长途汇接网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就这样,张建宁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技术员成长为了华为的技术专家。
爱默生说:“一个人,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并取得成绩时,他将是快乐而放松的。但是,如果情况相反,他的生活则平凡无奇。且有可能不得安宁。”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时候,他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这时,他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精神等都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无论工作的困难多么大,或是标准要求多么高,他都会始终如一、不焦不躁地去完成它。
有激情就能够受到鼓舞,反过来,所受鼓舞又会为激情提供能量。只有当你赋予自己的工作以重要性的时候,激情才会应时而生。即使你的工作不那么充满乐趣,但只要你善于从中寻找意义,激情就会随之而来。
P6-P7
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他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一下子就照亮了当时时局混乱的政坛,给了美国民众信心和希望。很多人在谈论奥巴马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和称赞,他们觉得奥巴马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有人说,奥巴马的成功占尽了天时,那场金融风暴让他的变革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人说,是网络的巨大力量帮他赢得了竞选资金和草根阶层的支持;有人说,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美国梦”的影子,所以愿意将选票给他;还有人说,妻子是他的秘密武器……我们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我们更应该知道,古语有云: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奥巴马,从“草根”到“总统”的传奇经历。主要归功于他背后的营销团队!
众所周知,奥巴马的智囊团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大部分成员都是80后。80后,这个被称为个性一代的新新人类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面对如此一支“个性化”的新生力量,奥巴马是如何让团队中的所有人尽心尽力,为赢得大选拼尽全力的呢?
创建新团队,必须要先制定规则。奥巴马为其团队确立了正确的竞选战略以及人与人之间要互尊互重的原则。无论职位高低,保持对别人的尊重是首要守则:在遇到危机时要携手解决,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互相埋怨:明确整个竞选团队是为了服务于这个事业,为了共建“美国梦”,而不是为了私人野心。这种“大同”式的管理制度,在以“自由”与“民主”著称的美国特别受用,这是奥巴马吸引精英投其麾下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
所有前来投奔奥巴马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他们有的是为了告别过去的生活,为全新的梦想起航;有的是推崇奥巴马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的是渴望见证奥巴马当选的这一历史时刻,充当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无论何种目的,他们的最终梦想始终归一,就是共创“美国梦”。
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团队都需要管理,奥巴马对团队的管理体现在他给了所有的团队成员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期望,使所有人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管理的作用就像磁铁之于铁钉,没有管理这块“磁铁”,员工这些“铁钉”永远不会自动聚集在一起。
奥巴马是一位出色的领袖,通过本书,你能了解奥巴马走向成功的关键点,进而对自己如何走出职业困境、如何达到职业生涯巅峰、如何更成功地做人做事有一个更实际的认识。
在这过程中。我们要牢记奥巴马说的一句话:“无论你在哪里出生,无论你的父母有没有钱,无论你有什么样的长相,无论你有什么样的信仰,你都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都能去做伟大的事情,追求你憧憬的幸福。”
奥巴马是一位出色的领袖,由崔智东著的《奥巴马的管理之道》通过了解奥巴马走向成功的关键点,对自己如何走出职业困境,如何达到职业生涯巅峰,如何更成功地做人做事,有更实际的认识。或许你没有生活在那个充满梦想的国度,你不会拥有他那样离奇的身世和经历,你未必有俊朗的外形,但这些统统都没关系。你照样可以像他一样有魅力、有魄力、有亲和力、有能力——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团队管理还是自我管理。
一个自少年起就怀揣“美国梦”并付诸实现的实干家
一个睿智幽默、风度翩翩、口才傲人的魅力男人
一个从街头混混到美国总统的奋斗者
一个改变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黑人总统
如果你对未来怀抱希望,就应该像奥巴马那样去奋斗——
冷静:“当我高的时候,我不会觉得自己有多高;当我低的时候,我也不觉得我有多低。”
坚韧:“伟大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赢得的。在我们的历程中,从来没有捷径或是退而求其次。”
自强:“弱者与强者,你想成为哪一个?如果你不能变强,那就变聪明并且和那些强者和平相处。但是最好是自己变强。永远做强者。”
超越:“我曾是一个野性十足的人。我吸过毒、酗过酒,混过帮派。但那都是过去式了,我早已不再放纵。”
追求:“不要追求过分的安逸或无风险的生活,否则,就会导致我与其他所有人毫无区别。”
《奥巴马的管理之道》由崔智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