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桃香所著的《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叙事研究》尝试在叙事理论视野下重读经典,分析作者如何实验将无数的故事、庞杂的知识、众多的叙述视点交织起来,在纵声喧哗中演绎女主角的命运和独特的女性意识,发掘其中达到乃至超过现代叙事理论高度的系统化的网状叙事思想和美学指向,在叙事理论层面回应这部小说成为英国和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的原因。
图书 | 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叙事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桃香所著的《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叙事研究》尝试在叙事理论视野下重读经典,分析作者如何实验将无数的故事、庞杂的知识、众多的叙述视点交织起来,在纵声喧哗中演绎女主角的命运和独特的女性意识,发掘其中达到乃至超过现代叙事理论高度的系统化的网状叙事思想和美学指向,在叙事理论层面回应这部小说成为英国和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的原因。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有着多个名字的乔治·艾略特 1.1.1 从外省走出来的“女莎士比亚” 1.1.2 无神论者玛丽·安和知识分子玛丽安 1.1.3 作为作家的乔治·艾略特和作为妻子的玛丽·安.克罗斯 1.2 《米德尔马契》及其研究综述 1.2.1 《米德尔马契》主要故事线索 1.2.2 《米德尔马契》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研究意义和结构安排 1.3.1 叙事理论研究框架 1.3.2 研究意义和结构安排 第2章 《米德尔马契》叙事策划和网状叙事 2.1 《米德尔马契》分期连载和形式问题 2.1.1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分期连载的兴起 2.1.2 乔治·艾略特的整体形式观 2.1.3 《米德尔马契》叙述视点的交织 2.2 《米德尔马契》网状叙事 2.2.1 两个故事的接驳 2.2.2 众多故事的融通 第3章 《米德尔马契》副文本叙事 3.1 从标题到题记副文本 3.1.1 双标题和分集名内文本 3.1.2 章 节题记内文本 3.2 从笔记外文本到小说 3.3 从序言到尾声内文本 第4章 《米德尔马契》叙事认知形式 4.1 作者型叙述人干预 4.2 故事中的叙事认知暗喻 4.2.1 语言、网和丝线 4.2.2 显微镜、望远镜和有机体 4.2.3 穿衣镜、小镜子和调羹 4.3 故事和故事阐释 4.3.1 故事之网的建构 4.3.2 阐释之网的解构 第5章 《米德尔马契》的性别叙事 5.1 多萝西娅与女性神话叙事 5.1.1 “德雷莎情结”与圣德雷莎、圣多萝西娅 5.1.2 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与神话置换 5.2 《米德尔马契》女性意识的独特性 5.2.1 女权主义者对乔治·艾略特的愤怒 5.2.2 《米德尔马契》的双声叙事 第6章 结论 6.1 连接现在的网 6.2 伸向过去的网 6.3 通向未来的网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叙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桃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180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2016088054 |
中图分类号 | I561.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