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由关彬著。

德鲁克走了,但并没有走远;稻盛和夫来了,却还没有完全走进企业家的心里。在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先从德鲁克思想中获取灵感,再从稻盛和夫的哲学中汲取智慧吧!

推开德鲁克思想之窗,再打开稻盛和夫哲学之门,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内容推荐

德鲁克是先“知”者,他用睿智的思维和超前的眼光,向人们解读管理之道。稻盛和夫是先“行”者,他用实践总结经验,用现实验证真理。《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作者关彬在具体介绍两位大师独到的管理理论时,不仅如实援引、分析了各自的精彩观点,还对这些观点的互补性或差异性进行了总结评述,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目录

第一章 大师风采:德鲁克

 1.德鲁克及其思想概要

 2.经典观点

 3.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稻盛哲学

第二章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1.稻盛和夫与中国

 2.稻盛和夫及其思想

 3.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4.稻盛和夫的伟大与平凡

 5.稻盛和夫思想无国界:稻盛和夫论中日关系

 6.稻盛和夫的利他思想

第三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稻盛和夫的成长

 1.少年稻盛与青年稻盛

 2.五次转折,铸就人生里程碑

第四章 他山之石:稻盛和夫

 1.稻盛和夫和稻盛哲学

 2.在中国到底要怎样学稻盛哲学呢?

第五章 稻盛哲学给我们什么样的帮助

 1.稻盛哲学思想应用与实践

 2.稻盛和夫的哲学启示录

 3.稻盛哲学助力中国企业全面提升

第六章 比较借鉴:德鲁克管理理论与稻盛哲学

 1.德鲁克的贡献与稻盛和夫的贡献

 2.稻盛和夫聚焦于员工和良知,这是区别于德鲁克的显著特征

 3.稻盛和夫的三个问题奠定了稻盛哲学的基础

 4.批判性思考:到底谁好学?到底谁好用?

 5.结束语

后记

试读章节

2.稻盛和夫及其思想

德鲁克开创了管理的先河,星光虽然已经陨落,但他的智慧光芒依然闪耀。在关于管理的理论上,也许没有谁的理论会比德鲁克的更精彩。如何能再前进一步呢?稻盛和夫把管理提升到了经营的高度,他实际上一直是以经营的眼光来看待管理的。他一直强调的是人的正确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稻盛和夫所有论述中比比皆是。比如《六项精进》中强调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比如他的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成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比如他强调的利他经营等等都是从思维方式出发,都是要挣“额头流汗的钱”。

稻盛和夫从思维方式和主观能动性出发,延伸到使命、目标、管理方法。这一切都被称为“稻盛哲学”。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将稻盛哲学分为:哲学和实学。这样划分,实际也是符合稻盛和夫整体思想的。

学习稻盛和夫,并不是说德鲁克落后了,而是时代快速进步了。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个人强大了,组织弱化了。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新时代,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无论你承认与否,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越发重要了。我们不妨看看人类的进步:在奴隶社会,人是可以买卖的奴隶,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到了近代,马克思笔下的人变成了契约的人和被雇佣、被剥削的人;到了全球化时代,人人都是打工者,即使资本家阶层也是打工者,是为资本打工,是为员工打工;如今的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合伙人和伙伴制或许甚嚣尘上了。这一路走来,个人已经变得无比强大了,个体崛起、组织沉沦的时代特征愈发明显。过去讲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岗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后来进化为以战略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到现在,众多提法是以人性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性、人本,实际上都是人心的管理,说“管理”不太恰当,应该称之为人心的经营。从这个角度上讲,德鲁克是“落后了”,而稻盛和夫恰逢其时。稻盛和夫始终强调的是经营,强调领导者要成为被尊重和信任的人,强调以爱来经营。在《活法》《干法》里都有很多这样的描述,比如“要喜欢上工作”“要迷恋上工作”“要带着爱去工作”等。

稻盛和夫在很多场合讲到他的哲学源于中国的圣贤文化,包括致良知思想。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很好,但不足之处就是太过于讲究人情。他比我们5000年文化熏陶下的国人认识得还清醒。在稻盛和夫二十多本著作里,很少提到管理一词。有人说,欧洲哲学家是在海边散步,印度哲学家是在恒河打坐,中国哲学家是在黄河之滨思考。欧洲是字母文字,是逻辑架构,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先哲;印度哲学家是在菩提树下思考,产生了佛教,他们主要思考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古代先贤大多在黄河之滨思考,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是多元架构,主要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为我们是多元架构,所以中国以及东亚的人际关系就相对复杂。经营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研究人的念头。在这方面,稻盛和夫是全面的。他是发明家和科学家,从这个角度看,他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宗教家和慈善家,在圆福寺出家,笃信因果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他研究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他还是教育家和企业家,创建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迅速成功地拯救了日航这个世界500强企业,从这个角度讲,他研究透了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在经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一代令全世界瞩目和尊崇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终生都是在研究经营。他一直在研究如何经营,研究如何做领导者,而不是做好管理者。

P29-31

序言

凝视一扇窗,再打开一扇门

德鲁克与稻盛和夫本不是一个“频道”的大师。关于德鲁克是旁观者、未来属于稻盛和夫等观点也时常见诸报端。虽然大师们的思想深邃,让人不敢轻易触碰,但是经常看到这些观点,我不免受到“刺激”,于是心中产生了把两位大师进行比较的想法。我尝试着把两人的思想进行简单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我发现德鲁克“西医”的特点比较明显,稻盛和夫“中医”的烙印特征显著。西医中医都是医学界的瑰宝,两位重量级大师则是企业界的瑰宝。德鲁克首先提出管理学的概念,并使之丰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德鲁克老先生思想的影响。德鲁克是今天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先驱,他延续泰勒等先行者的思想,把管理与科学进一步融合。稻盛和夫则着力于从人、从心、从正确的思维、从利他角度去理解经营,并提炼经营实践思想,形成独特的、区别于一般思辨哲学的稻盛哲学,他是把经营与哲学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

德鲁克就是一扇窗,一扇科学管理之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面世,使企业家如虎添翼。作为最有价值的社会组织,企业可以透过这扇管理之窗,寻找顾客,进行实践。这扇窗为企业家而开,为管理者所用。几十年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让世界经济更清晰,使那些追求公司治理,追求公司管理的人们找到了工具,找到了希望,找到了成长之路。

稻盛和夫比德鲁克小23岁,两个人所处时代的市场经济特点有明显不同。从稻盛和夫出生到就业这段时间,恰逢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初期,虽然其间有几次典型的经济危机,但同时也是世界电子与通信业飞速发展的时期。稻盛和夫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在他的中青年时代迎来了人生的辉煌。稻盛和夫抓住了机遇。他以早期朦胧的哲学意识开始了人生的探索。稻盛和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坚守着“作为人,何谓正确?”,践行着“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的经营理念。先不说稻盛和夫创建5万亿日元营业额的京瓷集团和KDDI集团这两个世界500强的伟大,也不说他拯救世界500强的日航的壮举,仅仅看稻盛和夫的努力,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把致良知作为商业社会价值判断的原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也正因为如此,稻盛和夫成就了他的商业帝国,成就了他伟大的梦想。稻盛和夫作为成功人士的标杆意义,已经无须赘述。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经营哲学已为人们广为接受。作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同样也会成为全世界企业界的思想之圣。因为社会责任,尊重人、爱护人、以良知为核心的价值观在全球是通行的。在当今个人崛起、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组织相对衰落,我们更需要稻盛和夫。稻盛哲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我们面对世界,改造世界的内在驱动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中,在价值观混乱、商业良知缺失的年代,稻盛哲学恰逢其时。

德鲁克走了,但并没有走远;稻盛和夫来了,却还没有完全走进企业家的心里。在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先从德鲁克思想中获取灵感,再从稻盛和夫的哲学中汲取智慧吧!

推开德鲁克思想之窗,再打开稻盛和夫哲学之门,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感谢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推荐序,并亲自指点我的写作。本书在思考及撰写过程中,也得到了浙江中兴精密集团董事长张忠良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也一并表达诚挚的谢意!

关彬

后记

经过一年多的思考,三个月的执笔,《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终于完稿了。面对两位大师的成就与智慧,写这么大的题目,着实有些诚惶诚恐。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稻盛和夫的经营实践,的确都给我们中国企业人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尤其是身为“中医”的稻盛和夫,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企业经营的最佳标杆,而且稻盛哲学醍醐灌顶般地让中国商业文明的进化与进步找到了良知的本源。借用盛和商学院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商业立心,为企业立命,让幸福企业遍天下”。为商业立心,是让我们找到商业经营和发展的最简单的原理原则,是“良知”,是“天理”;为企业立命,是让我们把工作岗位当作最佳修炼场所,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育成系统;让幸福企业遍天下,是让我们去“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并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做贡献”。这就是稻盛和夫及其哲学带给我们今天中国企业人的深刻思考和最大帮助。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吃透稻盛哲学的内涵和指导意义,也许我们还不够精进,也许我们刚找到差距和问题,但这一切并不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要出发,中国企业人就大有希望。

因此,借本书完稿之际,把想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在这里写出来。

第一,要感谢83岁高龄稻盛和夫老先生还在为中国企业家的转型和成长呕心沥血,毫无保留地对中国企业人倾囊相授。生活平凡而精神富有的稻盛和夫先生在人性、道德、天理的境界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同时,更要感谢稻盛哲学。稻盛和夫先生提炼的稻盛哲学,也是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敬天爱人”“致良知”“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些原理原则简单吗?大道至简,但这却正是我们中国企业人所欠缺的。挣快钱,走捷径,不断转型,没有哲学指引,商业的天理良知还需要激发出来。因此,把稻盛哲学当作镜子对照:稻盛哲学,可以有,值得有!

第二,是鞭策。稻盛和夫先生以其毕生的心血,成功地进行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稻盛哲学又以集人生观、职业观、经营观为大成的哲学角度为我们企业人提供了道、法、术、器。可以说,有道可循,有法可鉴,有术可学,有器可用。道法术器俱备,就需要自我鞭策的东风。引用曹岫云会长的话:“中国人是很聪明的,稻盛和夫说过也只有中国企业家才能够继承他的稻盛哲学。”

千百年来,日本把中国的《论语》和王阳明的“致良知”作为汉学吃透了,在商业的原理原则方面,反过来早早地超越了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学习稻盛哲学,是我们弯道超车的难得机会。这不是虚言,而是压力,是鞭策,是逆生长。

第三,有期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企业消亡和诞生更迭不穷,也确实出现了很多有志有为的世界级企业家。冯友兰曾经把人分为四个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个境界实际也是指我们中国企业家。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为了发展,不惜破坏环境,这是典型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家达到了道德境界,但很多企业家还是浅尝辄止,或者还在脱离“原罪”的道路上;在天地境界上。也就是天理境界,也许出于我的愚钝,还没看到哪个企业家完全达到。因此,期待中国达到四个境界的企业家也能尽旱出现。10年?20年?30年?相信这样的企业家一定能够出现。

本书的观点和见解,甚是浅显,难免失于偏颇。因此,还请社会各界,尤其是德鲁克的“德米”们、稻盛和夫的“稻米”们谅解。同时,希望大家不吝赐教,以利成长,致谢!

关彬

2015年8月30日于青岛

书评(媒体评论)

科技哲学是一门专业学科,但真正把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的,把经营与哲学融为一体的,并以哲学反哺科技与经营的,目前恐怕只有稻盛和夫。

——原东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娄成武教授

德鲁克开创了现代管理学,让我们学习了管理技巧,稻盛和夫悟出了经营哲学,让我们懂得了提高心性对于经营的重要性。

——盛中和国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过立门

稻盛和夫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导师,更是我们企业家的人生导师。

——浙江中兴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关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7896
开本 32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2015275113
中图分类号 F279.712.3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7
15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09:32